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丰碑·抗日英雄谱——汪雅臣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1日08:15 天津日报 | |||||||||
汪雅臣是东北抗日联军高级指挥员。1911年生,山东蓬莱县人。家境贫寒,幼年丧父,随母亲闯关东。“九一八”事变后,他树旗抗日,组织“双龙队”,在五常县南山密林里与日军守备队和森林警察周旋,坚持开展游击战。1933年春,双龙队被改编为山林队的第4支队,任支队长,率部连续攻打了金马川、向阳山等敌人重要据点20余处。到1933年底,第4支队发展壮大到200多人。开辟了五常抗日游击区。1934年,被推举为各抗日队伍联合成立的反“满”抗日救国义勇军首领,在五常南山群峰之首的九十五顶子山建立根据地,频频出击,
在斗争实践中,他逐渐地感到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坚持抗日斗争,打败日本侵略者。1935年春,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初春,所部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8军,任军长。同年9月,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10军,仍任军长。此后,他率部转战五常、舒兰、榆树等地,沉重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他还积极配合兄弟部队作战,曾受到抗联第2路军总指挥周保中的赞扬。1939年以后,由于日伪军实行“并屯”政策和不断“讨伐”,第10军的密营被日军破坏,部队失去了根据地,抗战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在艰苦斗争的岁月里,他以身作则,和战士同甘共苦。部队断粮,他和战士一样以野菜、树皮充饥,坚持抗日战争。1941年1月29日,在蛤蜊河子突围战斗中身负重伤,壮烈殉国,年仅30岁。 1955年4月5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暨各界群众以沉痛的心情公祭汪雅臣,对他的光辉业绩和崇高品质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赞扬。他的遗骨被安葬在哈尔滨烈士陵园。 (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