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小企业激活玉林大经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1日11:00 桂龙新闻网-玉林日报

  经济日报记者 童政 周骁骏

  编者按:近年来,我市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力促中小企业形成大产业、大经济。全市中小企业异军突起,呈现出加快发展的势头。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中央媒体的关注。7月21日《经济日报》刊发《中小企业激活玉林大经济》的报道,本报今日全文转载此文,敬请读者垂注。

  作为广西玉林市的市长,金湘军不会放过角逐大的投资项目的机会,但现在他要在玉林市的中小企业上做文章,而且要做大文章。“中小企业可以做‘大’,中小企业本身可以做成大企业,中小企业集群可以形成大产业。”金湘军说。在大的投资项目短时间难以落地的时候,培育中小企业发展无疑显得务实许多,然而,玉林市究竟是如何激活一群“不大不小、不上不下、不死不活”的中小企业,又如何使之扎堆在一起形成大产业的呢?

  作为一个没有国家重大投资项目的城市,玉林的命运是和中小企业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玉林过去素有“岭南都会”之称,有着悠久的经商传统。改革开放初期,重视传统的玉林在继承传统上做得相当出色,成为广西商品经济最为活跃、发达,市场最繁荣的地区。玉林是个一无重大资源开发,二无国家重大投资,三不沿海不沿边,人口达595万,人均耕地0.47亩的城市。资源缺乏,人多耕地少的矛盾,让玉林人不得不像温州人一样离开土地,到全国各地寻找生计。那时,玉林几乎是全民经商,操着玉林土话的生意人遍布广西和大江南北。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小企业云集的玉林成为了华南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玉林人则成为聪明能干和会赚钱的代名词。

  然而,同为改革和闯荡市场的先行者的玉林和温州结局却不大一样。温州人在全国创造了“温州模式”,而玉林人则因小富即安、陷入危机而一度迷失方向。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玉林中小企业总体上陷入比较艰难的处境。一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倒下,从此一蹶不振。当时,玉林沿街不少商铺纷纷关门,前来经商的外地人迅速撤走,车水马龙、市场人群攒动的繁华景象成了旧日黄花。中小企业的低迷直接导致了玉林经济的低迷,全市呈现出一片萧条景象。第一代创业者创办的一些中小企业经过了市场残酷竞争顽强地生存了下来,集中在机械、陶瓷、建材、制药、服装、农副产品加工、工艺编织等企业。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企业都缺乏做大的冲动和动力,过着“不大不小、不上不下、不死不活”的日子。

  与此同时,广西的其他城市加大了改革开放的力度,并且加大了对自身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经济发展不断加快。一些赶超上来的城市把玉林甩在了后面。但这期间玉林市还是做过很多努力和尝试,为后来玉林从中小企业破题打下了基础。

  玉林有着很强的“温州情结”,这主要是玉林与温州有某些相似之处,如人多地少,经商传统悠久等。

  虽然说玉林市中小企业的过去几年的状况不是很好,但它们给玉林积累了一笔可贵的企业资源。据统计,玉林市有中小企业1.4万家,有个体私营企业10万多家(户)。玉林市的中小企业在促进就业、扩大出口、活跃经济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玉林市委、市政府由此看到了玉林的出路和希望。“玉林过去的辉煌是源于中小企业的发展,现在玉林要重振雄风依然要依靠中小企业的发展,现存的这批中小企业是玉林市最珍贵的财富,是将来玉林发展的希望所在,激活这批企业的内在动力,使之变强变大变多是玉林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玉林市委书记高雄说。

  不久前,玉林提出了要打造“广西温州”。为此,玉林市委、市政府还选派了100名干部和100名民营企业主到温州培训学习。其实,与其说玉林市是在克隆“温州模式”,还不如说是在引进温州的中小企业发展机制。“现在的经济发展条件与以前大大不同,完全复制‘温州模式’不符合玉林现在的实际,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营造中小企业良好的发展环境,如何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如何把中小企业做成大经济。”市长金湘军说。

  从此,玉林市的中小企业开始得到政府的全方位服务和扶持,渐有起色。而“玉林中小企业商机博览”的举办,则使玉林的中小企业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动力。

  去年,玉林的中小企业担当了引领玉林市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角色,而企业也在担任这一角色中找到了发展的感觉。

  “和其他城市不同,玉林在区位和资源上不占明显优势。玉林的优势在其长期酝酿形成的商业氛围和中小企业发展机制,在于其拥有一大批与东盟和泛珠三角经济圈存在密切合作关系的中小企业,这些优势的发挥是玉林能否抢占发展先机的关键所在。”市委书记高雄说。

  (下转A2版)

  (上接A1版)

  “中小企业成为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珠三角经济圈对接市场、传递信息和增进合作的一个重要载体和一条重要渠道,玉林市实现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珠三角经济圈‘两个融入’,应由中小企业来唱主角,政府则起到发起、引导和服务的作用。”市长金湘军说。

  去年,为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玉林市举办了首届“中小企业商机博览”,其目的是为了全力打造国内和东盟各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企业家、投资商进行商品交易、投资洽谈、经济技术合作的平台,促进双方商品和服务的双向流动。去年11月5日至8日举办的“中小企业商机博览”签约项目总计175个,总投资额309.81亿元。3万多名采购商到会采购,贸易总成交额102.4亿元。

  首届“中小企业商机博览”提高了广大中小企业开拓市场的能力,拓宽了发展渠道;提高了中小企业加快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积极性;扩大了中小企业间的合作交流;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因此,玉林的不少中小企业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出加快发展的势头。

  “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举办后,东部中小企业向玉林转移的速度加快,至今已承接近2000家的广东企业前来抢滩落户。同时,玉林中小企业集聚的速度在加快、数量在增加。虽然玉林中小企业规模都不大,但都有几十家同类企业集聚在一起,形成较大的总量规模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如玉柴机器产业群共有企业20家,产值达70多亿元。芒编产业群有各类企业60多家,兴业建材产业群有40多家,北流建筑企业集群有70多家,福绵服装制造企业群有600多家等。

  中小企业的活跃产生了连锁效应。一是中小企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大大增强,如素有“裤子之都”称号的福绵管理区曾一度缺上万名服装生产人员;二是为大企业发展提供了配套,如玉州区、陆川县涌现了大量的为玉柴提供零部件的生产企业;三是活跃了经济,繁荣了商贸流通,全市已有各类市场260个,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13个;四是中小企业在政府的扶持下正日益发展,向大企业转变,如富英制皮有限公司在政府的扶持下,由一家毛毡盖的小作坊变成了一家出口额超亿元的现代大型企业。

  目前,玉林中小企业资产总额占全市资产总额达81.14%。玉林市外贸出口的80%以上是由中小企业贡献的。中小企业创造的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过去关了门的商铺又重新开张,并且租金上涨了60%以上。今年上半年,玉林又增加了480多家中小企业,增加个体工商户1万多人。过去玉林人每10元钱工资中就有4元钱是纳税大户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贡献的,所以有玉柴一感冒,玉林就发烧的说法。今年,玉柴发展上遇到一些困难,但整个财政收入还是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这说明中小企业已经再次异军突起,撑起全市经济的发展。玉林的中小企业正在形成大产业、大经济。

  首届“中小企业商机博览”的成功,坚定了玉林市围绕中小企业发展做文章的决心。之后,玉林市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即如何承接传统、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确立城市发展定位。不久,玉林市向东盟各国,向泛珠三角地区和全国递出了一张崭新的名片——中小企业名城。玉林市希望发挥其中小企业发达的优势,借力“中小企业商机博览”,面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面向泛珠三角经济圈,把玉林打造成一个中小企业发展最快、发展机制最活、发展环境最好的城市。

  金湘军对记者说,作为中小企业名城,未来玉林市要具备三大功能:一是为中小企业搭建一个信息交流平台,为中小企业寻找商机和开展合作提供机制;二是搭建服务平台,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三是为东部产业转移搭建承接平台。中小企业名城的定位,标志着玉林市从此有了一个新的、清晰的城市发展目标。

  (原载2005年7月21日《经济日报》)

  来源:玉林日报

  责编:宋建洲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