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找工作误陷骗局 应聘者丢了手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2日02:25 北方新报

  北方新报

  7月27日,一位应聘者向本报记者反映,她到呼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找工作之后手机被人骗走了。随后,记者到该服务中心进行了采访,得知不少应聘者的手机被人骗走了,记者对此事进行了采访,发现这些骗子骗取手机的方法惊人的相似。

  经过

  7月23日上午,解女士来到呼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分别给3家用人单位投放了个人简历。第二天上午,一个自称是用人单位招工人员的男子给她打来电话,让她7月25日11时整到首府广场面试。接到电话以后,解女士并没有多想,她准时赴约了。在约定的面试地点,解女士遇到同来参加面试的刘女士,两人攀谈了起来。在对话中,她了解到,虽然两人同时出现在同一个面试地点,但是她们应聘的单位不一样,奇怪的是通知她们面试的电话号码是一样的。一个小时以后,解女士和刘女士终于等来了一姓王的男子,他自称是用人单位的司机,这个男子没有仔细询问,就把她们带到了大天酒店三楼的包厢里。刚刚落座,解女士就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用人单位的经理,这个经理请她让姓王的男子接听电话。这个姓王的男子随即拿着解女士的手机走出包厢,看到他的皮包还在,解女士没有跟随出去。过了很长时间,解女士和刘女士发现上当了,她们打开皮包一看,里面填满了废纸。解女士立即拨打了110。

  调查

  解女士在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她不知道她的个人资料怎么会落到这些骗子手中,这些资料她在呼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只向用人单位提供过。解女士回忆道:“那个姓王的男子曾经自称在内蒙古恒博商贸公司供职。”

  抓住这个线索以后,记者从呼市工商局了解到,内蒙古恒博商贸公司是在该局注册的正规公司。为了揭开解女士个人资料泄漏的秘密,记者专程采访了内蒙古恒博商贸公司的有关负责人。据了解,7月23日,该公司确实在呼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进行过招聘,解女士也的确填写过该公司的《人才交流意向单》,这份资料仍被该公司妥善地保管着。由此可见,解女士的个人资料不是用人单位泄漏的。该公司销售部主管田先生告诉记者:“7月25日,我们公司通知应聘者面试,此前根本没有给解女士打过电话。作为用人单位,我们把面试地点设立在公司里,根本不会选择公共场所。”管理

  随后,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呼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市场管理部的赵部长。赵部长对记者说:“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对用人单位进行验证检查,应聘者的个人资料是由用人单位保存的,我们从不经手。事发后,我们与几家被投诉的用人单位沟通过,结果表明应聘者的个人资料不是用人单位泄漏的。我们分析可能是在招聘过程中,一些不法分子混进现场偷看了应聘者的个人资料,然后以用人单位的名义行骗。”

  呼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彤告诉记者,截至目前,该服务中心已经接到了两起手机骗局的投诉。张彤说:“作为人才服务中心,我们主要是把好入场关。用人单位入场必须备齐三证,即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经办人或者法人身份证,缺一不可,以便保证用人单位合理、合法、合规地招聘。不过就出场关而言,我们很难做到十全十美,应聘者的个人资料直接交给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应该负责保存、保密。我们服务中心为用人单位和应聘者搭建起了交流的平台,我们只能强调用人单位妥善保管应聘者的个人资料,同时提醒应聘者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防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呼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作为信息服务和交流的平台,无法完全有效地控制招聘双方,这中间存在无法控制的盲区。呼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每次招聘时会场上总有很多流动招聘者,他们混迹在应聘者中寻找目标,一旦发现猎物就冒充用人单位的招工人员向应聘者索要个人资料,这些流动招聘者多数来自不正规的单位,应聘者的个人权益无法得到保障。我们服务中心对正规用人单位进行了管理,对这些私招滥聘的流动人员却束手无策。”

  一些业内人士通过本报给应聘者支了3招,防止在找工作过程中上当受骗。第一招: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填写个人资料时尽量选择人少的地方,以免资料内容流失。第二招:不要轻信他人。在应聘过程中不要将个人的身份证、学历证、手机、现金等重要物品抵押给他人。一般情况下,正规的用人单位都配备有联系电话,如果有人借用电话请小心。第三招:面试应该在用人单位或者呼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指定地点进行,如果对方把面试地点选在酒店等公共场所,应聘者应该提高警惕。

  口文/本报记者 乔 宁 实习记者 李 丹 顾爽(来源:北方新报)???介????工商行政管理局1991年颁布的《企业名称管理规定》中规定:公司名称不得含有有损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可能对公众造成欺骗和误解的文字,不得含有政党名称、社会团体名称等。目前,我区尚未制定法律条文来规范各种店名招牌,但是对求异化的不雅店名不予批准。王先生说,起个好店名虽然能够给店主带来好生意,但是店主不能抱有“一俊遮百丑”的想法,经营业绩的好坏取决于商品质量、待客态度和售后服务等基础要素,与店名没有直接关系。

  口文/本报记者 丁利冬(来源:北方新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