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湖北建设节约型社会战略对策研讨会”发言摘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3日08:51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运用市场机制激励节约意识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郭熙保

  温总理在6月30日提出“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讲话中说到,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在资源和环境方面也付出了重大代价。这就令人思考:资源不断
耗减、环境污染严重是经济发展过程必然付出的代价吗?或是制度和政策不当造成的?我认为,两方面原因都有,但前一个原因更重要。经济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工业化过程,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这时资源能源越来越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快速工业化的需要,资源能源的紧张状况就越来越突出了。因此,现在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号召正当其时。

  湖北的资源能源短缺状况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自己来解决。一是开源,例如建立更多发电站;二是节流,就是高效利用资源,节约使用资源。如何促进资源能源的节约使用,高效利用现有资源能源?我建议,多运用经济手段,少使用行政命令。首先是运用市场机制激励和刺激人们节约资源能源的使用。既然供给不能满足需求,那么就应提高资源能源的使用价格,提高人们的使用成本。其次,运用财政、税收、利息等经济手段来调节资源能源的供求关系,引导消费者、生产者节约使用资源,鼓励使用替代资源。

  建设节约型社会势在必行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省经团联执行主席赵凌云

  湖北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特别的紧迫性。高成本时代一般是在工业化中期到来,但我省进入工业化初期时,便遭遇到了未来在工业化中期才遇的高成本:能源短缺导致能源价格上升,原材料短缺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土地价格上涨,民工工资上涨,环保价格提高,种种现象表明高成本时代已经到来。这种现象对东部地区来说影响甚微,因为东部地区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其产业可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来化解高成本,但对中部湖北来说,高成本所带来的压力巨大。

  同时,湖北城镇化刚进入加速化阶段就遭遇到了资源约束。东部城镇化在推进过程中,所需资源可以从中西部解决。湖北目前刚进入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就遇到了大量资源约束,资源约束不能靠西部解决,只能靠节约。

  湖北的产业结构偏重,带来了高能耗与能源低自供能力的矛盾。湖北是能耗大省,资源小省,重工业能耗占工业能耗的89%。如煤炭每年消耗6000万吨,有90%依赖外省购进。2000年开始,湖北能源自给率仅有24%。同时,污染严重增加污染成本,降低环境竞争力。因此可以看出,湖北建设节约型社会特别紧迫。

  目前,我省着重需要节约的几个方面是能源、矿产资源、土地、生态、劳动和行政成本。我建议,尽快建立生态经济型的发展战略、有利于节约的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方式以及节约型的行政体制,确立全社会成员的节约意识。

  要消费不要浪费

  省统计局副局长、教授叶青

  节约不等于不消费,而是科学的消费,是有效地配置资源。

  湖北是经济大省、耗能大省,却是资源小省,经济发展深受资源瓶颈的约束。以去年数字来看,湖北人口是全国的4.6%,GDP是全国的4.7%;发电量是全国的5.1%,用电量是全国发电量的3.2%;原煤产量是全国的0.2%,用量是全国用量的3.07%;原油产量是全国的0.4%,用量是全国产量的4.6%。煤电油价格的一路走高,就大幅度影响企业成本和生活成本。因此,建设节约型社会对湖北更具有意义,需要个人家庭、企业事业单位、行政机关的共同努力。

  我认为,政府应该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表率。北京市的一项调查显示,政府机构去年人均耗能量、用水量、用电量分别是北京市民的4、3、7倍。政府是公共资源的占用者,不是生产者,应该用尽可能少的公共资源从事尽可能多的公共服务。当前,加快公车改革是关键和突破口。

  湖北企业节约有较大空间。湖北企业“跑、冒、滴、漏”的浪费现象比较严重,有节约的空间。“花园式工厂”占用了不少土地,值得反思。企业应该明确节约资源的社会责任,加强集约化管理。倡导家庭的理性消费也十分重要。积极理性的家庭消费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一定要反对不切实际的超前消费。

  从武钢经验看企业节约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院教授刘盛佳

  说到节约型社会,武钢这个模式对于湖北省的企业非常有借鉴意义。武钢原是在大冶铁矿的基础上兴建的,在改革开放初期,大冶铁矿由露天开采到深井开采,采矿成本急剧上升,矿石供应率越来越难以维持。在上海宝钢建设后,武钢的规模扩大受到了限制。宝钢建成后,进口矿石成为冶金发展的重要形式,规模、技术、效益都很好,此经验得到了推广。然而,若要进口矿石,必须有优越的水运条件,但武钢的先天条件比宝钢差许多:宝钢只是宁波北仑进行一次中转,就直抵炼铁炉,而武钢却要在北仑和南通经过两次装卸,还有南通至武汉997公里的运输。然而,武钢通过内部挖潜,最终效益与宝钢齐头并进,这一点极为不易。

  从去年到今年,武钢再一次面临困难局面———国际市场铁矿石涨价达76%,但武钢上交国家的利税指标并未降低,增速也未减少,其诀窍便是节约企业的管理模式。湖北建设节约型社会,就应抓住武钢这一典型,加以总结和推广。众多湖北的企业,只要有武钢这一精神,湖北和中部崛起指日可待。

  节约资源与结构调整

  武汉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简新华

  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问题上,应该正视中国的实际谈节约。现在的条件下,并不是想发展第三产业就发展第三产业,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就能一下子转型,轻型化、绿色化等等都不能一蹴而就。目前,困扰中部六省的主要是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农业产业化、农民非农化、农村城市化。而实现这“三化”最重要的是要发展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为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市化提供物质技术条件,为农民非农化提供就业岗位。

  没有制造业的发展,没有重工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三农问题没法解决。只有装备制造业发展了,才能为农业的产业化、城市化发展创造必要的借助条件和物质条件。

  中国的工业化现在进入了重新重工业化的新阶段,但与此同时,产生了严重的煤荒、电荒等,资源短缺加剧,环境压力加大。为克服资源、环境的制约,我认为湖北应该在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上采取如下对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老工业基地为重点,形成产业集群,降低重工业发展的成本;以技术创新为根本,增大科技研究和开发投入,加快技术更新改造;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寻找替代能源,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实现能源供给多元化、多样化和清洁化。

  将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作为突破口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钟书华

  长期以来,由于工业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湖北工业“三废”排放较大,环境污染状况相当严重。湖北的环境污染主要是工业排放废物所致,目前普遍实施的终端治理(如烟气脱硫除尘)并没有解决废物排放问题,只是将废物无害化,从一种形式变成另一种形式,从一地转到另一地。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和治理成本越来越高,终端治理将变得没有意义或难以维系。清洁生产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但不能降低资源的整体消耗水平,可以减少排放、防止环境污染,但生产成本高。

  生态工业园区超越了终端治理和清洁生产,能有效地解决生产的消耗、排放和成本问题。在生态工业园区,允许企业排放废物,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废物可成为原料进入另外企业的生产过程,从而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在整个园区达到零排放。这样,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防止污染,又降低资源的整体消耗水平。

  显然,从根本上解决湖北的环境污染问题,应改造整个工业体系,构建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的工业生态体系,即循环经济。当前,应对石化、冶金、化工、电力、建材、造纸、啤酒和医药等排污量大行业进行生态化改造,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把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作为湖北省发展循环经济的突破口。

  走节约型企业之路

  武钢集团公司设备能源部徐名涛

  今年上半年,公司通过“对标挖潜”、“节能降耗”工作,不断优化经济指标,有力降低了生产成本。但是,我们充分认识到,武钢的能耗物耗指标与先进企业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进一步降低能耗物耗,提高企业竞争能力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目前,我们根据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正在着手建设污水和废渣综合处理系统,采用干熄焦,煤气回收利用,煤气———蒸气联合循环发电,高炉余压发电等能源、资源回收再利用技术,正确处理投资与节能等多种关系,充分发挥综合管理效益。

  我公司对近期工作提出了以下明确的要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节能降耗,把建设节约型企业与落实公司八项预算保障措施等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可行的措施真抓实干。要加强生产组织与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加强设备能源管理,降低故障率,以合理组织生产、稳定生产节奏和降低设备故障为基础,抓高炉炉况顺行、热装热送等重点,降低主体工序的能耗。进一步加强设备维护,确保发电机组稳定满发。加强生产用电管理,鼓励节约用电和提高用电效率。强化能源监督管理职能,重点抓好蒸气、水的管理。同时,要求充分发挥公司机关表率作用,切实加强公共服务场所的能源节约工作,努力建设节约型机关。

  率先建设节约型政府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陶良虎

  目前,政府机构与大型公共建筑、高耗能企业属于资源消耗的三大重点领域。在我国,政府机构一直都没有资源使用方面的定额限制与定额管理,成为节能监督工作的“盲区”。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政府机构和国家公务员率先垂范,不仅可以降低能耗、水耗,节约行政费用支出,更重要的是通过政府机构和国家公务员的表率作用,树立政府良好形象,推动全社会资源节约工作的开展。

  首先,全省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校)以及其他干部培训机构都要将节约教育纳入培训内容。通过教育培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和国家公务人员的节约意识,帮助他们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

  第二,建立能源消耗责任制。必须尽快建立一套严格、细致的“绿色采购”制度,将节电、节水、节油等设备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并制定统一的政府机构能源消耗标准。

  第三,深化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使政府职能真正转移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从而实现“小政府、低成本、大服务”。

  第四,坚持厉行节约与反腐败并举,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干部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同时,尽快建立教育、制度、预防与惩治并举的反腐败机制。

  充分掌握和研究湖北资源状况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助理、教授成金华

  建设湖北节约型社会,我认为首先应充分研究湖北省的资源状况。

  湖北的资源大类包括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湖北的自然资源从全国来看是较为贫乏的。就能源而言,我国是世界上的能源缺乏国,而湖北又是我国的能源缺乏省。湖北的能源中的石油、煤炭是较缺乏的,仅有电力较充足。就矿产资源而言,除了磷矿,其他矿产在全国的排名均要靠后。湖北的人均土地面积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但土地价格偏低,这表明湖北的土地质量不高。森林的开发价值与其实际蕴藏价值相比也较低。尽管湖北的水资源相对丰富,但水产业并不发达,发展潜力很大。

  就人力资源而言,近年来,湖北的人力资源发展明显滞后于其他省份。以教育产业为例,湖北教育产业在上世纪70、80年代较强,但现阶段已经落后了。就研究生院而言,过去全国仅有33个研究生院时,湖北占了3个,现在全国已发展为56个时,湖北却仍然为3个,发展明显滞后。

  现阶段,与其他中部省份相比,湖北的人均工资水平也较低。高工资才能积聚高人力资源,而低工资反过来影响对自然资源的消费,从而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因为一些企业宁愿多雇用劳动力,而不愿在技术改造上多投入。这造成部分企业采用传统的工艺、较小的规模生产高能耗、高污染的产品。

  总之,建设湖北节约型社会应充分研究湖北的资源状况,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适效综合措施,加快推进湖北节约型社会建设。

  从社会层面认识节约重要性

  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周长城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全方位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场社会革命,首先要从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开始转变。以饮食业为例,我去过不少国家,没有哪个国家像我们中国尤其是湖北这样饮食业如此发达。在许多酒店餐馆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精美菜肴因吃不完而白白糟蹋。再以办公方式为例,西方国家主张无纸化办公,需要传送文件时都以电子文档格式网络传送,但在我国还是以纸质文件为主,浪费大量木材资源。如武大周边复印店扎堆都是为了纸质文件服务,这其中也有大量油墨污染、电子器材的辐射污染等等。再如现在人们生活富裕了,私家车也慢慢普及了,但我们是不是要完全遵循欧美的生活方式,还值得思考。

  从技术层面上,我们鼓励矿产资源量的扩大,但要提升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同时严格实行矿产的保护制度。其次,推进循环经济的方式,建立“绿色经济”的考核指标体系。在能源的开发投入上,要注意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一方面要在能源领域研究上加大投入,另一方面,要运用财政、经济、法律手段促进能源成果的产业化,提高进入能源生产产业的技术门槛,使能源工业发展建立在技术平台上。

  把节约土地工作做细做实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系教授谭术魁

  国家强调了近两年要着力抓好的六个方面重点工作,“大力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坚持实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促进农村建设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是其中之一。作为一名研究土地尤其是耕地问题的学者,我在高度赞赏这一决策之余,又难免有些许忧虑。

  应该说,我们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土地管理工作。各类法律法规都明文规定,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然而,据国土资源部专项调查表明,我国土地浪费和不节约现象十分严重。到2004年底,全国城镇规划范围内共闲置、空闲、批而未供土地395.61万亩,相当于现有城镇建设用地总量的7.8%。从1996年到2004年,全国耕地减少了1亿多亩。何以如此?政策过于宏观、缺乏可行的操作方案和推广路径,恐怕是症结的重中之重。

  节约土地虽是共识,但实施推广工作并未跟上。如果不是本领域的专家,恐怕很难知道到底怎样节约土地、怎样才算节约土地,普通百姓更不明白谁节约了土地、谁没有节约土地,节约土地会怎么样、浪费土地又会怎么样、哪些土地不能浪费、哪些土地要特别节约、节约土地是谁的职责、节约土地与己有无关系。

  因此,要想使节约土地工作与建设节约型社会保持同步不落伍,恐怕注重操作层面的改良、把工作做细做实,是必然选择,也是当务之急。

  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邹伟进

  “十一五”时期将是我国循环经济大发展时期。近几年来,我国一些省市掀起了发展循环经济的热潮,但我省循环经济发展尚比较缓慢。今后,我省应将发展循环经济放在以下几个层面上:一是企业层面,建设循环型企业;二是产业园区层面,组建生态工业园区;三是城市层面,打造循环型城市;四是社区层面,构建文明社区。

  在资源开采环节,应统筹规划铁、铜等资源的开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掠夺性开采,提高矿产资源的开采和洗选回收利用率。在产品生产环节,应着重推进冶金、石化、化工等资源消耗重点行业的资源节约和清洁生产。在废物利用和处理环节,应加强对冶金、电力等行业的废弃物回收利用。在城市建设中,应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合理规划城市规模。有关城市要注意与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和老工业基地的改造相结合。在农业生产中,应加强生态农业建设,积极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产品结构,发展绿色产品和无公害产品。

  要促进我省循环经济发展,首先是要将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到湖北“十一五”规划中,使之与其他政策相配套。对于循环经济发展,其政策应该充分细化,与宏观政策相协调配套。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改变现有利益格局,把生态环境和基本资源作为生产资源进入市场“流通”。

  建立资源能源禀赋及其开发利用状况的信息披露机制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叶初升

  要使节约和保护资源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选择,每个行为主体首先必须有一种关于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但是,这种意识又必须建立在对我国、我省资源能源相对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严重稀缺的状况,和对社会经济生活中低效率、挥霍地“透支”这种稀缺资源有充分而深切认识的基础之上。因此,我们在设计资源节约型的制度体系时,除了要建立和健全节约资源的激励机制和惩治机制外,一个最基本的制度建设是,建立、健全和完善资源能源禀赋及其开发利用状况的信息披露机制。

  具体而言,这种机制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资源和能源禀赋及开发利用基本状况的统计制度;二、资源和能源禀赋及开发利用的评价、审计制度;三、资源和能源开发利用的大众监督制度。

  建议开辟专门的网站,定期公布各地资源和能源禀赋及开发利用的基本信息,公布资源和能源利用的效率及其在全省、全国的排名,介绍国内外节约资源的经验举措以及节约资源能源的科技成果,开辟节约论坛,利用社会舆论的力量倡导节约型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发动广大民众检举揭发、鞭挞和谴责浪费资源的行为,使节约意识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从而在全省形成节约型的生活方式、节约型的生产方式、节约型的经济运行方式,使节俭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湖北日报记者梁晓莹实习生王艳丽整理)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