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日落黄”成绿色先锋(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2日08:11 东方网-文汇报
  文/本报记者洪崇恩

  上海染料研究所有限公司长期来生产一种食用色素,因色彩黄中偏红、犹如晚霞而得名“日落黄”。由于生产过程中污染十分严重,前些年“日落黄”面临被调整出市场的命运。但不久前,记者从上海市绿色工业促进会的专家处获悉:“日落黄”已成为“上海循环经济的‘朝晖黄’”。

  这是一场怎样的变化?记者昨天来到位于桃浦的上海染料研究所有限公司生产工厂,领略了“清洁生产”所带来的革命性成果。“日落黄”险成“落日”

  步入染料厂,茵茵绿地花影动,空气清新窗户净。唯一一支3米高的短烟囱,“口”中微喘着薄雾似的烟气。整个厂区都闻不到什么异味。

  但是前些年,这家公司在中山北路的老工厂,却远非现在这般模样。工厂四周,老远就能闻到染料厂散发出的异味。厂区内更是难闻气息弥漫、杂色液体横陈。由于在生产过程中经常过量排放废气、废水等污染物,这家工厂受过市民投诉,遭过环保查处。本市一些媒体也曾作过批评报道。在市里产业结构调整中,染料所老工厂连同它的几个主要产品,都差点面临被“调整”的命运。只是考虑到“日落黄”等食品色素早就是名牌产品,占有全国65%以上的市场,这才同意染料所生产厂边改革工艺边搬迁,“以观后效”。

  与此同时,根据市绿色工业促进会的建议,有关部门将之列为上海市首批“清洁生产”试点单位。“日落黄”成了推行清洁生产工艺的“先锋”。“洗心革面”获“新生”

  工厂负责人介绍说,“清洁生产”的本意,就是要通过工艺改革,使原料消耗和污染排放都大为减少,而使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大幅提升。围绕这个目标,“日落黄”打了几回大仗:

  在传统生产过程中,为提取高质量的“日落黄”,必须以食盐为中介,这会造成5~10%原料的浪费,同时又增大了废水中的废物含量。现在,改用了世界先进的膜分离、浓缩、提纯技术,替代部分传统的盐析工艺。原先空耗掉的原料回到自己手中,同时使“日落黄”92%的纯度提高到98%以上;

  “日落黄”成品最终要靠喷雾干燥手段而取得。老工艺中总有不少粉尘逃逸而污染大气环境。现在,染料研究所公司投资56万元引进了“塑烧板滤芯除尘”设备,除尘率能达到99.9%;

  染料生产的废水排放,历来数量大、有害物多,治理也难。过去“日落黄”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高盐度、高色度、高化学耗氧量的废水,不得不采用焚烧法处理,要花费很大代价。而新工艺在废水排放前,就有效截留大部分未经反应的原料,同时,又投入98万元安装了一套现代废水过滤回收装置,将已混入废水中的有用之物再回收起来。清洁生产多方受益

  在该厂最后向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排放的废水池旁,厂环保科科长薛华官从池中舀起一烧杯废水,观之无色、闻之无味。他感慨地说:过去出来的水又污又臭,有时甚至要偷偷摸摸向河里排。现在我们排的水,有用物质都已“淘”得干干净净,只留下一点咸味,请污染水厂统一处理。

  研究所公司总经理王世雷更为我们算了一笔“账”:新“日落黄”的质量比以前更高,而消耗的原料、中介物料和能源都大大减少,还使排放的废物量大为降低,从而也减少了排污费的支出。几项相加,每年公司可直接新增收益275万元。而研究所为此增添新设施、改革工艺方式和生产流程,所花费的总投资约为500万元,两年就能收回成本。

  他的结论很明显:清洁生产,对于企业来说,不仅不再是什么“赔钱货”,而是“一次播种,多次结果;一次投资,长期受益”的摇钱树。

  上图:超精密的气相、液相分析仪,时刻监视着“日落黄”从原料到成品的每个步骤的反应变化。 本报记者 郭一江摄
“日落黄”成绿色先锋(图)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