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逐渐模糊的城乡界限(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2日00:00 温州都市报
  “139富民攻坚计划”将城市化进程的触角,由城市伸向那些偏远的欠发达地区。为让这些地区沿着农业产业化、工业生态化、旅游主业化、城乡一体化、就业多样化、帮扶社会化的方向发展,全市上下正全力推进欠发达地区的跨越式发展。近日,记者通过走访城中村,探访工业村,见证我市的城市化进程。
逐渐模糊的城乡界限(图)
每一锤子下面都含有一个希望。

  地图上的变迁

  “看看我们新的区划图,再对照一下十多年前的,就能感觉到城市化进程给我们温州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管理处处长郑义君告诉记者,温州城市的巨大变迁使1992年的温州区划图完成了其历史使命。“现在村村都通公路了。”郑义君指着新的区划图说,在这张图上,不仅有金温铁路、甬台温高速公路等交通枢纽标志,也有灵昆大桥、五岛相连工程等近年才出现的新标志。“用虚线标注的交通线就是建设中的温福铁路等新的交通网络。”郑义君解释,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交织在区划图上,显示温州与外界更为便捷的沟通与交往。

  温州市区面积原来仅为30多平方公里,而今市区建城区面积达114多平方公里。1992年版温州地图上的乡镇有316个,如今减少到262个,而全市街道数则由过去的10余个增加到现在的30个。温州市区人口也从十年前的113.3万人,激增到如今的137.14万人。

  有关人士称,道路的拓建,可以为资金和技术流向农村、为农村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创造条件。外围的农村则为城市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并接受城市的辐射,通过农村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壮大农村经济。

  农民的城市梦想

  在鹿城区蒲鞋市街道蒋家桥社区,低矮破旧的民房上写着大红颜色的醒目的“拆”字,城市化进程的触角早已经伸到此处。

  大部分低矮的民房暂住着外来务工人员,张贤根一家是少数留守的村民之一。77岁的张贤根是土生土长的蒋家桥村民,看着蒋家桥村周边从荒凉一步步地发展为温州的闹市区。

  “以前这里叫蒋家桥村,有四个生产小队,村周边东南西北四面都是菜园和稻田,马路是很窄的石板路,连板车在上面通行都显得很挤,后来改建成了现在又宽又长的车站大道了。”张贤根回忆。

  “我家现在住着的房子是1984年盖的,原来在村子里还是算最新的,现在挤在周边的高楼大厦中显得那么破旧。”张贤根的女儿在一旁说。

  座座高楼在村里被征的土地上拔地而起,原本远离闹市的蒋家桥周边,一下子成了闹市。不少农民们拿到土地征用补偿后,在市区买了房子搬离了蒋家桥村,改善住房条件。剩下在村里的老房子,由于暂时没有拆除就出租给外来人员。

  “我也可以参加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了!”洪殿村村民最高兴的莫过于此事了。洪殿村是我市首个完成撤村改居的“城中村”,该村1450名农民也从“村里人”变成了“城里人”。一位村民告诉记者,撤村改居后,可以享受到市政建设、环境卫生、医疗保健、最低生活保障等城镇居民所享有的生活福利,他们的生活将更有保障。

  洪殿村的巨变也并不是特例,鹿城区“城中村”改革的各项工作正积极稳妥地推进。目前,该区又有九山村等8个村要在年底前陆续完成撤村改居工作。不久广化、丰收、荷花、九山、龙沈、横渎、巽山、南塘等8个“城中村”的村民也会转变身份成为市民。这是城市化进程中必须要跨越的一道“坎”。

  富村的工业化之路

  乐清市柳市镇上园村是个以低压电器闻名的富村,这里村民们的生活条件,连一些城里人也自叹不如。“我们村人均住房有八十多平方米。”该村副支书胡中立自豪地说,村里有农业户口1470人,年人均收入29800元,村里一期开发的上园新村168套房子分给村民后,第二期尚有222套将要落成,到时村里每户村民都保证能分上一套。

  改革开放后,上园村这些世代务农的村民们开始做起低压电器的生意。鸿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在当地名气颇大,公司老总胡万良的父辈就是纯粹的农民,但是从农家走出来的他,将一个家庭作坊发展成1000多工人的大公司。“现在的观念与以往完全不一样了,经营策略都要与国际接轨,我们要走工业化道路。不能再满足于以前的小打小闹。”胡万良眼光看得很远。

  该村调解主任胡志林说:“如今的生活真是以前想也不敢想的。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工业的发展迅速。在我们村没有闲人,村里的大小电器公司提供那么多的就业机会,每个人都忙着赚钱。”

  村民们可以享受社会保险等福利待遇,年底的时候,村里的男女老少还可以领到村里发放的几千元的“工资”。老人们有宽敞的活动场所下棋与看书,村里还有市民学校,街上林立的西餐厅与咖啡茶座更是村民们空闲时的好去处。

  据统计,上园村民创办的股份合作制企业有80家、中外合资企业15家,出口创汇企业22家,家庭作坊式工商业200多户,村民们多数在从事第二、第三产业。记者从市统计局了解到,1995年温州全市一产二产与三产的从业人员所占的比例为34.5:34.3:31.2,各个产业的从业人员都比较均衡,而到了如今这个数字已经变为23.1∶42.8∶34.1。从事一产的人群,不少已经向二、三产业转移。

  鸿沟越来越浅

  市体改办农村处处长郑少华说:“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在温州,城市化依靠的是民营经济,城市经济发展了,就业机会也就多了,这样可以使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也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传统的农村文明也会向现代的城市文明转化。”

  永嘉县瓯北镇的崛起就印证了郑少华的说法,瓯北镇凭着区位优势,城市化的脚步迈得很快,人口与工业都向瓯北集聚,一些大型的鞋服企业纷纷从其它地方迁往瓯北镇。

  衡量城市化水平有很多的指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市统计局一份材料显示,二十年前全市农业户口与城镇户口人口数分别是544.09万人和85.10万人,到了十年前,城镇人口渐渐增多,两者分别变为586.66万人和111.24万人,而2004年农业户口598.04万人,城镇户口148.15万人,比例差距更小了。

  “但单一城镇人口比重指标局限性很大,城市建制标准、城市人口统计口径的不同和变动等因素都会使单一指标缺乏可比性,也不能全面反映城市化的内涵和外延。郑少华解释,像柳市镇上园村,虽然很多人是农业户口,但是他们的城市化进程却快得惊人。

  市委政策研究室社会发展处处长滕晓光认为:“随着城乡一体化,现在农业户口的农民与城镇户口的居民之间的鸿沟已经越来越浅,因为已经有很多农业户口的农民搬迁到城市里过着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但是也应该看到还有很多因素制约着它发展。”

  记者从温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了解到,为提高城市化水平,我市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提高城市居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发展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促进城市化发展。大力推进城市社会事业产业化,逐步增强自身发展能力。本报记者林一笑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