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为了人民的生命健康——资阳内江见闻之三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3日03:04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这里的医生真好,每天要询问、诊断好几次,用药也是最好的。我的身体恢复得很快,过几天就可以出院回家了。”7月30日,记者来到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时,32床的孙翠菊含着热泪说。

  记者在医院看到,正在这里接受治疗的34名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患者大多精神状态良好,有的在病房里看报,有的则与前来探望的亲人有说有笑。感染科袁顺清主任告诉记者,由于及
时采取了有效救治措施,加上国家和省里医疗专家的指导,多数病人恢复良好,一部分病人很快将出院。

  医院进入战斗状态

  7月19日,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被确定为定点收治医院。整个医院迅速进入战斗状态:由院长牵头的救治小组当即成立,5名内科主任、7名业务强的医生和10多名护理人员被紧急抽调进感染科,执业医师一线、科主任二线、机动三线的3级治疗体系启动;平时只有10多人的感染科,每天都有50多名医护人员24小时值班。

  第二天,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主任王书杰、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江南等国家、省医疗专家赶到医院。他们直赴病房,询问患者情况、查看病例,在最短时间内对住院患者进行会诊、抢救。

  凡是临床需要的,就要不惜一切做到。21日,按照专家组的意见,临床急需一台价值28.5万元的血氧分析仪,医院当即派人到成都购回并于当晚安装投入使用。同时,医院从其他科室急调5台多功能监护仪、2台呼吸机等急救设备保障临床。用副院长罗文光的话说就是,医院动员了一切力量,投入这场与死神赛跑的救治中。

  护士长王晓明告诉记者,那几天,无论是医院还是医护人员都非常紧张,病人不断送来,有的病情十分严重,但在专家组指导下,大家沉着应对,从死亡线上救回了不少生命。

  与死神赛跑

  资阳市雁江区雁江镇王利富是第一位治愈出院的患者。对当时的抢救情景,感染科主任袁顺清记忆犹新。

  7月19日上午10点,王利富被紧急送到第一医院感染科,体温达39.5度,血压仅为70和35,白细胞极高,已处于休克状态。以副院长罗文光为组长的抢救小组立即进行救治,到中午12时病人血压渐渐回升,体温下降。随后,国家、省专家小组与医务人员多次对他进行会诊,根据病情不断调整治疗方案,病人的病情开始稳定,并于24日康复出院。

  江南告诉记者,刚开始最棘手,由于没有确定疾病是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专家们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初步认定与细菌感染有关,并按此进行治疗。随着病因的确定,根据临床治疗的结果,专家组与当地医务人员逐步调整完善治疗方案,形成较为成熟的救治体系。

  “这里的护士责任心强,业务熟练,对患者的救治起到了很大作用。”北京协和医院的王书杰主任对感染科的护士们给予高度评价。24日晚,一位患者病情突然加剧,呼吸困难,血液循环异常,生命危在旦夕。正在值班的护士王琼发现后,为病人迅速建立起静脉通道,然后通知值班医生进行抢救。事后医生们说,要是没有及时建立起静脉通道,病人可能就没有救治的希望了。

  雁江区丹山镇八字村7社56岁的江素华想起自己被抢救的过程,至今感慨不已。22日,她开始头昏、疼痛,高烧39.8度。在前往医院的路上,家人看到她全身发黑,都认为没救了。但没想到的是,经过专家与医疗组一天一夜抢救,江素华病情开始稳定。此后,护理人员每天守在她身边,直到江素华的身体渐渐康复。见到记者时,江素华激动地说,“这里的医生、护士对我就像亲人一样。要是没有他们,我这条老命早就没有了。”

  早一分钟抢救,患者就多一分希望。在那段时间里,资阳120急救中心同样处在紧张状态中,一旦接到报告就立即出发,以最快速度将患者送往医院。在120的出车统计中,10天时间共接转病人33例。

  一切为了患者

  江南,这位2003年战斗在全省抗非典第一线的专家,如今又站在最前沿。从20日到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现场指导参与救治起,她就没有离开过这里,每天在医院的时间超过14小时,困了就在医生值班室打个盹。7月的资阳高温高湿,由于条件所限,病房里没有空调,穿着厚厚的医疗服不到半小时就全身是汗,但江南在病房里一呆就是六七个小时。一次,江南参加会诊不到20分钟就出现虚脱的病症,在同事们的劝说下她才到值班室休息了一会,接着又去参加会诊。

  在疫情最为紧张的那段时间,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的医护人员们大多吃住在病房,一旦有情况立即进行处置。副院长罗文光不顾身体发烧,坚守临床第一线,常常是凌晨一、两点回家,一大早又来到病房。护士长王晓明上有90岁的老人,下有10多岁的孩子,可到了临床一线后,再也没时间照顾老人和孩子了。被抽调到临床一线的护士部干事胡春莉为危重病人抽血时,情绪烦躁的病人将她的手指弄伤,鲜血直流。同事们劝她休息,可她进行简单包扎后又回到岗位。事后她说,如果为这点小事就休息,那谁来管这些病人?本报记者石小宏徐虹陈岳海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