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特困户按需领取物品 辽宁千家扶贫超市走向成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3日04:30 东北新闻网

  2002年底,一种崭新的扶贫帮困模式———扶贫超市亮相沈阳,贫困户缺少的生活必需品可以像到超市采购一样在“扶贫超市”按需领取了。

  如今,扶贫超市走过近三载春秋,全省已发展到千余家。扶贫超市正在不断完善,走向成熟。它较好地解决了扶贫帮困活动中存在的集中性社会捐赠与经常性捐赠相脱节、社会捐赠与困难群众的需求相脱节、社会捐赠与社会救助相脱节的矛盾,增强了社会捐赠和社会
救助工作的经常性、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扶贫超市”已经成了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部,特困家庭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爱,他们从中看到了生活的希望,鼓起了战胜困难的勇气与信心。扶贫超市奏响了一曲曲爱的颂歌。

  特困户按需领取物品了

  沈阳市沈河区大南街道大成社区76岁的张奎斌老人近来心情格外地舒畅:前几天,社区的工作人员又来看他了,从“超市”里给他带来了几件夏装。

  老人已经不是第一次享受“超市”里的物品了。老人孤身一人,一直住在别人家里。2003年8月政府分给了廉租房,社区的工作人员又送来了“超市”里的锅碗瓢盆,房间里也安上了床、彩电等家具、家用电器。当久违了的温暖的家出现在老人的面前时,老人不禁热泪盈眶:“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感谢扶贫超市,给我带来了幸福的晚年。”

  这里所说的“超市”,并不是一般的超市,而是沈阳市沈河区建立的“扶贫超市”。到目前为止,沈河区十个街道办事处和76%的社区均已建立了扶贫超市连锁店。昨日上午,记者走进了这种特别的“超市”———大南街道红巾社区扶贫超市。10余平方米的房间内,物品摆放得井井有条。一排排货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种生活必需品,从锅碗瓢盆、米面油、棉衣棉被到家用电器……物品达七大类,近30个品种。(辽宁日报李昀 徐晓敬) [编辑: 钱文胜]1

  粉刷一新的墙上挂着扶贫超市的管理制度,发放办法。社区副主任赵伟琴向记者介绍,为了加强扶贫超市的管理,社区不仅做到物品捐赠发放账目齐全,账物相符,而且定期消毒杀菌,保证卫生。

  据了解,该扶贫超市建立两年来,已经解决了68户低保家庭428次的困难,募集资金2万多元,给予了特困大学生的家庭、大病重病特困家庭、家里发生突发事件的家庭等及时的救助。

  已过不惑之年的崔润梅是个低保户,她告诉记者:“每年我都来这里领取色拉油等生活用品,加上低保给我的钱,生活基本不用发愁了。”崔润梅也激动地表示,要牢记党和政府的关怀,感谢社会各界的关爱,努力脱贫,回报社会。

  特困家庭按需申请,按需领取物品,满足特困家庭不同的物资与精神需求,在今日的沈河区已经成为现实。沈河区高位截瘫的李大爷家里生活特别困难,一家4口全靠低保金维持生活。他的轮椅坏了以后,老人已经三个月没出屋了,得到一部轮椅,到屋外转一转成了他最大的心愿,“扶贫超市”将这一需求张榜公布,很快接收了一部轮椅,老人如愿以偿。

  据沈河区民政局社会福利救济科科长党长宏介绍,今年一季度,沈河区就有6630户困难家庭,按照他们的意愿在扶贫超市领取到了衣被和电视机、锅、炒勺、水壶等生活必需品;20户需要现代科技设备辅导孩子的家庭,在扶贫超市得到了计算机。

  扶贫超市

  带来的三个变化

  据沈阳市民政部门的统计,目前,沈阳市建立的“扶贫超市”已达197个。“扶贫超市”建立以来,接收发放各类捐助物资70.4万件,救济贫困群众63430户(次)、172150人(次)。

  沈阳市民政局救灾救济处处长焦祝起对记者讲,在长期传统的扶贫帮困活动中,贫困群众只是被动地接受捐助,往往存在经常性捐助与集中性捐助相脱节、捐助与需求相脱节、使用与调剂相脱节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扶贫超市树立了按需扶贫的理念,以民为本,帮民所需,借鉴了商业连锁超市的模式,在全市建立了“扶贫超市”网络,使贫困群众按照自己的需求,接受捐助,实现了救助工作的“三个转变”:一是在捐助方式上,由“我捐你受”的被动方式向“你需我捐”的主动方式转变。在过去的扶贫帮困活动中,曾出现过给贫困户送去被子好几床,却没有炒菜的大马勺的现象。现在“扶贫超市”定期收集和统计贫困群众的需求,进行分析汇总,通过新闻媒体、张贴公告等形式向社会发布求助需求信息,引导社会各界按需求捐助物品,使捐助资源的利用实现了最优化。二是在捐助物资种类上,由单一品种向多样化转变。过去在不了解需求的情况下,捐助的物品多以衣被类为主,很难满足贫困家庭多方面的需求。现在,各级“扶贫超市”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宣传,引导捐助者捐助多种多样的物品,并坚持长年开放,全天候接受捐助。三是在捐助物资的发放与管理上,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扶贫超市”的救助对象是城市低保户、特困户、五保户和特殊困难的优抚对象,以及生活出现临时困难的家庭。救助对象持相关证件,可随时到“扶贫超市”自主选择,领取捐助物品,对于没有的物品可由超市登记,向上级“扶贫超市”申请调剂解决。在捐助物资的管理上,“扶贫超市”改变了过去捐助工作内部运行,封闭管理,实行接收发放过程全公开,即对捐助物品的来源、去向等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张榜公布,接受捐助者、贫困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实现公开透明、阳光操作,“扶贫超市”运行以来,杜绝了优亲厚友等违规行为。(辽宁日报李昀 徐晓敬) [编辑: 钱文胜]

  2

  提供全方位扶贫帮助

  近百平方米的沈阳市和平区北市场街道扶贫超市设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二层楼上。超市内除了困难群众急需的生活用品外,几个醒目的标牌也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就学救助、法律援助、医疗救助等。

  北市场街道办事处低保干事贺鹏飞对记者讲,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政府的三条保障线之一,肩负着居民群众最后一道生活防线,但它仅是一个最低水平的保障,无法满足特困群众家庭中存在其他困难的需要,这需要建立一整套求助体系。扶贫超市作为扶贫帮困的有效载体,要变物质救助为全方位帮助,不断满足困难群众多层次需求。“扶贫超市”不仅是救助物资的接收发放场所,而且逐步成为综合性扶贫操作平台。困难群众需要就业的,“扶贫超市”进行登记,帮助介绍职业;需要法律援助的,扶贫超市与法律援助中心联系,帮助打官司。只要是贫困群众有需求,扶贫超市就帮其所急,解其所难。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许多扶贫超市在物资扶贫的基础上,还增加了文化扶贫、医疗扶贫、教育扶贫等项目。沈阳市工青妇及慈善总会等群团组织,依托“扶贫超市”,开展了“帮寒门学子圆大学梦”活动,募集资金,解决困难家庭大学生就学学费问题,使全市4000多名特困家庭的子女如愿以偿地踏入了大学校门。沈阳市各大医院还开展了“健康快车”进“扶贫超市”活动,为贫困群众进行巡回义诊,送医送药。

  “扶贫超市”的建立使得大规模阶段性捐助与经常性的社会捐助有机结合起来,二者相辅相成、各有侧重,实现了长流水、不断线。

  捐赠由组织行为变成自觉行动

  据民政部门工作人员介绍,扶贫超市内的物品主要靠群众、企事业单位的捐赠,也有一少部分由政府采购。

  “广大捐赠者无私奉献的爱心,着实令人感动。”党长宏不无感慨地说。

  沈阳市建工学院于晓明老师一次性向“扶贫超市”捐助了电脑20台,这些电脑是于老师以前办电脑学习班用的,学习班不办了,这批电脑也就闲置下来,有人想购买这批电脑,却被于老师拒绝了,得知低保户的孩子学习非常需要电脑,于晓明决定把电脑全部捐给“扶贫超市”,捐助前又对每台电脑进行了检查维修。这批电脑在2天内就被急需电脑的低保户领走。沈阳一家日用洗涤品厂的厂长考察了沈河区“扶贫超市”后,当即与该区“扶贫超市”建立起长期供货关系。在“扶贫超市”反映许多贫困家庭没有电视的情况后,市民政局立即进行全面普查,统计出全市城乡共有26320户贫困家庭没有电视。得知这一信息后,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先后组织全市政协组织、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开展捐助活动,共募集资金2052万元,购买电视26320台,使全市城乡的所有贫困家庭都看上了电视节目……(辽宁日报李昀 徐晓敬) [编辑: 钱文胜]

  3

  广大社区干部也积极投身到“扶贫超市”的捐赠行动中,给予困难群众雪中送炭的帮助。大南街道红巾社区低保户王成祥本人残疾,儿子上学,家庭生活困难,家中枕头没套、棉被没罩、一堆乱棉絮堆在床上。社区干部赵伟琴看到后很心酸,马上去超市买来枕套、被罩给换上,而且还帮助清理卫生,替他交了电费。特困户刘家武政府给了他廉租房,搬新居时没有床单,在与社区主任刘肃谈话时无意中唠了出来,第二天,刘主任就在家中拿来一个新床单送给他;居民张玉珍家里困难,交不起暖气费,病了躺在冰冷的床上,社区干部呼爱林发现后第二天就在家中拿来热水袋给其用上,低保户张铭的母亲三九天只穿件呢子上衣,第二天社区副书记赵漫就将自己的一件八成新的羽绒服送给她……

  义工队伍活跃在扶贫超市

  在沈阳市和平区北市场街道扶贫超市忙前忙后的王刚,他的身份是一名义工。“我原来也是一名特困子女,在社区和办事处志愿者的帮助下得以顺利升入大学,现在我上大学了,我要尽自己所能为社区作些贡献,用实际行动报答党和政府以及社会的关爱。”王刚激动地说。

  2003年,北市场街道扶贫超市正式成立。考虑到扶贫超市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低保户和社救户以及那些在生活中遇到突发性灾病的居民,扶贫超市不仅需要为那些陷入困境的居民提供物质帮助,还应为他们提供一些精神上和行动上的帮助,诸如帮助他们克服心理上的障碍,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生活,积极地生活,同时在行动上扶助他们,帮助他们中的病残人群料理家务,为他们的子女辅导功课等。2003年底,街道办事处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招募义工队伍来充实社区工作力量。

  招募消息传出,热心于公益事业的志愿者不断加入这个队伍,至今已有各类志愿者23人。他们中既有热心公益活动的社区居民、愿意发挥余热的老党员,也有在校或已毕业的大中专学生。一些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也积极投身到扶贫帮困活动中来。

  现在,扶贫超市的义工在特困群体中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他们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扶贫超市和义工们。阜新街社区的低保户矫淑兰无儿无女,本人年事已高,生活上诸多不便,义工们把她作为重点服务对象,经常到家里为其打扫卫生,料理家务,根据季节变换,扶贫超市不定期地向其发放粮、油、挂面等生活必需品,为其解决实际生活困难,因其家住平房,在冬季时义工们便主动为其家备煤、青菜等过冬物品,矫淑兰深受感动,周围居民也被义工们所感动,现在已开始自发主动地帮助矫淑兰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困难。(辽宁日报李昀 徐晓敬) [编辑: 钱文胜]

  4

  义工队伍中也有一些大中专学生和在校教师,他们在业余时间为特困家庭子女辅导功课,使他们的子女能够更好地得到教育,从智力上创造脱贫条件。

  全省扶贫超市过千家

  2002年底,沈阳市在全国率先创办“扶贫超市”,这一新生事物一出现,立即引起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广泛关注,并迅即在全省推广。省民政厅召开了“扶贫超市”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在全省推广沈阳市创办“扶贫超市”的经验。同时,还召开了有专家、学者和基层社区工作者参加的“扶贫超市”建设理论研讨会,对其性质、功能进行定位,探索建立和发展“扶贫超市”的思路和措施。各市、县(区)党委和政府对建立“扶贫超市”也非常重视,为“扶贫超市”的建设提供场地、解决人员编制问题,在资金上大力支持。

  据省民政厅有关部门的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建立扶贫超市1287家,救助困难群众51.5万人次。

  省民政厅有关人士对记者讲,在“扶贫超市”的建设上,我们注意防止“一刀切”、一哄而起,本着“实事求是、科学规划、方便群众、便于管理”的原则,进一步整合资源,合理布局,使社会捐助网络日趋完善。目前全省初步形成了以社区经常性捐助接收站为依托,区(县)、街道、社区三级连锁的“扶贫超市”网络。在区(县)级设立了“中心扶贫超市”,负责接收驻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社区居民价值10万元以上的捐赠款物和街道、社区上交的捐赠款物;捐赠物品的整理、分类和储存;根据街道和社区的需求,对捐赠物品进行调剂分配;根据需求由政府出资采购救助物品,弥补捐赠物品的不足;大件物品(电视机、电脑等)的发放。在街道设立了“扶贫超市”,负责本街道捐赠物资的接收、储存、调剂、发放工作,指导、监督社区“扶贫超市连锁店”建设。在有条件和需要的社区,以社区经常性捐助站为依托,建立“扶贫超市连锁店”,负责本社区居民捐赠物资的接收和多余捐赠物品的上交工作;捐赠物品的发放工作;调查了解并向区、街反映特困群众的需求,同时在社区搞好定向捐助。

  在“扶贫超市”的建设中,紧紧抓住捐赠物资的募集与接收、仓储与管理、发放与领取三个主要环节,制定了一系列“扶贫超市”管理的规章和制度。一是建立了“扶贫超市”物品的募集管理制度,明确了各级接收捐赠的对象、范围和接收捐赠款物的手续要求。“扶贫超市”接收捐赠款物后,均向捐赠者出具合法、有效凭证,将捐赠款物登记造册,归档立卷,做到账目清楚,手续完备,安全可靠,并定期向社会公布接收和分配情况,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建立了“扶贫超市”物品的仓储管理制度,规范了捐助物资的保管工作。三是建立了“扶贫超市”物品的发放制度,明确规定了“扶贫超市”的服务对象必须是低保对象、临时救济对象和优抚对象;必须凭证(卡)按规定限额领取;领取时必须登记、签字。现在,沈阳、大连有的“扶贫超市”对服务对象实行了计算机管理,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增强了工作的准确性。(辽宁日报李昀 徐晓敬) [编辑: 钱文胜]

  5

  扶贫超市尚需完善

  随着“扶贫超市”的完善和发展,它的功能不断拓展,已成为社会捐赠接收站、社会救助站、社区服务站,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困难群众的桥梁。它通过开展社会捐助活动,将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怀及时送到困难群众的手中。同时,政府可以通过“扶贫超市”,及时了解群众的疾苦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救助。“扶贫超市”不仅为困难群众提供生活救助,也为他们提供了就业场所和心理寄托。

  “扶贫超市”建立几年来,沈阳市对这一工作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但是,还有许多方面不够完善,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要想使扶贫超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长期健康发展下去,充分显示它的作用,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焦祝起认为,一是关于合理布局问题。建立任何社会服务设施都要考虑布局,扶贫超市建设也是如此。扶贫超市的布局包括建多少、在哪建以及规模大小等。从数量上讲,扶贫超市建太少了满足不了群众的需要,建得太多,不仅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而且也难以坚持下去。应本着立足实际、方便群众、便于管理的原则,将扶贫超市控制在一定数量之内。二是关于扶贫超市的功能问题。扶贫超市不仅仅有单纯的物资救助的功能,扶贫超市的功能要不断得到提升,要与时俱进,注入新的内涵。它既是扶贫帮困的一种形式,也是整合扶贫资源的平台。施救单位通过扶贫超市选择救助对象,对物资扶贫、医疗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安居扶贫、劳动就业和法律援助等实行一站式服务,统筹安排,防止重复救助而造成扶贫资源的浪费。三是关于人员编制问题。扶贫超市的功能将越来越扩大,任务也越来越重,人员编制应予充分考虑,使扶贫超市有专人管理,在此基础上,组织义工、志愿者参与扶贫超市的服务工作。四是关于物资来源问题。扶贫超市主要靠物资支撑,没有足够的物资供应,扶贫超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物资来源的渠道是,在政府倡导下,主要靠社会捐赠,辅以政府有计划地投资购入。市级可统一开办一个扶贫超市信息网,定期在媒体上发布需求信息,通过市、区中心扶贫超市进行捐赠款物的调剂。(辽宁日报李昀 徐晓敬) [编辑: 钱文胜]

  6(来源:东北新闻网)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