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药品回收机制让老百姓的小药箱常换常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3日01:43 北方新报

  北方新报

  核心提示

  现在,家庭过期药品已经成为消费者用药安全隐患和药品监管难题,绝大多数家庭不重视药品的贮藏环境,没有养成定期清理过期药品的习惯。6月25日,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
药有限公司(原广州白云山中药厂)首次在呼市启动了家庭过期药品回收机制,并且选择了两家药店对家庭过期药品进行定点回收、免费换新,所有回收的过期药品将在呼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监管下集中销毁。这项药品回收机制是否有效?老百姓能够从中得到多少实惠?这项机制在呼市运行了一个月以后,记者对上述问题进行了采访。

  很多家庭常用药过期了

  7月23日10时左右,记者来到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设在呼市的九合永龄堂的过期药品回收点。刚刚走到这家药店的大门口,一块儿标有“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过期药品指定回收点”字样的指示牌就映入记者眼帘,走进这家药店,两张长方形的桌子并排摆放着,上面有几张信息登记表,供前来更换过期药品的消费者填写,这家药店的工作人员正在接待前来更换过期药品的消费者。记者看看手表,此时是10时15分,很多消费者已经提着大包小包过期药品排起了长队。

  趁着大家都在排队等候的间隙,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前来更换过期药品的消费者。张女士告诉记者,她想要更换两大包板蓝根颗粒。据张女士介绍,她家老人的年岁都大了,免疫力逐渐下降,一些常用药成为家里的必备品。平日里老人有个头疼感冒的,很少到医院就诊,只是到药店开些常用药而已。时间久了,她家的小药箱里填满了各种常用药。记者看到,张女士拿来更换的这两大包板兰根颗粒的塑料包装袋上字迹模糊,用手摸上去,里面的药品已经结成了块儿。仔细辨认以后,记者发现这两大包板蓝根颗粒包装袋封口处印制的生产日期是1999年,而这种药品的有效期是18个月,显然它们已经过期了。张女士说:“我家贮藏的过期药品有很多,除了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这两大包板蓝根颗粒以外,还有其他厂家生产的药品。其实,家里的老人都知道过期了,可是一辈子勤俭的习惯让他们舍不得扔掉这些药品。在我的印象里,还没有遇到过愿意回收过期药品再免费更换新药的厂家呢!另外,老百姓根本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理过期药品,多数只好选择继续贮藏。”在前来更换过期药品的消费者当中不乏年轻人,由于自家贮藏的药品不多,他们大都是替父母、亲戚跑腿来的。李女士告诉记者,2003年她母亲曾经购买过很多包板蓝根颗粒,直到现在家里还剩下了5包,这些过期药品贮藏在家中也没有用,不如换成新的,留着备用或者送给邻居。为此,李女士一大早骑着自行车赶了40分钟的路程来到过期药品回收点。张慧告诉记者,她平日里身体特别棒,很少生病吃药。2004年1月份,她哥哥准备到南方工作,她的父母担心儿子不适应南方的气候和水土,在他临行前买了10包板蓝根颗粒。可是她哥哥离开的时候只带走了5包,剩下的5包一直放到家里没有人喝。“正当我打算扔掉这些过期药品的时候,听说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在呼市设立了过期药品回收点,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我来到九合永龄堂药店,没有想到5包过期药品全部被换成了新药。”张慧说,“真希望更多的药厂能够推行家庭过期药品回收机制,设立过期药品回收点,让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

  记者在过期药品回收点停留了近30分钟,看到前来更换新药的消费者共有11个人。在回收现场,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指派专员赵国会向记者介绍,从6月25日起,他每周六日都会来到过期药品回收点工作,看到前来更换新药的消费者日益增多,他的心里很高兴。他告诉记者:“上周六日,我特意到九合永龄堂过期药品回收点计算了一下前来更换新药的人数,结果两天之内才迎来50个人,绝大部分还是中老年人,更换了44包板蓝根颗粒、63瓶丹参片、32瓶消炎利胆片……今天上午回收工作刚刚开始2个多小时就有30多个人前来更换新药,现在已经换走了56包板蓝根颗粒,还有其他药品,更换新药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据介绍,多数被拿来更换的药品已经过期两三年了,有的甚至长达六七年之久,一旦服用,这些过期药品会对消费者的身体造成极大的危害。

  监管促进两手抓

  由于用药安全意识薄弱,过期药品在很多家庭的小药箱里超期服役。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呼市很多市民家里贮藏着过期药品,其中多数为中年老人家庭。那么,服用过期药品到底会对人体造成什么样的危害?药品监管部门又是如何看待家庭过期药品回收机制的呢?7月28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呼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队队长任玉俊。他告诉记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过期药品属于劣质药品,禁止使用。不过,很多消费者并不知道这些规定,更不了解过期药品犹如慢性毒药,其潜在危害不亚于假药。药品过期以后不仅药效减弱,化学成分有时也会改变,服用以后会损害人体健康。他建议消费者在买药、用药以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家里贮藏的常用药品不宜过多,最好每隔一段时间清理一次小药箱,把已经过期的药品清理干净,不能只图方便将就服用,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不负责任。

  对于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在呼市推行的家庭过期药品回收机制,任玉俊谈了他的看法。他说:“该公司实施的这项机制,对于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儿,这样做既可以保证消费者的用药安全又可以增强大家的用药安全意识。对于生产企业来说,这项机制是对其产品质量、信誉度的一个考验。作为药品监管部门,我们将在全力支持这项机制运行的基础上,严格把关,做好过期药品的审核、验货、销毁工作,确保消费者换到的药品是绝对安全可靠的。”任玉俊希望有更多产品质量好、信誉度高、生产规模大的药品生产企业能够加入到过期药品回收队伍中来,共同增强消费者的用药安全意识,尽量避免过期药品流入不法药品经营者手里,对消费者的身体甚至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任玉俊表示,对于设立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点的做法,不少药店也曾经向药品监管部门提出过申请,但是核查以后都否定了。任玉俊告诉记者:“对于一些小型药品生产企业或者经销商来说,他们的这种想法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从其经营规模、产品质量以及生产实力方面来看,无法确定能否确保消费者的用药安全,也无法判断能否成为一项长期的机制运行下去,一旦出现修改回收的过期药品的生产日期,进行二次销售的事情,消费者将成为最终的受害者。作为药品监管部门,这些问题都得全面考虑,容不得一点儿马虎。”目前,对过期药品特别是家庭过期药品缺乏有效管理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因此,查处过期药品将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

  新型机制向左走向右走

  7月27日,记者就家庭过期药品回收机制的相关问题采访了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呼市地区负责人张浩。

  记者:贵公司为什么要推出这项回收机制?

  张浩:我们公司在长期的经销过程中发现,许多家庭都设有常用药品小药箱,小药箱里有很多过期药品。过期药品也贮藏在家里,对于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损失。从用药安全方面来看,消费者手中的过期药品是一种隐患。为了减少消费者的损失,提高消费者的用药安全意识,我们公司决定在全国推行家庭过期药品回收机制。当然,推出这项机制,在增强消费者安全用药意识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好处,让消费者知道我们公司是对消费者负责的,促使更多消费者对我们公司产生信任感,从而树立了企业形象,赢得了社会效益。

  记者:这项回收机制在呼市运行以来遇到了什么问题?

  张浩:目前,我们公司推行的过期回收药品仅限45种。在这45种药品当中,呼市市场上销售的只有10多种,因此消费者前来更换的药品受到品种限制。如果过期药品回收点没有消费者需要更换的药品,在征得同意以后,我们公司可以为其更换等价药品。此外,其他药店的工作人员常常打着普通消费者的幌子前来更换新药,这种行为违背了过期药品回收机制的初衷,由于这些工作人员拿来更换新药的数量不会超过规定标准,因此核查起来比较困难。

  记者:这项机制运行效果如何?

  张浩:截至7月24日,我们公司设立的过期药品回收点共为消费者更换了1352包(盒、瓶)新药品,其中板蓝根茶120盒,乌鸡白凤丸20盒,消炎利胆片125瓶,大神口炎清颗粒5包,复方丹参片413瓶,板蓝根颗粒398包,无糖板蓝根颗粒15盒,复方穿心莲片131盒,风油精125瓶。我们公司把更换的过期药品统一存放在两家定点药店专用库房里,将在呼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监管下进行销毁。

  记者:这项机制会不会昙花一现?

  张浩:这项机制运行的重要目的是减少消费者的损失,更重要的是通过增强普通消费者的用药安全意识,避免过期药品流入市场。我们公司既然已经向消费者作出了免费更换过期药品的承诺,就表明我们公司有能力也有实力长期解决消费者家里过期药品的问题。当然,作为生产企业来说,这项机制在运行的过程中难免会承担一定经济损失。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如果呼市的消费者能够接受这项机制,我们公司会考虑增加回收更换药品的品种,还可能在其他盟市设立过期药品回收点。如果呼市的消费者不买账,我们公司会考虑取消这种机制。不过,就目前运行的情况来看,我对家庭过期药品回收机制的发展前景看好。

  本组稿件作者/本报记者 温慧娟(来源:北方新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