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首次中美战略对话举行 第二次会谈在美举行(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2日05:42 青岛新闻网
首次中美战略对话举行第二次会谈在美举行(图)
8月1日,戴秉国(右)与佐利克(左)在对话前握手新华社发

    核心事件

  新华社北京8月1日电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与美国常务副国务卿佐利克1日在北京举行首次中美战略对话,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与地区问题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

  双方一致认为,对话是有益的、建设性的,增进了相互理解。双方重申,中美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中美保持和扩大合作,对促进当前和今后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中美双方将积极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加强对话,增进互信,发展合作,妥善处理分歧,推动两国建设性合作关系不断发展。

  此次对话是根据去年11月胡锦涛主席和布什总统在智利圣地亚哥达成的共识举行的。双方商定数月后在美国举行第二次战略对话。

  解读战略对话

  中国:消除美国戒备感

  此次中美高层会谈的一个重要背景是,中美关系近段时间来正遭受多重“低气压”的侵袭,“中国威胁论”高唱入云,全美反中情绪弥漫,因此,两国能否借此次对话降低紧张关系,是对“高层对话”的第一次考验。

  7月19日,美国国防部向国会提交《中国军力报告》,处处充满了“中国威胁论”的论调,中方予以强烈抗议;上周,人民币宣布不再紧盯美元,将参考多种外币币值作有限浮动,但美国国内仍然有影响力的工业团体警告,人民币升值几个百分点于事无补;另外,以色列向中国出售“哈比”无人攻击机也引起美国政府强烈不满……

  难怪美国总统布什在对媒体评价目前的中美关系时,用了“错综复杂”一词来形容。

  其实,早在中方提出这个建议时,中方就看到了目前中美关系中积极的一面,但同时也注意到了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如何消除美国对中国的戒备感,这正是中国提出“高层对话”的一个主要考虑之一。

  美国:把握中国的脉搏

  著名中国问题专家、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哈利·哈丁表示,在美国,目前不管是智库还是政府层面,都有一种流行的看法,那就是——在“9·11事件”过后的3年时间里,美国忽视了中国的发展和崛起。

  中国的一些美国问题专家同样认为,美国确实已经把中国当成是一个已经崛起的大国看待。中国对全球性的影响力在不断上升,但中国对世界事务的一些看法等等,美国却无法把握。所以,通过直接的交流渠道来把握中国的脉搏,是个不错的选择。

  正如美国国务院在新闻稿中所说,举行美中“高层对话”的目的,在于“整体评估双方的共同利益及讨论如何以最佳方式处理彼此的歧见”。据《新快报》

  对话增加沟通度 避免不必要误判

  中美7月份以来的高层接触十分抢眼。有学者指出,双方官方密集往来表明,中美之间正在致力于建立一种全方位的沟通机制,以应付两国不断深化、复杂化的关系,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判,增强两国关系的活力和稳定性。

  中美关系的一个突出特征是,随着交往加深,摩擦和纠纷也在增多,但双方都认识到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中美各个层次的频繁与固定的交往正是为此做出的努力。西方媒体称,中美交往已经进入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新阶段,各个层次的对话、交流和互访机制正在建立。交流的方式也在增多。除了互访外,现在双方如遇问题,都知道找什么部门,往往会通过电话、文传等更为简捷的方式来处理日常问题,交换意见。

  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来中国进行中美间的首次定期高层战略对话,是两国沟通机制化中的一个里程碑,将使中美间的沟通度大幅增加。据介绍,这次高层对话的议题将涉及两国的外交、经贸和军事关系等多项内容。有专家指出,定期高层对话机制的建立,将填补中美定期政治对话的空白,使中美关系特别是双边政治关系不再停留在原来的“危机处理或应对”的模式上。

  历史证明,沟通机制对中美这样的大国是至关重要的,对世界也是重要的。中美关系永远不能期望出现任何一劳永逸的方案。有问题,同时有强有力的沟通机制,不断在沟通中解决问题,保持彼此间的信任,这才是真正稳定的大国关系应有的常态。据《环球时报》

  新闻背景

  中美间对话渠道

  中美战略对话是中美建交以来双方首次举行此类高层定期对话。此前,两国主要有以下几种沟通渠道:一、元首会面与热线电话

  在高层接触方面,预计今年胡锦涛主席和布什总统将有至少6次不同场合的会面。去年,两国外长的会面多达17次。

  在热线电话方面,中美两国元首的互通电话线路于1998年建成,两国领导人曾多次通过电话就重大国际议题进行直接交流。二、军方防务磋商机制

  该机制始于1997年,曾两度中断,到2002年12月重启。如今,中美年度防务磋商机制已步入正常轨道。2005年,两国军方又建立了“中美国防部政策会谈”。三、“经贸管道”

  中美负责经贸问题的官员经常进行事务性往来。两国1983年就成立了中美商贸联委会。联委会每年举行1次,对过去1年的经贸往来进行回顾,并对未来1年进行展望。四、立法机构的对话

  1999年,中国全国人大与美国众议院开始进行定期交流与互访。2004年,中国全国人大与美参议院决定成立“中国全国人大——美国参议院议会小组”。五、中美学者的沟通

  学术界在美国对华政策制定过程中影响很大,许多美国智库被称为“影子政府”、“影子内阁”。因此,中美学者之间的交流往往对促进两国政府的接触发挥重要作用。据《青年参考》(来源:青岛早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