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老舍:在贫血与眩晕中写《四世同堂》(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3日08:27 重庆晚报
老舍:在贫血与眩晕中写《四世同堂》(组图)
老舍:在贫血与眩晕中写《四世同堂》(组图)
  1938年到1946年间,一直生活在重庆的老舍,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总务部主任,相当于现在的“全国文联”、“全国作协”主席,在这期间,他为紧密团结文艺界人士、创作抗战文艺作品,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他本人在抗战期间创作了9个剧本。而他的《四世同堂》,也被公认为抗战文学最重要的作品。昨日,老舍之子、现任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的舒乙,向本报披露,老舍在重庆创作这部作品时所承受的苦难与折磨,以及他在重庆文学活动。

  从作家转向战士

  舒乙说,在重庆的这段岁月,正是老舍30多岁到40多岁的时候,这个阶段对他本人来说最重大的意义,是从一个教授、一个作家、一个象牙塔里的知识分子,转向成一个以笔为武器的战士,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中。最直接的体现,是他在文学创作方向上的变化,致力于文学的普及。此前,他是写小说的,但是,当时的民众大多不识字,看不懂小说,老舍提出“文章入伍,文章下乡”,他开始转向搞曲艺、写剧本,他用大鼓、快板、相声等各种曲艺形式鼓舞大家抗日,并创造了“抗战相声”,舒乙说,在这一点上,老舍是现代曲艺革新家的第一人。

  在渝庆祝从文20年

  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党不能让郭沫若和茅盾出面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领导,这个重担就交给了老舍。舒乙说,在惨绝人寰的重庆大轰炸中,文协从朝天门搬到南泉,再到张家花园,在老舍的努力联合下,抗战时期文艺界人士的团结达到空前。在1944年文艺界人士专门组织的老舍从文20周年庆祝会上,舒乙回忆说,当大家都致辞结束后,老舍已经激动得落泪了。他站起来致答谢辞,只说了一句话:“我还会像拉车的和木匠一样做一个写家,写下去,写下去”。舒乙说,老舍没用“作家”,而用“写家”,意在将自己放到为抗战、为民众写作的位置,这句话最能充分体现他谦虚的性格。

  挣扎在贫血与眩晕中

  舒乙告诉记者,根据老舍原著改编的电视剧《四世同堂》,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电视连续剧,在它播出以后,人们才广泛地认识到这是抗战文学中最重要的一部。通常,外界都认为最重要的是《骆驼祥子》,老舍本人也很满意《骆驼祥子》,但事实上,老舍本人更满意《四世同堂》。

  舒乙回忆,老舍在重庆开始是住在白象街一间黑屋子里,后来搬到北碚,是林语堂留下的旧房子,他才开始创作《四世同堂》。实际上,老舍刚到重庆的时候,物价并不高,生活还算好,但随着抗战的进程,重庆物价飞涨,文艺界都贫困不堪,职业写家越来越少,大多都兼职教书、报馆等。老舍就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职业作家,其他的还有巴金、张恨水等。这使得他的生活愈发清贫,从1941年开始,他就因为营养不良严重贫血,眩晕。由于没钱看病,大家就给他找了很多偏方,比如吃鹅蛋,有一次还弄来一只小老鹰,谁都不敢单独下手杀,众人合作才将老鹰杀来煮了。当然,这些都没能治好他的眩晕,老舍就是在这样的折磨中写完宏篇巨著《四世同堂》。图为抗战时期在重庆的老舍与舒乙

  记者 刘春燕 实习生 王帅

  网络编辑:翁正平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