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专题 > 正文

山东淄博市马鞍山永志英雄忠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8日07:36 大众网-齐鲁晚报

  马鞍山地处淄博市淄川区淄河镇境内,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战时期是沂蒙山抗日根据地通往渤海区、胶东区的交通要道。1942年10月,日伪军突然包围马鞍山,我军守山的30多名伤病员和家属们浴血奋战,消灭了100多个日伪军,但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八路军115师教导一旅二团副团长王凤麟等27名同志壮烈牺牲。

  7月3日,山东抗日战争纪念地寻访团来到淄博市淄川区淄河镇。这里山峦起伏,沟
壑纵横,污染很少。当年马鞍山保卫战的发生地,如今已是优质干杂果、中草药、食用菌的最佳产地。马鞍山风景区规划开发面积47平方公里,集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和寻古探幽于一体,被省政府列为风景名胜区。

  一门忠烈战死马鞍山

  1942年秋,日伪军纠集5万兵力,对鲁中区实行了更加残酷的拉网合围式的大扫荡。马鞍山地区的我主力部队为粉碎敌人合围暂时撤离,致使马鞍山成了暴露在敌人腹地的前沿阵地。由于马鞍山山势险要,易守难攻,仍是我军的小“后方”,一些重伤员、干部家属陆续被安置在山上。

  这年的11月9日,2000多名日伪军扫荡沂蒙山区返回时包围了马鞍山,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向马鞍山发起攻击。八路军115师教导一旅二团副团长王凤麟带领几位负责人作了周密的战斗部署。敌人在孟良台、东坡和后峪岭等山上架起大炮直轰南天门和峰顶,数架敌机轮番俯冲轰炸,在飞机、大炮、重机枪的掩护下,大批日伪军向山上不停冲击。

  当时,守山的八路军伤病员及家属只有30余人。在王凤麟的指挥下,山上的伤病员、家属、小孩、老人都行动起来,用手榴弹、石头和仅有的几支枪阻击敌人,战斗到傍晚,击退了日伪军多次进攻,敌人伤亡惨重。

  第二天,附近的敌人前来增援,加强了攻山力量。在激烈的战斗中,山上大部分人英勇牺牲了。见形势危急,王凤麟决定把做军衣剩下的布撕成条拧成绳,重病号和老少家属趁夜幕降临时,拽着绳子从山上滑下转移。由于布绳长度不够,滑下去的很多人都牺牲了,只有少数侥幸逃生。王凤麟也英勇战死。

  在这场两天一夜的激战中,守山的27名同志壮烈牺牲。四县联办主任冯毅之的父亲冯旭臣、妹妹冯文秀、妻子孙玉兰和3个孩子冯新年、冯芦桥、冯平洋全部遇难,被授予“一门忠烈”的光荣称号。

  敌人以付出100多条性命的代价夺得了一座空山,敌师团参谋长山田大佐也在战斗中一命呜呼。这一战斗,在淄川的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大众日报》等报纸当时都报道了这一壮烈事迹,极大地激发了全省及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七名英雄奇袭马鞍山

  7月3日上午,历经两个多小时,寻访团一行登上了海拔618米的马鞍山。马鞍山有东、西两个峰顶,中间通过狭长的山脊相连,形似马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齐鲁两国就曾在此兴兵相争。现在,山上还保存有比较完整的齐长城、兵砦等遗址。

  去年6月份落成的马鞍山抗战纪念馆分为上下两层,馆内设有马鞍山抗战宣传画、大型战斗油画和“一门忠烈”烈士雕塑等。在这里,62岁的讲解员张子忠语调高亢地向记者讲述了发生在马鞍山上的出名的“七人奇袭”的战斗故事(右图)。

  “七人奇袭”是发生在马鞍山抗日保卫战之前的一场战斗,我军就是通过这场神话般的战斗,从日本鬼子手里夺回马鞍山这个战略要地的。

  “1941年下半年,日伪军派兵占据了马鞍山,在周围村庄修了炮楼,设了据点。1942年春末,山东纵队第四旅为了拔掉这根钉子,成立了以特务营长王法山和侦察科长刘锡琨为正副队长的7人突击队,在两个排的兵力配合下,黑夜里从山的西北部历尽艰险,攀上绝壁,如神兵天降般奇袭了马鞍山。”当时,一名被俘的敌班长发现上山的八路军并不多时,惊奇地问:“我敢问你们是怎么上来的?”同志们回答:“我们是坐气球上来的。”对此,淄河流域的群众编了一首歌谣:一马平川淄河滩,一夫当关马鞍山,一伙神兵从天降,一窝汉奸一锅端。

  距马鞍山抗战纪念馆不远处,有一座落成不久的纪念碑,碑呈三八式步枪状,高11.9米,象征着发生于1942年11月9日的马鞍山抗日保卫战。迟浩田上将为纪念碑题写了碑名。

  1945年7月,中共博山县委、县政府在马鞍山上建立了抗日烈士纪念塔,鲁中专署专员徐化鲁为纪念塔题写了“气壮山河”四个大字。

  当地百姓心系马鞍山

  7月3日,在淄河镇小口头村,1947年入党的原村党支部书记孙元明向寻访团回忆了当时目睹的战斗情景。

  “马鞍山只有一条上山的路,易守难攻,1942年的七人奇袭,村里人没听到一声枪响,百姓都倍感神奇。”孙元明说:“马鞍山保卫战中,攻山的鬼子非常多,轻重机枪射出的子弹就跟下雨一样密集。晚上的天,就跟烧红了一样。”战斗打响的时候,孙元明和村里的不少百姓都躲藏在马鞍山对面的山上。

  “鬼子头目一开始也没把马鞍山当回事儿,主要是当地出了一个叛徒,向鬼子报告说山上有八路军的大官儿和弹药库,鬼子就拼尽气力攻山,可是战斗结束后,鬼子只夺得了一座空山,恼羞成怒的鬼子就把告密者当场击毙了,这也是他罪有应得。”孙元明说,马鞍山保卫战之前,村里还有800多人居住,战斗之后很多人都逃命去了,村里只剩下300多人。惨无人道的鬼子经常隔着墙往住户家里扔手榴弹,不少无辜的村民就这样被炸死了。

  壮烈的战斗场景早已不再,如今,马鞍山周围地区属于淄川区生态修复试点区域,青山绿水,格外美丽。在其附近,“梦泉生态旅游区”开发日渐成熟,以一种地地道道的“农家乐”吸引着大批的城市居民前来休闲度假。在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里,人们尽享生命的欢愉与美好。

  本报记者 吕华远 陈文进

  相关专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