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美首次派现役武官驻台显示美台欲联合遏制大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9日09:03 环球时报

  在美国与台湾“断交”26年后,美将于本月底派遣首位现役军官驻台,担任“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技术联络事务组”组长,另外2名校级军官和国防部文职官员随后也将陆续抵台。此举表明美台军事交流升级,双方军事勾结日益加深。

  曾是飞行员,会简单中文

  据岛内媒体报道,美国已决定指派陆军现役上校威尔纳(AlWilner)赴台,并于8月份正式上任。据透露,威尔纳上校曾是一名直升机飞行员,拥有硕士学位,参加过美军内部的中文进修课程培训,会简单的中文。早年曾长期在美国陆军部作战计划署担任高级幕僚,后来转到美国国防部国防情报局工作,有派驻海外经验,精于情报分析和武器装备。

  众所周知,美国政府在台美“断交”后一直宣称不再与台湾保持正式官方关系,除撤销在台的外交领事机构外,美军驻台部队和机构也都同时撤离。但实际上美国仍以所谓的半官方机构———“美国在台协会”为掩护,与台湾私下保持密切的政治、军事往来。

  “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涉及军事事务的单位有两个,分别是由美国国防部国防情报局领导的“技术联络事务组”,以及由美国国防部国防安全合作署主导的“技术组”,负责美国在台的主要军事交流任务,即情报、军售等工作。根据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一系列备忘录,这两个单位的任职人员,都必须是非正式的“约聘人员”,如由美国现职官员或现役军官任职,必须先办理退休、退役或辞职手续。过去10年中,两个单位共约聘了数十位退役军官,每人聘期2年,已有8人在合约期满去职。

  8月,这两个单位中的退役军官将被现役军职及文职人员取代,但不会穿军服,任期由2年延长至3年,可以同其他军人一样正常轮调。

  2002年,美国国会单方面通过了《国防授权法案》,授权政府在“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派遣现役军人赴“美国在台协会”工作。虽然去年底美国制订了派现役军官驻台、提高美台军事交流效率和层级的计划,但因担心大陆抗议而一拖再拖,迟迟未予实施。

  目前,由于美方高度重视的台湾军购案陷入困境,迫于巨额利润的考虑和国内军工利益集团的压力,美国方面因此才使出了以提高台美军事交流层级,来换取台当局对军购支持的招数。

  台当局欲修复与美情报关系

  在美国派现役军官驻台的同时,台湾也将第一次派遣没有情报工作经验的“国安局”副局长杨国强,8月转任该局驻华盛顿特派员。

  杨国强,台湾陆军军官学校第41期毕业,后远赴美国陆军战争学院学习,是少数几个毕业于美国重点军校的台湾留美将领之一,在美国军界、政界高层都有充沛的人脉。从军以来,杨历任109机械化师师长、“总政战局”监察处处长等职,2002年担任陆军军官学校校长,本是台军重点培植的将领之一。但2003年该校发生5名学生集体作弊的严重事件,在岛内掀起轩然大波,因此被“冷冻”至今。今年7月1日杨再获重用,调任“国安局”副局长。陆军内部对杨国强的评价是“能力强,但略带恃才傲物的个性”。杨擅长围棋,也爱听古典音乐,涉猎颇广,对政治相当敏感。

  台湾之所以打破常规,选派没有情报工作经验的杨国强担任驻美特派员,主要是为了取信于美国,修复对美关系。

  去年9月,原定接任“美国在台协会”主席的前亚太事务首席副助理国务卿凯泽,因与台“国安局”驻美特派员黄光勋、专员程念慈有工作之外的私下接触并擅自访台,遭到了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监控和逮捕,而台在美特派员也背上了“窃取美国情报”的罪名,台美双方的情报合作关系出现裂痕。

  台方此次改派军人出身的杨国强接任驻美特派员工作,最主要考虑就是杨“没有情报工作背景”,改变美对台驻外官员的印象,重建台美互信。台“国安局”高层还一再嘱咐杨国强,“必须与国防部驻美单位有所区隔,绝对不能逾越界线,不能介入军事事务”。

  美台勾结意在遏制大陆

  虽然美国国防部发言人格利戈瑞·海克斯就此事表示,此举“并不意味着任何对台政策的改变,也不是政策将要变化的信号,这仅仅是一个在人事方面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积极努力。”但从限制以色列对华军售、游说欧盟维持军售禁令,到炮制《中国军力报告》、派现役军官驻台,美国最近的一连串动作,都是着眼于遏制中国的战略目标。

  从短期影响看,派现役军官驻台可以为台美军购开辟更为通畅的渠道,充实台湾的武器库。之前,台美之间的军购作业由美国国防情报局与国防安全统筹局授意的合约商包办,台方的军购要求,由“美国在台协会”转呈美国国防部处理。美国此次派遣熟悉武器装备的威尔纳常驻“美国在台协会”,可以加强军购相关单位的协作,大大提高军购效率。

  从长期影响看,美国对大陆的发展日益感到不安,急欲加强在西太平洋的军事存在。美国不顾中国的反对,擅自向台湾派驻现役军官,有结成实质军事同盟之趋势,让台湾产生美国“不惜代价保护台湾”的错觉,增加了台海局势的变数。

  《环球时报》 (2005年07月27日 第十三版)

  作者:本报特约记者赵会可童宜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