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黑脸”铁面有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1日14:58 新世纪周刊

  -撰文并图/江山

  “作为党的干部,我无法对群众疾苦无动于衷。救助孤儿,还跟我的经历有关。我12岁父亲去世,和即将失明的母 亲相依为命。正是在党和群众的救助下,我才有了今天,我不能忘本。”——姜瑞峰。

  2005年新学年前夕,河北省行唐县刘家庄村的孤贫儿童刘吉敏、刘吉平向姜瑞峰写信,“感谢您的认养和帮助, 我们由昔日面临辍学的孤儿,现在成长为省重点中学的优秀学生……”

  姜瑞峰是电视剧《黑脸》原型、石家庄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在长期接待群众上访中,他深感群众上访之苦。为此 1998年在他的提议下,石家庄市纪委创建了全国第一支纪检下访工作队,深入到群众中,处置危害群众的腐败问题和解决 老百姓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下访工作队的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巡访时发现,一些特困户因开春后需买苗买肥,孩子上学交不起学杂费,有的甚至 辍学在家。

  姜瑞峰感慨,作为机关干部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帮助困难家庭的孩子上学,让他们能够把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 读完,要以我们的实际行动让老百姓说共产党好。

  率先垂范 “攀”结穷亲

  姜瑞峰亲自起草公开信,倡议对困难群众予以慰问,机关干部们纷纷响应,不到两小时就捐款7000多元。之后他 又率先垂范,深入到深山与特困生结亲。姜瑞峰来到行唐县上北镇刘家庄看望刘吉敏、刘吉平兄弟俩。哥俩一个12岁,一个 13岁,在他们七八岁时,父亲遭车祸死亡,母亲改嫁,跟着83岁高龄的爷爷刘老水相依为命。姜瑞峰此后一直照顾他们的 生活,直到他们长大成人。

  受到姜瑞峰行动的感昭,目前石家庄市纪委机关的140名干部认养133名孤贫儿童,其中姜瑞峰认养9名。整个 石家庄市纪检系统干部职工认养孤贫儿童1137名。而据调查显示,在纪委干部抚养的孤儿中,95%以上孤儿的学习成绩 发生了转变,其中80%达到了中等水平以上。

  “黑脸”接访群众叫好

  同时,石家庄市纪检监察机关近年共立案查处违法违纪案件6000余件,并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得到省委、省 纪委的充分肯定。

  为解决群众告状难的问题,石家庄市纪委自2001年开始,坚持每周三在石家庄文化广场开展“大街接访”活动, 现场受理和当场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实现了老百姓上街告状就是门。

  出色的工作使石家庄市纪委连续多年被评为实绩突出单位,各界群众对市纪委工作和队伍满意率分别达到99.75 %和99.83%。

  扶贫济困新风盎然

  行唐县上北镇刘家庄村支部书记刘二计说,像石家庄市纪委这样用自己的有限工资抚养1000多名孤儿,坚持这么 多年,而且还要养大成人,还真是第一次听到。

  中央纪委副书记刘锡荣在河北视察时,听到石家庄市纪委干部用个人工资抚养上千名孤儿感叹不已,当时就掏出10 00元,委托姜瑞峰同志资助一名孤儿,前不久又特地从北京寄款给姜瑞峰请其代办。河北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张毅参加 了抚养孤儿活动会议后,拿出2000元钱,以家属名义资助了行唐县屯里村耿警星、耿警豪姐弟两名孤贫儿童……

  石家庄市纪委开展的抚养孤儿活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社会上弘扬了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越来越多的人以 多种形式参与进来,一个抚养、帮助孤儿的新风尚正在石家庄形成。

  .编后语.

  作为纪委书记,姜瑞峰对腐败现象嫉恶如仇、横眉冷对、决不手软,故有“黑脸”之称,“黑脸”者,“包青天”之 谓也。

  作为党员干部,姜瑞峰具有人格魅力。他助人为乐抚养孤儿的高尚行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姜瑞峰的善举提高 了党的声望,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姜瑞峰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足寒伤身民寒则伤国。老百姓心里有杆秤,知轻重、识好坏。中国历史一代又一代王朝覆灭,世界历史一个又一个帝 国崩溃,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丧失民心。

  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亲民者,历史“其兴也勃焉”;扰民者 ,历史“其亡也忽焉”。人类社会发展史一次又一次证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颠覆不破的真理。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对下岗职工、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贫困居民等困 难群众遇到的实际问题,一定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去解决,切实把中央为他们脱贫解困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让他们感受到 党和政府的温暖。”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以民为本,利民为重”的深邃思想。

  “黑脸”铁面有情,故事朴实无华,谱写着亲民的感人时代篇章。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