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哑女被拐嫁做他人妇 17年后方回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1日11:01 乌鲁木齐晚报

  7月17日18时,77岁的王学堂与67岁的老伴林凤芝正在家看电视。

  “咚咚咚,”急促的砸门声,邻居激动地喊着:“老王,凤芝,快,你家的哑女回来了!”

  “萍萍回来了?”老两口惊愕地对视了一下,然后慌忙下楼。

  在他们所住的乌鲁木齐市兵团建工师(原兵团工一师)家属区,许多邻居正围着一个女子。瞅着面前的女子,林凤芝停下了脚步,“这哪是自己的女儿呀!”又黑又瘦,蓬头垢面,光着的脚上穿着一双塑料凉鞋,两只脚脏得几乎看不出皮肤的颜色了,手上提着个塑料袋,里面是3个裂开口的馍馍,完全就是一个流浪女。

  但看她的脸的轮廓却分明是自己的萍儿。

  犹豫中的老人还没回过神来,女子却扑了上来,一把抱住她,“咿咿呀呀”地叫不停。

  “孩子呀!你可回来了,我的萍儿呀!“林凤芝紧紧抱着女儿,放声大哭,邻居们也忍不住抹着眼泪。

  在哑女的身旁,站着一名40多岁的男子,他始终不肯透露自己的名字。正是这个好心人,才让王萍找到了家。

  7月13日,王萍出了乌鲁木齐火车站,15日那天她曾经走到了建工师老车队附近,这里离她家很近,但遗憾的是她没能再前进一步,尽管王萍父母家的位置没变,但这座城市的变化让王萍感到陌生。后来的几天她一边寻找家,一边流浪。她从河南出门时带的一个装有外套的包在出火车站后被小偷偷走了,身上仅剩40元钱,饿了就买点东西吃,累了随便找个地方坐下,晚上她就在自己也说不清楚的地方睡一觉。

  17日这天,那个好心人在王家梁遇到徘徊并不断试图找人问路的王萍,便上前询问,王萍在纸上写下了“施工一师,王子瑞”,王子瑞是她的哥哥。

  好心人的尝试没有白费,他结束了哑女王萍在家乡还要流浪的噩梦。

  林凤芝有5个孩子,王萍排行老四,上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下有一个妹妹。

  老人说王萍的聋哑并不是天生的,她的哥哥姐姐们都很健康。王萍自幼患先天性心脏病,为了治病,常常用链霉素和庆大霉素,老人分析也许是药物的副作用使王萍自小就丧失了听力,然后成了聋哑人。王萍长大后,极度的自卑让她不时地埋怨妈妈没有让自己成为正常人,这让父母感到很委屈。

  因为残疾的缘故,哥哥姐姐们在家里从来都宠着她,凡事让着她。

  王萍长大后,特别喜欢与聋哑伙伴交往,在手语中,她才会有笑声,这让父母感到很欣慰。

  19岁那年,王萍在新疆七纺福利服装厂找到了工作,成为一名缝纫工人,这时的王萍出落得很漂亮,邻居们都为她惋惜:“这么俊的姑娘,如果不哑该多好。”

  林凤芝至今仍然记得很清楚,1988年7月14日,当时20岁的女儿跟她闹了别扭,没到单位上班,在家里呆着。这天,她向妈妈提出要买个自行车,因为家境贫寒,父母没同意,王萍大发脾气。这一次,妥协的还是妈妈,一直以来,女儿的残疾让林凤芝和丈夫很内疚。林凤芝将女儿反锁在家,流着眼泪去银行取了180元钱,准备回来带王萍去买自行车,一路上她还为女儿的任性伤心。

  她回家后,却发现女儿不见了。

  后来邻居告诉她:“你家的哑女从二楼的阳台翻出来向西去了。”

  当天,王萍没有回家,两天、三天、四天……没有音信。

  哑女“丢”了。

  一家人开始到处寻找王萍,寻人启事也不知道贴了多少个电线杆。

  林凤芝开始了以泪洗面的日子,她自责:“要早知道孩子会丢,我早就给她把自行车买回来了。”白天,她经常坐在家属院的大门口,两眼直直地盯着过往的每一个人。晚上有时睡到半夜,会突然惊醒,然后搬把椅子坐在阳台上,瞅着窗外,“孩子虽然是个聋哑人,但她毕竟是我的骨肉呀!”

  王萍的大姐王秀英说:“那段日子持续了将近半年,我们姐妹几个特别担心母亲出什么事。”

  王学堂的老家在河南省长垸县,他们给老家寄去了王萍的照片让亲戚们帮助寻找,有消息反馈:“这里有一个从新疆被拐卖来的女人,不知是不是你们的女儿。”

  老两口专程赶回老家,的确有一个新疆女子被拐卖做了人家媳妇,但不是自己的女儿。

  一年、两年、三年……仍无音信,王秀英说:“我们一家人都有了最坏的想法,妹妹已经离世了。”

  从此,谁也不敢提王萍失踪的事。

  王萍12岁时开始上聋哑学校,只上了3年,她的家人都不会手语,以前他们之间的交流也只是通过写在纸上的字进行。林凤芝说:“我的心思女儿不懂,她的心思我也不懂。”

  记者从新疆特殊教育专科学校请了有8年聋哑教学的何苗老师,在3个多小时的采访中,通过手语翻译,以及王萍认识的部分文字,了解了王萍离家后的情况。

  王萍离家后,找到了3个曾经认识的聋哑人,两男一女,也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他们说可带王萍去北京玩并给她找个好工作。

  王萍便兴高采烈地与他们一起上路了,到了北京,他们带着王萍去了天安门,因为没钱买门票,那几个人让王萍在门口等着,3个同伴却一去不复返。王萍在外面坐着的时候,一个30多岁的男人比划着说可以带她回家,身无分文的王萍便稀里糊涂地跟着那人去了火车站,上了车。

  男人将王萍带到河南省兰考县固阳镇后李场七组,交给一个叫陈付国的38岁男人,他是个健康人,之后那个男人走了。

  王萍心里很慌乱,她猜测自己可能被拐卖了。

  (何苗老师介绍:“聋人的自尊心很强,他们对健康人的确有一种本能的防备心理。但对于聋人之间,他们的相互信任非常直接,比如一个聋人在大街上突然遇见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另一个聋人,通过简单的手语交流后,他们就能成为好朋友。)

  王萍与陈付国“结婚”了,一间土房子,还住着“公公婆婆”,睡觉时在房子中间拉一个布帘子,一边是王萍和丈夫,另一边是公婆。

  因为王萍是聋哑人,丈夫从不因为害怕她会逃跑而对她加以防范。王萍也压根没有要逃走的念头,因为她不知道如何逃。

  哑女的苦日子来了,曾经被家人宠着的她开始被吆喝着下地干起了农活,种玉米、种水稻、种花生。每天一大早就下地,一直忙活到傍晚,腰酸背疼但她必须忍,稍有懈怠就会遭到婆婆责骂,虽然她听不见婆婆骂的话,但责骂她的表情她是能够读懂的。

  第二年,王萍生下了个儿子,两年后又生了个女儿。

  提起丈夫和公婆,哑女的情绪就异常激动,她比划着说:“丈夫对我很不好,不心疼我,公婆也不好,与丈夫经常在孩子面前教训我,感觉很没自尊,他们对我还不如对家里的那头猪好。”

  王萍拍着自己削瘦的脸:“每次吃饭时,我都是让丈夫和孩子先吃,丈夫见孩子的碗里没饭了,就会抢过我的碗把饭给孩子吃了,我经常吃不饱,还要干那么重的农活。”

  说到孩子,王萍的脸上有了笑容:“孩子对我很好,从来没有因为我是哑巴而歧视我,经常在他们的爸爸面前保护我。儿子叫陈卫金,今年16岁,在当地的牛场中学上高中一年级;女儿叫陈卫叶,在牛场中学上初中二年级。”

  在河南,王萍无时无刻不在想自己在乌鲁木齐的家,想念家人,她说自己曾经给家里写了两封信,想让父母接自己回家,估计是她把地址搞错了,这两封信她的家人并没有收到。

  转机出现了,2005年7月8日,村里一个叫刘哥强的老人看王萍可怜,借给她500元钱。第二天,她把自己回家的消息给子女悄悄“说”了,便坐上了兰考到郑州的火车,又从郑州买了到乌鲁木齐的火车票,回了家。:(责任编辑:高毅写信)

  作者:赵砾

  (来源:都市消费晨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