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宇航员带来6个报告版本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2日08:11 东方网-文汇报

      美国“太空科普团”昨在沪作科普报告激发青少年太空梦想

    文/本报记者任荃  实习生金平  葛海燕

    一束来自太空的“星光”能激起怎样的惊呼?答案无人能料。昨天,由登月宇航员查尔斯·杜克、“发现”号与“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前任指令长查尔斯·博尔登,以及全球首位黑人女宇航员梅·杰米森组成的美国“太空科普团”,却让上海各大媒体真切领略了那份近乎骚动的兴奋。

    掌声、歌舞、鲜
花,这些礼节式的欢迎并不足以表达沪上青少年心中的太空梦想。于是,帆船、剪纸、书法、绘画等无数稚嫩的作品,被当作礼物堆在三名美国宇航员的面前。

    站在等候签名的队伍中,七宝二中预备班的一名女中学生心中却留有一丝遗憾。面对有些陌生的美国英雄,她期待着有一天能和电视里的中国“飞人”握个手、合个影。她一脸认真地告诉记者:“今天,如果杨利伟来,我会更开心!”

      250人排队签名

    一字排开的“高射炮”、“咔嚓”作响的快镜头和250双激动的眼睛共同“布置”出一个沸腾的会场。昨天下午2点,当三名美国宇航员走进中福会少年宫的报告厅时,来自本市20所航天特色学校的250名中小学生齐刷刷起立,随后是经久不息的掌声。那种发自内心的兴奋,决非老师一声令下式的排练。

    安顺路小学的邹明轩是最早一批到达会场的孩子,那时只有中午12点半。四平中学初一学生朱培培怀里一直揣着三具面塑,那是她花一个月时间为三名宇航员亲手捏制的全身塑像,谁见了都说像。中山北路一小的凌雪琪虽然才上三年级,但对三位航天英雄的生平、经历个个倒背如流,甚至连博尔登爷爷家外孙女的名字也能脱口而出。

    当一小时的科普报告结束,孩子们再也按捺不住,一颗颗驿动的心恨不得都往主席台上跳。在三名宇航员的微笑面前,250名听众捧着准备好的T恤、从网上下载的照片,或是刚刚获赠的首日封,依次排队签名,脸上挂着虔诚。就在前一站南京,三位“太空人”曾为500多名中小学生亲笔签名而没有半句怨言。

      科普报告“职业化”

    如同孩子们各自心目中的歌星、影星和球星,眼前,三位“太空人”的星光并未因他们的科学背景而暗淡。

    在童心未泯的孩子面前,爷爷辈的杜克一上台就很有亲和力,时而把自己比喻成一蹦一跳的袋鼠,时而又成了月球上的“跳高冠军”。为让孩子们弄明白航天飞机从发射到着陆的原理,博尔登则说起了“单口相声”,把发射时的轰鸣声学得惟妙惟肖,后来又干脆拽着照相机上的细绳,在头顶绕来绕去。身为女性,杰米森却有着男性的大胆与豪爽,说到兴头上,她几次扔掉话筒,扯着嗓门对着大家提问。

    同为宇航员,三名“太空人”的科普报告却各有侧重,毫不雷同,更没有半点冷场或害羞。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告诉记者,在美国,三位宇航员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公众活动,甚至连科普报告也已近乎“职业化”。这不,三位嘉宾专门为此次“中国之旅”准备了6个科普报告的版本,从2小时到10分钟不等,这样他们可以根据每一站活动的需要灵活选择。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