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换脸手术:患者上海找回脸面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2日06:04 新闻晨报

  正当美国医院全球征召换脸人的时候,上海有关换脸的研究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昨天,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的李青峰教授告诉记者,换脸是现代医学前沿的焦点,沪上整形外科专家也在尝试用预制的方法和传统的换皮方法为患者解除痛苦。而对于用捐献者的面部全部移植到活人身上,九院的研究小组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待研究充分后,有望推广到临床。

  “无脸之痛”:“宋丹萍”们数量渐多

  因各种原因毁容的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现实生活中,这是医学界对换脸手术日渐关心的主要原因。李青峰指出,当年,工业化发展并不发达,有着和电影《夜半歌声》主角“宋丹萍”类似遭遇的人凤毛麟角。近年来,随着现代交通和工业的发展,毁容者急剧上升。有的是在交通车祸中受伤,有的因火灾毁容,有的因炼钢铁烧伤,有的因恶性肿瘤毁容,更有的,是因恶性毁容事件而陷入黑暗的世界中。

  脸和心脏、肾脏不同,是人的标志,是社会识别的标志。李青峰教授感叹地说,这部分人群往往被忽视,生活中他们活得非常痛苦,不能以人的身份出去交流,而被社会“抛弃”,以至于心灵扭曲,比艾滋病人处境更为困难。曾经有一位年轻企业家,脸部被烧坏了,整张脸上只留下两个鼻孔,视力也几乎丧失。当他第一次来到医院的时候,连长期在医院整形科的工作人员都不敢正视他。医学家试图用换脸的方式给患者一张活生生、具有形态的脸,让他们重新生活。

  自体换脸术:沪上预演尚存缺憾

  对于这些毁容者,以往的技术非常有限,仅是局部更换,嘴巴毁了换嘴巴,鼻子坏了换鼻子。而对于几个器官都坏的,目前医生已经研究出用预制的方法为患者进行换脸。

  据悉,已有个别患者尝到了换脸技术带来的益处。今年6月,被一种罕见的着色性干皮病侵扰10年的王纯雨用自体植皮的方式“换脸”。首先,李青峰和口腔外科孙坚教授等一起将王纯雨全脸面的皮肤、口唇、眼睑和全部鼻腔组织等切除。然后,医生们取了王纯雨背部皮瓣和腿部皮肤,根据王纯雨的脸型重新造了一个脸,填充她的鼻腔。为了让这块组织存活,在显微镜的帮助下,医生将皮瓣内血管与王纯雨鼻腔部分的血管相吻合。

  王纯雨是幸运的。在麻醉科、五官科、皮肤科和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她平安度过了手术以及术后最危险的5天。遗憾的是,这次手术依然是个治表手术。由于只能进行自体植皮术,王纯雨脸上的新皮肤仍然存有基因缺陷,无法接受阳光的照射。但手术为她多赢得了几年的生命,也为医生争取了时间。

  异体换脸术:要过医学、伦理多道关

  目前,上海的专家们正在向捐献者异体“换脸”课题挑战。李青峰透露,九院的研究小组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他告诉记者,和自体换脸相比,对于部分患者来说,异体换脸将比患者自身的皮肤效果更好。特别是一些患者鼻子、嘴巴等器官毁容后,用自体植皮的方法塑造出来的五官会有人工的痕迹,而倘若用捐献者的原始脸,就很形象了。

  不过,对于异体“换脸”,近两年来国际上一直有争议。2003年底,英国皇家医学会曾经组织世界顶尖医学专家进行研讨。2004年,有关专家指出,由于异体“换脸”技术相当复杂,应该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推入临床。“国际上专家的一致意见是,必须在动物实验完善的基础上开展。另外,异体换脸还牵涉到伦理等各方面问题。”

  李青峰指出,“用他人的脸本身就会出现排异,更何况这张新装上去的脸部暴露在空气之中,排斥的可能性更大,这使得异体‘换脸’手术风险难度相当高;其次,根据三维模型的研究,‘换脸’后,术后外貌将会融合两个人的外貌。不过,由于脸架子是沿用接受换脸者的原型,因此会更像手术者本人。”

  手术费奇高:需靠“换脸基金”社会互助

  除了技术难度外,换脸手术的费用是另一个需要突破的难题。据估计,根据病人面部组织缺损程度,费用一般在5万-200万人民币不等。这对于一个普通的毁容者来说,难以承受。因此,仅有医学专家的研究还势单力薄,需要全社会爱心人士的援助加入拯救换脸的队伍中来。

  李青峰介绍,几年前,美国就成立了“拯救脸面基金”,发起者是一位严重毁容者,她深感毁容后的痛苦,因此成立了一个基金,对那些有同样遭遇的人进行社会援助。李青峰希望通过晨报呼吁,有爱心的人士一起努力,建立我国的“拯救脸面”基金,以帮助各类原因的毁容者。

  “变脸”:最熟悉的陌生人

  晨报记者苏丹实习生嵇晨

  近日,美国俄亥俄州的一家医院先拔头筹,宣布获得全球第一家操刀“换脸手术”的资格。

  这便意味着,吴宇森所执导的《变脸》电影,有望成为现实;在灾难中不幸毁容的患者,也可能重新获得新面孔,建立新生。

  然而,换脸手术后,患者到底会长得像谁?

  “人们也许可以从1997年的科幻电影《变脸》(FACEOFF)中大致想象整个手术的过程,但那和现实相差太远,实际手术过程要复杂许多。”

  “换脸”被首次许可

  前天,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刊发报道,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医院获得全球历史上第一张“换脸手术”的通行证,争论多年的“换脸”问题获得历史性突破。

  在《泰晤士报》的官方网站上,晨报记者找到了原文。该报记者莎拉·巴克斯特写了两篇文章,一篇讲述了“征召换脸志愿者”的紧迫性,负责牵头的波兰裔整容医生玛丽亚·谢米欧诺表示,“人们也许可以从1997年的科幻电影《变脸》中大致想象整个手术的过程,但那和现实相差太远,实际手术过程要复杂得多。”

  而第二篇文章则名为《爱尔兰外科医生在换脸手术中落后于人》。文中警示了该手术的危险性,并在最后提到一个重要信息,“即使手术成功,患者既不可能长得像捐赠者,也不可能恢复他以前的模样了。同时他们将面临一生的药物治疗。”

  事实上,晨报记者发现《星期日泰晤士报》并不是独家,最早关注这则新闻的是美国《纽约时报》的记者麦克,他专访了谢米欧诺医生本人,并指出由于涉及道德伦理及风险性,“换脸手术”是近年来医学界争论的一个热点话题。1999年,以巴克尔博士为首的路易斯维尔大学整形外科最早研究这一技术。

  换脸术后谁都不像

  对于换脸术,人们最为关心的还是,当层层包扎的纱布取开的一刹那,呈现出的将是谁的面孔?是供者的,还是受者的?

  昨夜,记者尝试电话联系波兰裔整容医生玛丽亚·谢米欧诺,提出这个问题,但克利夫兰市医院的工作人员瑞夫告诉记者,谢米欧诺正值休假。

  记者在一篇科技文章中发现了路易斯维尔大学的研究者的研究答案,该机构也于去年提出了一份长达30多页的申请报告,请求批准“换脸”手术。

  他们在研究中发现,“决定人的容貌的因素,除了皮肤和软组织以外,深部的骨骼结构、肌肉运动等也很重要。他们曾在志愿捐献者的遗体上做了许多换脸的试验,结果表明:移植后的脸既不像供者,也不像受者,而是一个不容易被辨认出来的“第三者”。

  另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是,换脸之后能否保证受者面部表情、运动和感觉的正常。对于这一问题,医疗小组的医生好像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他们解释说,任何移植过的脸都不可能完全恢复正常的功能,他们希望移植后神经的功能可以恢复50%左右。

  在现实中,当“换脸手术”开始后,专家们将从一个死去仅6—8小时的捐献者身上取下他的整个脸部“包括从上发际线到下巴、从左耳到右耳的”所有皮肤,同时还要完整取下捐献者的鼻子、嘴唇、眉毛、眼皮和所有皮下脂肪、一些肌肉和神经组织。而在相邻的另一手术室中,医生将剥离那名即将接受移植的患者“旧脸”,其面部血管将用夹子夹住,肌肉和神经组织则被留下。随后是最关键的“脸部再造手术”:医生必须将供体脸部和受体的受损血管及神经精确接合,再将“新脸”缝合在患者脸上。整个手术异常艰苦,至少持续24小时。

  “换脸手术”风险很大,医院获得许可证后很难找到合适的换脸人选。谢米欧诺医生表示,只有重伤者才有可能先排上队。

  作者:晨报记者陈里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