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扫荡急先锋”山东覆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1日14:58 新世纪周刊

  -本刊记者/王歆效(发自山东临沂)

  侵略者档案

  沼田德重

  侵华日军第114师师团长

  1939年8月,

  在山东省西部地区

  的“扫荡”中,

  被八路军115师杨勇部击毙。

  从山东临沂市向东十几公里,车窗外飘进淡淡的柳条香,似乎在向人们诉说:柳条之乡——板泉到了。由板泉镇中部 向北三公里左右,有个不起眼儿的小村庄,那就是素有“抗日第一村”的渊子崖村了。在村北部挺立着一座紫红色的烈士塔, 当记者到达时,几位老人正坐在塔下石阶上聊天,正在缅怀在抗战中死去的亲友和八路军战士。

  抗日村民忆当年

  85岁高龄的林守森老人,在回忆当年情况时说,1938年日本侵略军就在板泉镇西部的沭河以西开始修建军事据 点,大约在1939年建成。而当时沭河以东是八路军第115师的驻防地区,日军不敢轻意来犯,但由于“鬼子”在沭河以 西实在找不到吃的,再加之汉奸的告密,他们也会越过沭河来烧杀掳掠。

  今年已81岁的林崇岩说,八路军需要四处转战,不可能总在一地驻防,所以日本“鬼子”趁八路军不在的时候就会 过来,见什么就抢什么,还点火烧房,最终连他们藏起来准备度日的口粮也会被抢走。

  板泉镇宣传部的徐德理向记者介绍,1937、1938年,八路军115师主要力量在沂蒙山区,直到1939年 后才逐步解放鲁南大部分地区。1940年秋,八路军解放了沭河东岸的渊子崖,并成立了沭水县,板泉也成立了区政府。在 八路军的帮助下,村里成立了自卫队,有可能的话就用雁枪、土炮、大刀、长矛等武器对抗小股“鬼子”和汉奸,使得他们没 有几十个人,绝对不敢来。

  沼田德重的“淫威”

  据临沂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刘科长介绍,当时在沭河以西驻防的主要是总部位于山东兖州的日本侵略军华北方面军第十 二军第114师,其师团长是陆军中将沼田德重。

  沼田德重是日本茨城人,1907年生人,曾先后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日本陆军大学学习,其官运亨通,在193 6年其29岁时已晋升为陆军少将,1937年4月到达中国东北地区,开始了他的罪恶之旅。

  其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可谓是“战功卓著”。1937年9月,他率部进攻上海、攻占江阴,1938年淮阳中 国军队主力,5月沼田德重率部进到百善、永城一带,接着攻占凤凰山、霸王山、萧县,并协同其他日本侵略军最终攻进徐州 城。

  或许正是因为他的“能征善战”,1939年3月9日,沼田德重晋升为陆军中将,同时擢升为华北方面军第114 师团的师团长,并接替了未松茂治中将,担任山东地区的防卫作战任务。

  沼田德重到任后,迅速率部协同第5、第21师团等部,发起了对中国守军鲁苏战区的进攻。林守森老人说,当时天 天都有枪炮声,先开始时,老百姓听到枪声就跑、就躲,后来也习惯了,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记得一天,他们正在板泉北部的一个大集上赶集,日本“鬼子”就从北面打上来了,当时枪声响得跟爆豆似的。他看 见人们都在向南跑,他也跟着跑,一口气跑回了家,躲进了地窖里。因为要是跑得慢被“鬼子”抓去就没个好儿,他们村当时 就有几个村民被抓走了,以后就再也没回来。

  今年已81岁的林庆玉老人给记者看他的手,那是一双被火烧得已经萎缩的手。他告诉记者,当时“鬼子”把他绑进 了柴火垛,然后就点起了火。他不敢马上往外冲,因为一冲出去“鬼子”就会开枪。

  火越来越大,被围在火中央的他不得不往外冲了,身上也起了火。但由于双手被绑着,他没有办法,只能忍着剧痛硬 冲,冲了三次才冲出火堆。结果身上被大面积烧伤,手也被烧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老人说完话,把视线投向天空,眼神中流动 着伤痛与愤怒。

  八路军挺进山东

  1937年8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1、第15军团及第74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1 5师,林彪任师长,聂荣臻任副师长。其后,由陈光、罗荣桓率师直属队和第686团以东进支队名义,由晋西出发,于19 39年3月2日到达山东郓城地区,并开始着手建立山东抗日根据地。

  林守森老人告诉记者,当时在鲁南地区,有很多股势力同时存在。有亲日的,有亲国民党的,当然也有愿意同八路军 保持友好关系的。作为老百姓,由于八路军不仅不侵扰村民生活,还在生产生活上帮助村民,所以村民都十分欢迎八路军的到 来。

  林崇岩老人说,当时在临沂地区转战的主要是“老四团”,就是八路军115师教导二旅四团。这支部队抗战时期在 沂蒙人民的支援下,打鬼子、除汉奸,深受百姓爱戴,也使鬼子、汉奸们闻风丧胆,甚是头痛。

  1939年6月1日,日军集中包括第114师团在内的5师团、旅团各一部,在伪军配合下,以沂蒙山区为主要目 标,采取长驱直入,分进合击的战术,对鲁中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企图围歼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和八路军山东纵队 领导机关。

  “扫荡”后期,沼田奉命对鲁西地区八路军主力发动进攻,企图破坏其根据地。八路军第115师独立旅暨鲁西军区 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杨勇、副旅长段君毅,指挥所部第一、第二、第三团及第六支队、太西军分区、运西军分区等部,以一部兵 力分散在内线与日军周旋,主力乘隙转移到外线,从侧后袭击日军,展开反“扫荡”作战。

  6月底,日军3个师团各一部由南向北开始“扫荡”,相继攻克城斌、定陶等地;第114、第10师团各一部由北 向南进行“扫荡”,南北呼应,夹击鲁西军区部队。不过,日军不但没能取得明显战果,还多次遭到鲁西军区部队的袭击、伏 击,伤亡较大,最终被迫停止“扫荡”,日军各师团陆续撤退。

  沼田德重率部于7月16日由聊城向东撤退。途中,再次遭到鲁西军区主力的伏击,伤亡200余人,沼田的胸部、 腹部被击中数弹,伤势较重,最后经抢救无效于8月12日死在济南。对于中国抗日军民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胜利。不 过有意思的是,当时的八路军并不知道自己击毙了如此高级的日军将领。直到日本投降后,从日本国内公布的阵亡将领名单中 ,我们才知道那场战役的“含金量”如此之高。用临沂抗日战争纪念馆刘科长的话来说,这是山东抗日军民的伟大成绩。

  “渊子崖”保卫战

  在成功阻击了敌人的几次扫荡后,八路军在山东也逐步站稳了脚跟。但对此“鬼子”并不甘心,他们还是不断来“扫 荡”。林守森回忆说,1941年10月19日,盘踞在沭河以西小梁家的日军派汉奸来渊子崖送信儿,要群众限期送去白面 、鸡、肉、酒和2000块大洋,结果被村里的自卫队赶了回去。

  气急败坏的汉奸们向“鬼子”报告,说村里有“八路”。12月20日,由沂蒙山区“扫荡”向新浦撤退的1000 多“鬼子”,在汉奸的带领下,拉着四门重炮向渊子崖扑来。当时,村内并无八路军,村民自卫队马上进入了战斗状态。一些 自卫队员把“五子炮”架在了渊子崖村四周的围墙上,而另有一些队员则手持长矛、大刀,准备迎击“鬼子”。

  当然,日军并未因村中没有八路军就放弃进攻,他们用炮在村东北角轰开了一个豁口。林崇岩告诉记者,当时他三哥 林九兰和林崇松就守在豁口处,当“鬼子”从豁口处冲进来的时候,他们就抡起手中的铡刀向敌人砍去,两个“鬼子”应声倒 地。但敌人越聚越多,林九兰奋力抡起铡刀上下砍杀,一连又砍死五六个“鬼子”,铡刀都卷了刃,最终因寡不敌众,林九兰 和几名自卫队员都牺牲在了豁口处。

  板泉镇宣传部的徐德理告诉记者,当时村中有190户人家780多口人。在这场保卫战中,包括区委书记刘新一、 区长冯干三等在内,渊子崖村共有134人壮烈牺牲了。林崇岩说,当时除了他三哥,他四叔也在那场战斗中牺牲了,现在他 们的名字都刻在烈士纪念塔上。

  不能忘记的历史

  虽然回忆那段历史是令人心酸的,但记者在聆听几位老人讲述的过程中,已经找不到悲伤的影子。他们只是在回忆中 讲述,在讲述中回忆。

  板泉镇党委书记赵立新告诉记者,现在的“柳条之乡”,种植有3万多亩白柳条,有民营柳编企业80多家,产品远 销欧美3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为国家创汇几千万,柳条加工业已经成为了板泉的支柱产业。

  当记者离开板泉的时候,也渐渐远离了那股淡淡的柳条香。不过,记者知道,在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抗战历史 ,是谁也无法忘记,也不能忘记的。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