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透视看病贵看病贵———市场化医改的“副作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8日07:45 海南新闻网-海南日报

  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煮成了“夹生饭”:患者不满意,医院不满意,政府不满意。前不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合作课题组正式公布了课题报告,“从总体上讲,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不成功的。”

  看病贵成社会普遍问题

  说起看病贵,老百姓怨言颇多。尽管他们对政策思路琢磨不多,但节节攀升的医疗费用却非常现实,医疗费用因为其不可预期性尤其让人提心吊胆。在海口开出租车的老李就曾告诉记者:“饭可以少吃,觉可以少睡,高档场所可以不去,有病却不能不看吧?可现在的医院简直就是一个无底洞,黑着呢,老百姓能不骂吗?”

  如今,中国医疗服务费用的增长速度已经快于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居民的经济或心理承受能力,医药卫生消费支出已经成为家庭食物、教育支出后的第三大消费,导致社会普遍反映“看病难、看病贵”。根据卫生部2004年年底公布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过去5年,城市居民年均收入水平增长了8.9%、农村增长了2.4%,而城市、农村的年医疗卫生支出则分别增长了13.5%和11.8%。

  卫生费用政府负担率不高

  客观而言,伴随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疗设备的更新,医疗卫生费用的上涨当在情理之中。问题在于,中国卫生总费用的增长主要是由个人负担,难怪老百姓觉得不堪重负。

  根据卫生部刚刚公布的“2005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的数据,我国的卫生总费用从1980年的143.2亿元急速上涨到2003年的6623.3亿元,但在这飞涨的卫生费用构成中,政府卫生支出从36.2%下降至17.2%,社会卫生支出从42.6%下降至27.3%,个人卫生支出却从21.2%剧增至55.5%,甚至在2001年一度达到60%。

  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教授王绍光研究发现,2000年,发达国家的政府负担了卫生总费用的73%,转型国家的政府负担了70%,最不发达国家的政府负担了59.3%,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政府负担了57.2%,中国则只负担了39.4%。

  逐利冲动让医院成商家

  不少医疗界人士认为,反思看病贵,虽“病在医院”,却根在政府的医改。也就是说,高费用虽然表现为医院的行为,但却是由现行医改引起的。这些年来,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推行了一条类似于国企改革的路线,其实质是减少国家对卫生的投入,将大批公立医院推向市场,转为民营,并引入私人资本;同时为了弥补减少投入给医院带来的损失,政府核准执行的“药品价格”和“收费项目定价”一般过高。

  然而,上述医改思路远不如企业改革之处在于它不是从体制上着眼,而只是想从运行机制上学早期的企业改革,形成所谓“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结果带来了医生开大处方、多用高新仪器检查、医院乱收费,以及医院和药厂间的药品回扣,医务人员和患者间的“红包”等问题。可以说,这种改革没有使医院成为具有自我约束力和自我激励机制的事业法人,相反,使医院兼备了两种体制的弊端。因此,简单的“市场化医改思路”必然使得医院淡化其公益性质,而更多地考虑经济效益,造成供方过度医疗服务。

  据省卫生厅副厅长隋枝叶介绍,在中国,供方过度服务的表现形式有大处方、抗生素滥用、大检查和手术滥用。据保守估计,中国供方诱导的需求或者说过度服务量很可能占到卫生总费用的20%以上。单药品浪费一项,至少就占到卫生总资源的12%。

  作者:文刚 庄雪云

  (来源:海南日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