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人大有望明年修改刑事诉讼法 防刑讯逼供成重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3日02:36 新京报
  全国人大有关人士透露该法修改稿有望明年上会,律师在场权等改革措施仍存争议

  本报记者 廖卫华 北京报道
人大有望明年修改刑事诉讼法防刑讯逼供成重点
  刑讯逼供已经被看做是现行中国刑事诉讼程序中的最大不公。在制度上防止刑讯逼供是此次刑诉法修改的重点。

  “如果犯罪嫌疑人有保持沉默的权利,一些冤假错案可能也不会发生。”

  “尽管律师在场权写入刑诉法的呼声很高,但律师的素质、律师在场的人数、律师的权利和义务都是非常复杂和受争议的事情。”
人大有望明年修改刑事诉讼法防刑讯逼供成重点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卫东

人大有望明年修改刑事诉讼法防刑讯逼供成重点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
研究中心教授顾永忠

  6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卫东和他的博士生来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8次审阅《刑事诉讼模范法典》。历时4个月,这部“近700条、民间的、理想化的诉讼法典”基本形成,即将出版。

  这部法典在起草过程中征求并吸纳了北京、上海、重庆等地高校和实务部门的研究成果。按照陈卫东的说法,它的出版“希望能为立法机关在修改刑事诉讼法时提供参考。”6月12日,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徐静村在重庆的一个研讨会上,将《刑事诉讼法再修改拟制稿》(第9稿)交给了与会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刑法室主任郎胜。据重庆当地媒体报道,“该拟制稿将作为全国人大立法的蓝本,实施后更有利于保护当事人权利。”陈卫东、徐静村均为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会副会长。作为刑事诉讼法学界的领头人物,他们的积极姿态代表了学界对推动刑诉法修改的普遍态度。不仅如此,今年以来随着一些冤案、错案的曝光,实务界、立法机关和社会各界对修改刑诉法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人大执法检查发现刑讯逼供严重

  “这次修改,至少要增加200个条文。”陈卫东认为,现行的刑诉法原则性太强,不利于操作,程序设计仍有许多疏漏之处,迫切需要修改。

  1979年7月1日,全国人大通过了我国第一部刑事诉讼法。1996年完成了第一次修改。陈卫东和徐静村都是那次修改的专家组核心成员。

  “我国现行刑诉法只有225条,但是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等部门随后出台的司法解释和相关规定加起来就有1400多条。这些规定、解释相互制约,使得刑事诉讼法的权威大打折扣。”陈卫东说。

  全国人大法工委一名不愿具名的人士表示,现行刑诉法确实已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十届全国人大已将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列入本届人大立法规划。他透露,目前刑诉法修改还在立法调研阶段,并没有进入实质起草层面。

  不过,人大法工委有关人士正在积极推动刑诉法修改进程,力争在2006年上会,2007年通过。学界认为,此次修改最初的起因来自于2000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全国6个省、市、区的刑诉法执法大检查。

  时任全国人大内司委主任委员侯宗宾在报告此次检查的情况时指出,在最严重的三大问题中,首要的问题就是刑讯逼供现象没有得到遏制。他表示,由于我国长期奉行以侦查为中心的模式,以被告人口供为定案依据,导致司法实践中,为获取被告人口供而进行刑讯逼供的情况时有发生。

  针对刑诉法执行中的这些问题,2003年10月15日和16日,全国人大法工委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大型刑诉法修改座谈会。全国人大法工委、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等实务部门的负责人,陈光中、陈卫东、陈瑞华等专家学者,田文昌、顾永忠、李贵方等律师界专家共30余人到会讨论。该次会议就刑诉法修改的基本原则、强制措施、辩护与代理权等专题进行了研究。时任最高法刑一庭庭长南英、最高检公诉厅厅长姜伟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致认为,无罪推定原则,保障律师辩护权原则应当列入刑诉法。此次研讨会被视为刑诉法修改加快步伐的标志。

  防范刑讯逼供成为共识

  与此相应,在制度设计上对刑讯逼供进行防范,也成为此次刑诉法修改的重点。“佘祥林等冤案的发生,都会让人想到是否存在刑讯逼供的问题。”中国法学会诉讼法研究会会长、原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陈光中教授认为,近年来,随着一些冤案、错案的频频曝光,刑讯逼供已经被看作是现行中国刑事诉讼程序中的最大不公。

  他说,长期以来,我国侦查机关重口供的办案思想根深蒂固。基层公安机关特别是有关负责人单纯追求破案立功,片面强调诉讼效率,导致刑讯逼供难以避免。现行刑事诉讼法尽管明确提出严禁刑讯逼供,但相关的具体制度跟不上,尚不足以遏制刑讯逼供。“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学者,都认为如何从法律上遏制刑讯逼供,是修改刑事诉讼法的重点问题之一。”4月28日,《中国律师》杂志社、青岛市律师协会在青岛联合举办了“法治与法学巡回讲坛”。陈卫东在一场刑诉法修改前瞻的报告中透露,在刑诉法修改中确立无罪推定、疑罪从无等原则,通过律师在场权、非法证据排除等制度设计来解决刑讯逼供问题已成为学界、立法界、实务界的共识。

  这一观点也在今年以来实务部门对防范刑讯逼供的重视中得到印证。最高检检察长贾春旺在今年“两会”报告工作中明确表示,将把对刑讯逼供的监督作为今年侦查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最高检有关负责人近日也表态,将监督纠正或查处一批刑讯逼供违法犯罪案件,并将建立健全发现、纠正和查办刑讯逼供等违法侦查行为的长效机制。

  三个侦查讯问改革试点

  今年5月19日下午3时,一起故意伤害案的犯罪嫌疑人王某在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看守所第一次接受审讯。当天,警察询问王某,让其选择接受讯问时的三种方式:律师在场、审讯过程全程录音、全程录像等。王某最终选择了律师在场。

  根据媒体的报道,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的年轻律师陈蕊随后参与了对王某的讯问过程,尽管她除了做简单记录,不能有其他任何动作,但她的在场还是给了王某很大信心。“这样我可以坦然面对问话,相信法律最终能还我清白。”王某说。

  海淀分局是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研究中心“三项侦查讯问试验项目”的试点之一。今年5月,这一项目同时在甘肃省白银市公安局白银分局及河南省焦作市公安局解放分局展开,被外界认为是“中国讯问制度改革”的实验。

  “律师在警察讯问时在场监督,能够确保警察不超越权限,任何一个警察都不会当着律师的面刑讯逼供。”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谢佑平认为,如果有严格的侦查控制程序,佘祥林案不会走到这一步。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研究中心教授顾永忠否认了该项目由全国人大法工委委托的说法,称是学术机构和实务部门在刑事诉讼制度上的探索。但该中心主任陈光中表示,在公安机关推进的这三项改革将会对立法者在修改刑诉法时产生影响。

  事实上,在两年前,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研究中心就已承接了一项联合国资助的项目,在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进行侦查人员讯问时律师在场监督的试点,要求一部分案件警察在第一次提审犯罪嫌疑人时必须通知律师到场。

 [1] [2] [下一页]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