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美国发表中国军力报告专题 > 正文

美国中国军力报告曲解中国战略 多是不实之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1日00:46 华夏时报

  一再拖延之后,美国五角大楼精心炮制的“中国军力年度评估报告”华盛顿时间19日正式出台。这份长达44页的“美国军事战略重要文件”,通过猜测臆想、要挟威胁和危言恫吓的手法,以过时的冷战思维模式塑造了一个准假想敌的影子。其实质不是美国维护本国安全的正当自卫,而是对中国崛起的一次主动阻击。

  推动对台军售企图“以华制华”

  洋洋洒洒的“中国军力年度评估报告”由“关键发展”和“解读中国战略”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要点在台湾。报告通过“台湾海峡的安全形势”、“中国大陆对台战略”、“台湾对面大陆部队的兵力、驻地和实力”等描画,勾勒了一个“两岸军事平衡看起来正偏向于大陆一方”的景象,并通过“台湾的防务开支在过去10年里按实际金额计算已呈下降趋势”的对比,表明了“中国空中、海上和导弹力量的现代化使台湾增加反措施的需要大为增加”这一结论,为台湾购买爱国者三型防空导弹、P-3C反潜机、柴电攻击潜艇的153亿美元巨额军购案打气造势。

  巨额军购值不值得美国如此大费周章?联系多年来美国和台湾的军事往来情况就会发现,武装台湾不但出于金钱考虑,还出于更深远的战略考虑。

  2001年,美国出售给台湾50套“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2002年,台湾获准分享美国预警卫星的信息;2004年,台军完成“对美国卫星资源的有操纵权的链接”。美国甚至打算到2007年让台军要实现对大陆24小时的全面监控。美国的一系列动作,目的是通过“以华制华”,阻击中国的真正崛起。今年的“军力报告”首次提到大陆可能攻台,并不厌其烦地列出我军弹道导弹数量、战机种类、海上力量和地面部队的所谓数据,无非是进一步渲染大陆的对台“威胁”,为其“以华制华”战略提供操作空间。

  宣扬“中国威胁”制造对华不安感

  美国的手法有时是颇为陈旧的。比如在其选定的“对手”周边制造各种令人不安的谣言,然后趁虚而入。这份“军力报告”,同样使用了这一手法。在“解读中国战略”部分,报告称:“中国的军事现代化仍然显得野心勃勃。在不久前,由于宣称对争议区域拥有主权,中国与其邻国,如印度、日本、菲律宾、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及越南等,都出现了争端及危机。今后,随着中国军事实力的增长,中国领导人在取得外交优势、捍卫安全利益及解决争端方面,很可能会使用武力或实行军事高压政策。”美国以一幅可怕图画警告中国的周边国家:中国可能军事打击他们。这样的“军力评估”,使其鼓噪“中国威胁”的用心完全暴露。

  美国这样做的现实原由,是为“冰冻”欧盟、以色列、乌克兰等国对华军售寻找理由,保持对中国的军事封锁;远期目标,是为巩固美国的防御“岛链”,进而建立对华包围圈做准备。这个包围圈不一定体现为军事行动,但其战略效果将十分巨大。

  核心部分多是不实之辞 范围超出军事令人深思

  “军力报告”以尽量“客观”的口吻为外衣,但在核心部分,多是不实之辞。比如预估中国军费的实际数字高达900亿美元,超出中国公布的250亿美元军费数字3倍半之多。甚至美国著名智库兰德公司也认为美国总是过于夸大中国的军费开支的做法应该予以纠正。

  这份“军力报告”也试图阐述军事以外的东西,对中国的经济政策、外交政策甚至可能的“内乱”都有猜测。而结论是:中国处在和平发展和武力争霸的十字路口。这样的论述是1998年美国发布“中国军力报告”以来所没有过的。有分析认为,这表明美国对华政策处在摇摆之中,原因是美内部仍存在不少争论。事实上,“军力报告”提出中国发展处于“十字路口”说,是对中国曾经阐述的“和平崛起”的一种否定。报告试图告诉世人:中国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并不完全有把握,中国的崛起不一定对世界有好处。“军力报告”这样表白,一方面是“中国威胁论”思想的一贯体现,另一方面也可为美国内部的“强硬派”在政治上捞分。

  “军力报告”中试图对中国语言中的“势”字作出解释,它解释:“‘势’指的就是‘事物的发展趋势’或‘可能出现的未来发展趋向’,只有技巧娴熟的战略家才能领悟到它的真谛。”

  确实,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美国一些人抱着固有思想,以永远保持霸权为目标逆“势”而行,并非真正的战略家所应为,这对于中美这两个伟大国家来说,都不是幸事。

  或许曾以强硬著称的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一番话可以回赠给那些有极端思想者:“绝对不要与中国为敌,在‘中国形象’日趋上升之时,美国应改变中国政策,少弹‘修理中国’(China-bashing)的旧调,用鼓励来代替指责。”(徐立凡)

  相关专题:美国发表中国军力报告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