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大学生性家教濒临夭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1日10:13 北京青年报

  调查显示,即便是医科专业大学生,仍有约43%是从VCD、电影、文艺书籍等媒体获取性知识摄/文文

  唯一的客户取消了课程———

  郭檬(化名)没想到,在自己眼中看来急孩子所需的“性家教”,目前却少人问津。
周四,当唯一的客户———一位11岁女生的家长在听说这家教并不是公益活动后,以“自己要加班”为由取消了事先约定的课程,而且没有预约下一次的时间。

  但郭檬说他并不气馁,“人们接受新事物是需要过程的”。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专家认为,“青少年的确需要性健康教育,但以大学生上门一对一家教的这种形式是否可行,还值得商榷。”

  一个念头油然升起:“为什么家教的内容一定是语数外呢?”

  郭檬等5人是首先提出“大学生对青少年进行性健康知识家教”并为之行动的大学生,这个在网上炸开了锅的想法来自他们的一次闲聊。心理学专业的大三女生刘荷在给一个女孩做家教时,发现这个女孩月经初潮,但女孩却以为自己身体出了毛病,吓得直哭,等刘荷把真相告诉这个女孩后,女孩很忧郁,还问了很多幼稚可笑的问题。

  专业的敏感和自身以前的经历,让刘荷觉得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健康的性知识和性心理。她跟一个好友聊天时谈到了这个问题。这个话题渐渐地在朋友圈里流传开来。“头脑一向灵活”的郭檬知道这件事后,一个念头在心底油然升起:“为什么家教的内容一定是语文、数学、外语呢?性方面的知识同样是青少年渴望了解和应该了解的。而大学生与家长们相比有年龄优势,更容易接近中小学生。”

  这个话题继续升温,并很快蔓延开来。大家都说出了他们当年的困惑:小王说他刚发育时常因自己的性冲动而羞愧;小李说自己曾因性幻想对象是熟人而被负罪感折磨了好长时间;还有个女生曾担心怀孕不敢坐男生坐过的热板凳……“如果当时有大人告诉我们,哪怕点拨一两句,或许我们的心理压力就不会那么大了。”

  “而且,校园bbs正热谈有女生在教室上自习时被性骚扰的事情,还有女宿舍内衣频频被盗,等等,可以说这些肇事者的性心理都是不正常、不健康的。如果他们在青少年时受到了好的教育,这种现象就不会发生在他们身上了。”郭檬说,他由此赢得了身边好几个朋友的支持,大家组成一个家教小组,除了他和刘荷外,还有两个女生、一个男生。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补充“性家教”方案,最后决定先贴出广告探路。

  蹑手蹑脚,鬼鬼祟祟地贴广告

  7月21日,10张《再谈青春期性教育———致开明家长的一封信》悄悄地出现在郑州市桐淮小区周围。文中力述青春期性教育的重要性并称“我们是一支不同于他人的家教队伍,我们着眼于孩子们青春期的性教育,我们将正确引导孩子,让他们甩掉包袱,把精力全部集中在学习上……”

  偌大一个郑州市,郭檬挑选它作为第一批宣传对象,是有考虑的:“这小区在郑州可以说是中高档社区,这里的住户文化水平和经济收入应该比较高,思想上应该比较开明,能接受我们。”尽管如此,贴广告时他们还是很不好意思,蹑手蹑脚,鬼鬼祟祟的。

  桐淮小区的李大爷说他当时从院子里出来,看到一个小伙子在贴小广告,“又是牛皮癣!我要撕了它!正想着,那人就一溜烟跑了。纸是刚贴的,不紧,我一把就撕了下来,哎哟,现在这些大学生想什么呢,自己不好好念书,要教小孩这个?”他认为,孩子在青春期遇到的问题,青春期一过会自然而然解决。

  该小区的张先生回忆说,他看到过这张小广告。“上面的字很小,说明这些大学生还是比较腼腆的,但我印象很深,因为这种家教闻所未闻。我当时感叹说,现在的大学生跟我们那个时候真是不一样了,敢想敢做。应该说是时代进步了。”记者问他,“如果你家有小孩,想过给他(她)请这种家教吗?”他笑笑说:“我儿子还没到青春期,到时候我会在给他买学习用品时顺带买一些这方面的书给他,既引导他在这个问题上的健康发展,又能避免尴尬,还不能让他觉得神神秘秘。我可能不会请这种家教,毕竟他们不是什么专业人士。”

  第一个业务胜任不了,家长救助失败

  与李大爷、张先生想法不一样,王先生、崔女士愿意选择这种家教。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郭檬接的第一个业务就是他们胜任不了的。与郭檬联系的王先生在电话那头快哭了,他的女儿今年13岁,早恋,夜不归宿。“这可不是简单的青春期性教育了,这个案例还需要教育学、青少年心理学等一系列专业知识,我担心以我们现在的情况不能胜任。”

  尽管郭檬一再解释,但绝望的王先生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你们帮帮我吧,至少你们是比他们大不了多少的年轻人,大姐姐跟她说的话,她或许会听。她现在跟我完全是对着干,软的硬的都用上了,一点用都没有。我妻子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只有你们能帮我了,求求你们啦!”

  郭檬说他的心似乎随着这个父亲的诉说在隐隐作痛,他第一次以大人的角度来审视孩子早恋的问题,“怪不得上中学时,老师、家长视早恋为洪水猛兽,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可是我们真不知道具体怎么帮他。我们可以让一个女生去陪那个小女孩,转移她的注意力,跟她说说早恋的危害,但万一效果不好或适得其反怎么办?”

  尽管郭檬觉得帮不上忙,但他还是答应王先生帮他咨询学校的心理研究所老师。每周三,学校都有一个心理研究所的老师负责解惑。但7月27日这天,老师不在。郭檬估计,可能是放暑假的缘故,“我觉得,不在高校的人遇到普通心理问题了,怎么办?不是每个人都请得起专家的。”由此,虽然没帮上王先生的忙,但他对自己的“性家教”想法更有了信心。

  “对口”的客户来了,却又走了

  7月28日,第一个“对口”的客户找上门来了。身为医生的崔女士为防止11岁的女儿出现早恋问题,“想请一个女大学生帮助在孩子青春萌动时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树立正确的观念。”

  崔女士自认为跟孩子沟通得比较好,但她觉得由于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有些话不好开口。如果有女大学生能成为孩子的知心姐姐,就再好也不过了,“现在的孩子人小鬼大,小学二三年级就知道递纸条,我爱你什么的,上个学期,我听女儿说,他们班有个男生为了追求某女生,竟然出高价买这个女生家的号码;期末考试前,女儿跟我说,班上有个男生喜欢她,但她不喜欢这个男生。我告诉她说,如果你喜欢他,就应该和他在学习上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千万不要荒废学业。说这话时,我表面上无动于衷,心底里的确忐忑不安。”崔女士觉得尽管女儿还没有早恋,但还是要提前教育,“有备无患”,如果等她已经早恋了,再教育就来不及了。

  但这个话题怎么开口呢?虽然身为医生的崔女士专业知识丰富,但她不希望交谈太突兀,而是能顺着孩子的话题延展下去。可放暑假了,孩子关心的都是她不懂的超级女声、蔡依林什么的,所以一直谈不到一块儿去。正发愁,看到了报纸上郭檬的家教模式。

  因为是女孩,所以这个家教也由一个女生来承担。大三女生小陈在“上课”前先了解了孩子的爱好和基本情况,决定先跟孩子交朋友,相互之间信任后,顺势给她讲一些相关知识以及回答她的一些问题。可能是第一次,小陈觉得她所有准备都做好了,还是有点紧张。

  紧张倒没什么,让她有点泄气的是临行前的一个电话,谈到酬劳的问题时,崔女士很惊讶:原来这并不是公益活动啊!她以“自己要加班”为由取消了事先约定的课程,而且没有预约下一次的时间。

  客户太少,什么原因?

  郭檬告诉记者,自从7月21日至今只有3位家长跟他联系过,却一桩也没谈成。如果不是当地媒体的报道,可能更少人了解此事。但他们面对记者称,一直坚持自己的信心,“人们接受新事物是需要过程的”。

  眼见这个家教行动就要夭折,热血的同学们也积极帮他们分析原因。“你们的客户群看起来多,实际上太少,”一个同学说,“这种家教针对的是比较开明且经济基础较好的家庭,但这种家庭大多跟孩子沟通得较好,而且他们在这个事情上有自己的办法,所以请你们当家教的不多;如果沟通不好的家庭,父母往往不太清楚孩子们在想些什么,所以也无从想到要请这种家教。”

  郭檬等5人决定近期做个“市场调查”。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中学生和他们的家长。谈及对此事的看法,有人称赞:“不错,挺有创意的”,“每个人在青春发育期难免都有那方面的困惑,如果年龄相仿的大哥哥、大姐姐稍微点拨一下,能缓解不少担忧和害怕”,质疑声似乎更多:“不过是个噱头而已,别当真”,“他们教我们?他们的知识又是哪里来的?”“这些大学生人品咋样?能不能把握好教育的尺度?会不会误人子弟?”还有相当一部分孩子非常害羞,不愿意回答;一些家长非常反对,甚至觉得这种教育方式说不定会适得其反,“孩子知道得越多,越容易变坏。”

  除了观念上的原因外,在操作上并不简单。有些家长问:这种家教怎么收费?不熟悉肯定不能教这个,熟悉要用多长时间?熟悉前和熟识后收费是否一样?而且教没教好怎么判断?……等等。

  专家质疑:大学生的性知识都来自自学能否教好别人?

  河南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一位专家认为,青少年的确需要性健康教育,如果这几个大学生没受过相关的正规教育,这种大学生上门一对一家教的形式是否可行,还值得商榷,“他们能不能以恰当的方法表达?能不能掌握好教育的火候?而且由于很多大学生的性知识大都是自学,因此他们观念有很大差别,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有把握教好吗?此外,怎样才能让家长相信他们有这个能力,教育效果如何考察?”

  郭檬承认,专家和家长担心的问题都是事实,但他自信地说,“我觉得没有绝对的专家,我在做这件事时可以边教边学,在对一个问题没把握的情况下,我可以先去请教老师或专家,再教他们。很多成功的家长也不是专家,孩子照样健康成长。而且专家岂是人人都请得到的?这种家教的方式可以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基础问题。”

  家教小组的一个成员提出,可以把辅导内容扩大一点,除了讲解性知识外,还可以包括如何帮孩子树立自信心,培养好的性格和人生态度、缓解心理压力等等,这些比单纯的性知识教育更容易为人接受,也更有利于社会。“这样操作起来其实也不太容易,家长们得考察我们是否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与丰富的生活知识,而且教育效果怎么考察,仍然是难题。”另一个成员说。记者离开时,这几个热心的青年还在探讨不休。

  新闻回放

  7月21日上午,郑州市桐淮小区西门口贴出一张家教广告,广告的大意是:有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对性产生了神秘感,同时也有困惑,我们愿意辅导性教育方面的问题,帮助孩子了解性知识。贴广告的是5名大学生,发起者是郑州某高校的一名大三女生。消息爆出后,记者采访了一些孩子家长,他们大多对这种行为表示不理解。专家分析说,目前不少老师和家长都抱着与其多讲,不如少讲或不讲的逃避心理,希望孩子无师自通。

  作者:李湘荃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