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僧多粥少,找个实习单位不容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2日13:54 光明网

  记者刘世昕 实习生商伟 蔡小玲发布时间: 来源:中国青年报

  进入二伏的北京酷热难耐,河北大学新闻传播04级的小赵同学却感到了一分踏实和惬意,因为经过近一个月的联络和奔波,她终于进入心仪已久的报社,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生活。

  实习成了寻找就业岗位的途径

  ;上个世纪90年代末,全国高校实施扩招政策以来,高校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据初步统计,2003年,高校毕业生有175万人,2004年有232万人,到2005年,将有超过250万的毕业生步入社会,按照平均初次就业率70%计算,2003年有52.5万、2004年有69.6万,2005将有超过75万的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

  一度被看作“热门”的新闻专业学生也面临“僧多粥少”的问题。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何梓华教授介绍:目前在国家教育部登记注册的开设新闻及相关专业的院校共661所,估计在校大学生人数在13万左右,新闻专业毕业生供大于求的情况十分明显。

  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上新闻专业对于实践操作经验的要求,驱使着新闻专业的学生一踏进校门就定下了实习计划。

  “到学校后的第一次全系大会上,系主任、辅导员和学长们便把实习的紧迫感灌输到我们的头脑中了。”新闻专业二年级的小韩如是说。据她介绍,暑假期间,班上40多名同学中绝大多数选择了当地媒体进行实习,其余几位也到家乡附近的单位作初步锻炼。

  这种紧迫感同样也“蔓延”到了研究生身上。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一的小隋,暑假前就联系好了实习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院长胡建华教授认为,现在大学生“实习”的作用与传统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原来的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毕业分配体制下,实习的真正目的就是通过具体的操作培养学生们的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作准备;而现在,大学生实习除了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外,更多的是以就业为导向。实习成为寻找就业岗位的途径之一。”

  实习申请的方式各有不同

  实习是如此的必要,但当前媒体所能提供的实习岗位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学生的需求,因此同学们联系实习单位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不少同学是通过学校和老师的推荐获得宝贵的实习机会的。山东大学文学院新闻系的李老师从教前从事媒体工作多年,据他介绍,每年都会利用朋友和同学关系介绍系里的学生到媒体去实习。

  更多的同学是通过在校期间建立的关系获得实习机会的。师兄、师姐、校友,还有平时结交的新闻界、学界人士都可以成为联系实习单位的桥梁。据了解,有超过半数的实习生是通过上述资源的帮助而进入媒体实习的。

  更有少数“勇士”是毛遂自荐,获得实习机会的。毕业于兰州大学的小李申请一家中央级报社实习遭到拒绝后,在报社的接待大厅坐等了近4个小时,终于打动了报社的有关负责人,在实习生饱和的情况下接受了他。实习结束后,他还凭借出色的表现成为了这家媒体的记者。

  实习生,你准备好了吗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能够求得一份实习岗位已相当不易,接下来就是要快速融入到所在单位,扮演自己的角色。

  兰州大学的小李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主动找选题,挖掘材料;二是写稿要讲质量,‘大将不示人以璞’,多做能拿得出手的稿子;三是有了想法及时和编辑老师沟通,获得老师的有效指导和帮助。”

  江苏某电视台的编导曾带过数十位实习生,他告诉记者,实习生首先要遵守单位的纪律和章程,行踪都要通报给相关老师,有的实习生上班时间用单位的机位打游戏,这是很不应该的。另外,“眼里要有活,而且会干活”,同时,既然是实习,就要抱着学习的心态及时总结,避免下一次再犯类似错误。“在见习中体验社会,在实践中提升能力,这才是实习的最终目的。”

  岗前培训会使实习效果扩大化

  数万名的新闻专业学生为能进入媒体实习可以说是不遗余力,而有限的媒体要接受如此众多的实习生也可以说是“不堪其扰”。如何使实习生和实习单位协调好关系,达到双方所追求的目的,令人深思。“实习生对媒体来说是提供了有生力量和可选择的后备军。如果学校与媒体,通过组织与组织以协议性的方式联系实习单位,效果会更好。”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教授说,“媒体也可以采取对外公示的方法,预报本单位实习生的情况,如果人员已满,应及时公布,进行信息披露。”

  当然,实习生也会给实习单位带来管理上的问题。《经济日报》人事部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年暑假期间来报社实习的都有五六十人,会给报社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比如资源的使用、上下班的出入管理等等。

  因此,学生进入实习单位之前,学校应该进行一些必要的基本培训。据了解,中国人民大学正在尝试在学生的大学教育后期进行“岗前培训”,教学生怎么做人物采访、怎么写特写报道,帮学生应付日常工作,使其达到基础工作的“及格线”。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院长苗棣教授认为:“最好把自己的论文甚至工作去向和毕业实习联系起来,提前准备,联系实习单位时有针对性,实习起来的效果也会更好。”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