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语文的新八股之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2日00:41 安徽在线-新安晚报

  7月30日,由北大、清华和复旦等国内15所名校中文系联合发起的“第二届全国语文之星夏令营”在上海落下帷幕。在为期5天的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高中语文爱好者,接受了15所名校的文学院院长或中文系主任的“零距离”考核。考核的结果并不令人欣喜。(《中国青年报》8月1日报道)

  缺少个性化的语言,几乎成了目前中学生作文的一个通病,“痛,并快乐着”、“将
……进行到底”、“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等语言的泛滥,无异于一种新八股。有着几千年活力的汉语言,为何在现代化的今天变得如此干瘪无味?

  论坛上,某著名大学中文系副主任让学生用“兰”字组词。现场的中学生们踊跃答题,“木兰”、“兰花”,没说几个词之后,“AC米兰”等词开始跳出,引起了一阵哄笑。该副主任哭笑不得之后,举出了“兰颐”“兰章”“兰友”等形容风度翩然、文章上乘、品格优秀的词。

  在笔者看来,这一幕正是我们的教育把汉语变得无趣,把汉语答案格式化、标准化的真实写照。对于“AC米兰”等词,若是西方教育理念的老师,不仅不会简单否定,还会告诉孩子们“米兰”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花,AC米兰又是一支怎样的足球队……这才是一种有趣的语言教育,而我们的母语教育不仅任由“一阵哄笑”扼杀了这样鲜活的思想,甚至教育者也用“哭笑不得”表达了一种否定的意蕴。

  这些年,媒体不断传出小学语文考试难倒硕士博士甚至博导的新闻。这样的新闻绝不是说明我们小学的语文教学达到了一种高超的阶段,而恰恰说明了我们的母语教育在追求一种和数理化一样的标准答案。其实,只要不用古板的语言教条来约束孩子,让他们多自由体会汉语的美感和快乐,那么,繁荣母语教育并非遥不可及。

  欧木华

  作者:徐德国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