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称98%公众赞成用环保指标考核官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1日05:09 中国青年报 | |
本报记者 成梅 谢小亮 2005年7月27日,由中华环保联合会组织编写的《中国公众对编制国家“十一五”规划意见、建议书》出台。 此前,由中华环保联合会,通过《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中国环境报》及中华环境公众信息网发布公众调查问卷,公开征集民众对“十一五”环保规划的意见和建议,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承担此次公众调查的问卷回收及统计撰稿工作。 截至5月20日,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共收到全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回寄的问卷14061份,按简单随机抽样原则,抽取2000份进行统计处理。 参与调查的公众平均年龄为29.7岁,71.1%是男性,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占67.6%。他们主要来自学校、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军人武警和国有企业。其中超过1/3的参与者是学生(包括25%的大学生和10.4%的中学生),平均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占8.2%。 94.9%的公众认为环境保护已经相当紧迫 参与调查的多数公众承认,近5年来环境状况有所改观,但巨大的污染总量仍不容忽视。高达94.9%的公众认为,环境保护已经相当紧迫,必须从自己、从现在、从每个人做起。 我国的环境污染是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而来的。在这个问题上,公众表现出很大的争议。不过,赞同“为了环境保护,宁可放慢经济发展速度”的公众已经占到45.7%。 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村和小城镇地区的公众反对“为了保护环境而放慢经济发展速度”的比例高于地级市,西部地区的反对者也高于东、中部地区。收入越低的人越不赞成为了保护环境而放慢经济发展速度。 背景链接:2005年3月17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负责人在英国德比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各国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必须将环保政策纳入其中,因为两者互相制约,密不可分。据世界银行测算,1995年中国空气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占当年GDP的8%;我国专家测算,2003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占GDP的15%。 零点公司2000年底对全国10大城市3243位市民的调查发现,49.2%的人把环保作为自己最关注的社会问题,第一次超过子女教育、下岗失业、贪污腐败等。 80.5%的公众认为最应优先解决空气污染 “看看现在灰蒙蒙的城市,想着每天家里的桌面上午擦一次晚上擦一次,都是黄土灰,心情不知有多郁闷。”这是一位深圳市民对空气污染的感叹。不仅在深圳,空气污染甚至已经成为全国范围内最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对自己居住或办公地方的环境问题,公众最不满意的首选是空气污染问题(70.1%)。八成多(80.5%)的公众认为“十一五”期间应当最优先解决的问题也是空气污染问题。 公众对空气污染的关注,也体现在“空气质量周报”收视率中。仅有2.3%的人表示“空气质量周报”没什么用,而多数公众(71.5%)会定期关注。其中,38.1%的人表示经常看或每星期都看。 调查进一步指出,91.8%的人认为机动车尾气是城市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66.6%的人认为,私家车的增多使环境污染问题更加严重。 背景链接:空气质量报告始于1997年。在一些大城市,媒体像发布天气预报一样定期发布当地的空气质量报告。截至2005年5月,全国已有84个城市实现空气质量每日一报。虽然这些报道充满了专业术语,但仍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公众对空气污染问题的关注。 据国家环保总局污控司预测,按照目前机动车的发展趋势,2005年我国机动车排放污染在城市大气污染中所占的平均比率将达到79%,到2010年,我国400多个城市的空气污染将从煤烟型转化为煤烟与机动车的混合型污染。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将成为城市环境保护的重头戏。 64.4%的公众支持对污染水源者收重税 南北朝时期的史学家吴均,曾这样描述当时的河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这样的河水,在如今的江南水乡已很难见到了。今年3月底,我国政府正式发出了水资源污染的警告。政府官员首次表态称,预计3.6亿中国民众缺乏安全的饮用水。 几乎所有参加调查的人都认为我国水资源缺乏。当问及“十一五”期间应当最优先解决什么环保问题时,“饮用水源地安全”仅次于“城市空气污染”,排在第二位。另外,“地下水污染”和“流域水污染”也是半数以上公众担心的问题。 本次调查中,认为“缴纳污水处理费后仍应缴纳排污费”的一方占据上风,获得了64.4%的支持率。这一结果隐含着公众希望对排污者实施重罚或重税的意愿。 背景链接: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总量的6%,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121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13个国家之一。目前,我国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有110个城市严重缺水,全国城市缺水总量达60亿立方米。 73%的公众认为垃圾分类很有必要 虽然倡导垃圾分类多年,但是实际效果并不显著,大多数城市还没有做到垃圾分类投放。调查结果显示,73%的公众认为垃圾分类并没有很大困难,而且很有必要。不过在具体实施上,有15.9%的公众知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但“不会这样去做”,因为“处理起来太麻烦了”。此外,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垃圾分类投放、回收和处理系统也是垃圾分类回收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有读者来信称,自己每天在家把垃圾分类包装好,但投放到小区的垃圾站后,所有的垃圾又被重新堆放到了一起。“这种做法极大地打击了我垃圾分类处理的一片用心”。 背景链接:中国最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就是掩埋、堆肥和焚烧。不管哪种方法都不能很好地解决垃圾问题,而且会造成二次污染。目前国际上倡导的垃圾处理方法是集焚烧、堆肥、热解、制砖、发电等综合处理于一体的集成系统。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要求对垃圾进行分类。一些发达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强制人们分类投放垃圾。 94.4%的人都会有意识地买绿色食品 电价、水价上涨,共同的后果是生活成本的增加。调查显示,有一半(49.9%)公众支持电厂为增加脱硫设施而提高电价,但同时也有34.7%的人认为电价太高,无论如何也不能再涨了。 对于提高污水处理费的争议则要少一些。62.5%的人愿意接受在目前水费基础上提高污水处理费,23.1%的人反对提价。总体上说,愿意为环保多掏一点钱的公众略占优势。不能忽略的是,农村居民参与调查的比例很小,他们是否有能力负担更高的水电费还需进一步研究。 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人(94.4%)都会有意识地购买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绿色蔬菜、无磷洗衣粉等日用品已经成为很多家庭的首选。超过一半的家庭已经选用了节能节水型、低辐射低噪音型家电。对环保产品“根本不了解”的公众仅有3.6%。 背景链接:2003年夏天,全国电力供需缺口达到1000万千瓦。全国21个省区市被迫拉闸限电。在湖南长沙,部分街区的红绿灯停用,居民不得不点着蜡烛做饭,商家也只能早早关门。国家发改委决定,从2004年起,每度电平均提价0.8分。随着近年来各类能源供应日益紧张,电价、水价、燃气价格一路水涨船高起来。 97.5%的人赞成将环保指标纳入官员政绩考核体系 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环保投资总额占GDP的比率正在逐年攀升。“七五”期间,全国环保投资476.42亿元,占GDP的0.7%,此后逐年攀升。2004年,国家环保投入已经占了GDP的1.3%。尽管如此,绝大多数(96.6%)公众认为“十一五”期间对环保的投入还应当继续提高,其中24.7%的公众建议大幅提高。一些环保专家认为,中国的环境状况要想有所改善,环保投入需达到GDP的1.5%以上。 日前中组部已经和国家环保总局联手,在浙江、四川、内蒙古三省区进行将环保指标纳入官员政绩考核的试验。考核内容包括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情况、污染排放强度、环境质量变化和公众满意程度。这无疑将改变传统的官员政绩考核体系中,GDP的发展速度占核心地位、忽略环境保护的现象。 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公众(97.5%)都赞成将环保指标纳入官员政绩考核体系,只有2.2%的公众认为没有必要。 至于征收环境税问题,尽管得到众多人大代表的支持,然而,对于应该向谁征收的问题,公众存在很大的争议。调查发现,36.8%的人认为征收对象应该是“资源的使用者”,24.4%的人认为是“资源的破坏者”,37.8%的人认为所有的人都应缴纳环境税。 背景链接:自20世纪70年代起,一些发达国家就开始将税收作为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1972年,美国率先开征二氧化硫税;1991年起,瑞典、日本、德国等国也相继开征此税。目前发达国家征收的环境税还包括水污染税、噪声税、固体废物税、垃圾税等。环境税的征收一开始就依据“谁污染,谁缴税”的原则,所得的收入一般专门用于环境保护。 92.9%的公众愿意参加环保志愿活动 本次调查显示,97.2%的公众认为政府在制定环保规划和决策时需要听取公众的意见。 88%的公众表示注意到并关心了发生在身边的环保事件。遇到破坏环境的问题时,有25.3%的人会向环保部门反映,更多的人(62.7%)不知道该怎么办。 发现环境问题时,公众最倾向于通过电话或写信方式向政府反映自己周围的环境问题。媒体(48.3%)、街道/居委会(39.8%)、肇事单位或个人(31%)、环保组织(25.6%)、亲朋好友(13.1%)也依次是公众反映问题的对象。同时,有20.1%的公众认为“反映了也没用”。 近年来,公众对环保公益活动的热心程度越来越高。调查显示,92.9%的公众表示如果条件允许会参加环保志愿活动,其中近一半的人(49.5%)甘愿既出钱又出力,43.4%的公众更愿意“参与”而不是捐款。事实上,半数以上的公众平均每年至少参加过一次社会公益活动,其中大学生和公务员参与度较高。从未参加过类似活动的公众占到30.4%。 背景链接:综观全球的环境保护历程,环保被政府重视起来应该主要归功于公众。在欧美国家,几乎都是由公众发起环保问题,继而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公众在环保方面的作用还包括影响政府决策、推广环保先进观念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