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苏州以创业的勇气开拓思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2日16:16 名城苏州网

  编者按

  在7月15日召开的市委九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荣同志要求大力弘扬以“创业、创新、创优”为内容的“三创”精神,加快推进“两个率先”。

  如果所有的苏州人都充满着创业创新创优的精神,都竞相开展创业创新创优的实践,
苏州的“两个率先”的事业一定能活力无穷,苏州的未来将不可限量。

  为了加深广大干部群众对“三创”精神内涵的理解,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本报从今起刊发一组论述“三创”精神的评论员文章,分别为《以创业的勇气开拓思路》、《以创新的锐气破解难题》、《以创优的志气提升水平》,今日刊发的是第一篇。

  (一)当今社会,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的相互交融,思想精神的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地区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且越来越成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此态势下,苏州能不能抓住新机遇,在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下获得新发展、作出新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身的精神状态。  (二)以创业的勇气开拓思路、以创新的锐气破解难题、以创优的志气提升水平,是对新时期江苏精神的最新概括,是江苏率先发展的强烈呼唤,也是苏州在全省“两个率先”中作出新贡献“精、气、神”的高度概括。  树立和弘扬“三创”精神,是新时期全市上下共同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机遇,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弘扬“三创”精神,不但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而且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三)“三创”精神既具有深刻的经济内涵,又具有深厚的社会底蕴。“三创”精神中,有实践开拓,有文化传承,更有前景探索,体现出的是强烈的时代精神。  两个率先,创字当先。在“三创”中,创业是基石,创新是灵魂,创优是根本。  (四)创业时代呼唤创业精神。

  以创业的勇气开拓思路是弘扬“三创”精神的首要之举,其内涵至少有三:

  树立勇于创业的意识。在新的目标下艰苦创业、自主创业、全民创业,并使之成为苏州思想文化的显著特征,鼓励、引导和支持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形成家业殷实、企业兴旺、事业发达的生动局面。形成人人争先,个个进取、全民奋进的生动局面。为富民强市、全面实现高水平小康的宏伟目标打下坚实的物质和精神基础。  倡导不断创业的精神。创业总是在一个较小的较弱的平台上起步的,在取得新的基础后,敢于用新的目标激励起新的创业欲望和勇气,以不懈的努力去获得新的业绩,为新的创业创造新的基础。  创新发展经济社会的思路。创业是个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过程,是经济和社会从不发达到发达,从发达到很发达的发展过程。创业过程也是一个抢抓机遇的过程,是一个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和国内形势下,用新的视野、新的方式、新的措施去实现创业目标,并力争胜人一筹的过程。因此,由思路更新带来的措施的更新、目标的更新,就必然渗透在创业的全过程中。  (五)苏州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的过程,就是以创业的勇气,在实践中开拓发展思路的历程。  苏州的今天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苏州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用不懈的创业脚踏实地干出来的。它前进的每一步,都伴随着苏州从领导到群众的创业勇气和开拓创业思路的实践。  乡镇企业是苏州创造的第一个业绩。所谓异军突起,出乎意料之外,就是一种创业的发展思路、一种创业发展方式的创新。当人们的思路还习惯于城市办工业、农村搞农业的时候,苏州凭借社办企业的实践和基础,反其道而行之,来了个“离土不离乡、田头办工厂”,使包干到户后在农民中积聚的能量得到了又一次大释放,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找到了一个新的途径。  实践证明,这是一个伟大的发明。这种不在传统体制内,而滋生于体制外的创业,确实是符合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需求,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取向。创业思路的创新,使“草根经济”从星星之火到星火燎原,从平分秋色到三分天下有其二,为农村工业化到城乡一体的工业化和新型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为苏州今天的“两个率先”开辟历史新纪元创造了条件。  从外向化到国际化是苏州创造的第二个业绩。苏州虽然地处东南沿海,但在有序开放中并未列在第一序列。昆山用创业的勇气“揭竿而起”,创造性地“不靠外力,自费开放”,建起了昆山经济开发区。事实又一次证明了创造的魅力,几年间,昆山开发区就从弱到强茁壮成长,“没户口”的开发区,用自己的业绩打败了“正规军”。  在昆山的领跑下,接着又有了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苏州在县市“跃起六只虎”的同时,形成了“一体两翼、古城居中”,形成了办新区建园区,区区兴旺的大好局面。从乡镇企业拿来接力棒,使整个苏州成了当之无愧的改革开放前沿的佼佼者。

  (六)伟大的实践必然产生伟大的精神。苏州创造的“张家港精神”为此作了最好的注解。  “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是九十年代初张家港人对自己创业实践的精神提炼,是张家港的创业之魂、力量之源,也是苏州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张家港精神的本质是新时期的艰苦创业精神,核心是共产党人的开拓创新精神,特征是苏州人民的争先创优精神。  张家港精神告诉人们的是,任何地方要加快发展,都不可没有团结拼搏的士气,不可没有负重奋进的志气,不可没有自加压力的勇气,不可没有敢于争先的锐气。  正如李源潮同志指出的那样:“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两个率先’,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江苏,特别需要坚持和发扬张家港精神。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两个率先’,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江苏,特别需要坚持和弘扬张家港精神。”江苏是这样,苏州更是这样。

  (七)以创业的勇气开拓思路,需要我们进一步增添创业的勇气、创新的锐气、创优的志气,把各个社会阶层和全体建设者创造新苏州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一切有利于“两个率先”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为“两个率先”广开活力之源。在富民强市的过程中,既实现“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又能够让人民从中得到实际的利益。  “两个率先”,富民优先。没有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就难有苏州城乡居民收入的大提高,苏州就难以实现“两个率先”。  民营经济源于民众,植根本土,产权清晰,机制灵活,最有条件成为创造民众财富的主导力量。调动民众自主创业的积极性,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是实现富民最根本、最现实的途径。同时,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加速发展,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增强我市发展活力和综合实力的必然选择。以创业破解富民和强市两道难题,无疑是明智的思路。  应该承认,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的民营经济是一条“短腿”,苏州百姓更多的习惯于有困难找“市长”,而不是自己创业,在市场上找“饭碗”、造“饭碗”。正因为如此,苏州整体经济在全国闻名遐迩之时,我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却时常落后于周边地区。  事实上,苏州的“打工经济”的形成有其客观因素。苏州长期以来公有制经济比重较大,上世纪90年代后外向型经济又得到迅猛发展,它们在给苏州百姓带来较多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削弱了苏州人创业“造饭碗”的压力。  要鼓励人们从单纯的就业“找饭碗”,转变为创业“造饭碗”,使更多的人把自主创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优先选择。  事实将证明,一旦观念转变了,我们苏州不仅有“找饭碗”的便利,而且还有很多“造饭碗”的优势���发达的产业基础,广阔的配套市场,一定的资金积累,这些都是自主创业极为有利的条件。  尤其在服务业上,苏州大有可为。正在实施的苏州服务业跨越计划,为苏州百姓自主创业、自造“饭碗”创造了很好的契机。  我们要善于把苏州积累的种种优势充分利用起来,尽快使我们的致富思路、致富途径有一个新的突破。

  (八)以创业的勇气开拓思路,需要我们引导人们克服“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的意识,让苏州领导和百姓的观念走出“围墙”,让我们的眼光更远大些、触角更敏锐些,在新的平台上有所作为、大有作为。  我们的日子确实是越来越好了,我们的实力确实越来越强了,我们的名声确实越来越大了,但是,我们的目标在更新。  在新的基点上,我们与周边、与世界的差距依然存在,有的方面并且很大。在同样的环境下,会不会创业,敢不敢创业,是对领导干部发展能力的重大考验。苏州要继续走在全省和全国的前列,就必须“创”字当先,抢占发展先机,把握竞争主动。  因此,我们仍然需要有创业艰难百战多的思想准备,我们仍然要有从“零”开始的创业激情、勇气和实践。我们从上到下这样想了、这样做了,苏州创业的新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九)以创业的勇气开拓思路,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树率先创业之志,创一流的精神风貌,创一流的工作干劲、创一流的发展业绩。  当前,我们在发展思路上尤其要明确的是���  坚持科学发展,积极完善发展思路,把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作为重中之重,立足于“快”,服务于“好”,着眼于“新”,致力于“本”,创苏州之新,增强率先发展、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坚持狠抓关键,牢牢把握重点工作不放,实施新型工业化、经济国际化和城市现代化,以城市化工业化致富农民,实施好服务业跨越计划等重点工作。  坚持创新克难,着力研究解决好宏观环境变化后带来的新问题,上下同心,破解难题。  坚持总揽全局,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十)苏州希望无限,苏州创业无限,美好的未来,将在我们的手中创造。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