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雨季已经到来 旱情还没解除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3日09:25 宁夏日报

  劳务输出成为抗旱自救的主渠道。退耕还林草工程极大的缓解了灾民缺粮的压力。6820万元抗旱资金完善抗旱基础设施和帮助特困户度灾荒。自治区主席马启智近日在宁夏中部干旱带调研时说:“我们要认真研究和考虑一下当前抗旱与长远抗旱的问题,不能年年抗旱年年旱,年年都说要解决群众吃水问题,年年吃水又出现问题。”

  不像洪灾来势迅猛,更不像地震瞬间即过,旱灾就像慢性疾病一样折磨着宁夏中部这
块干旱贫瘠的土地。

  宁夏中部,2005年干旱带当属50年来旱灾之最,41万人、100多万只家畜缺粮缺水缺草,25条河流断流,193万亩农田绝产……这一系列数字堆积着灾情之惨重。

  自治区党委、政府连连召开不同层次的抗旱专题会议,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自治区主席马启智、副主席王正伟、赵廷杰、刘慧等领导一趟又一趟赶赴灾区指导抗灾,灾区的各级领导干部把主要精力投入抗旱之中……这一切工作不仅是情为民所系,还透露着灾情之危急。

  旱区的雨季已经到来,一场不大不小的雨撒落在旱区,但旱情还没解除,大旱冲击波还在激荡着……死去的山和断流的河

  宁夏中部干旱带,包括盐池、同心、海原、红寺堡4县大部分地区和中宁、灵武、中卫城区等局部地区,气候属于典型的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量由南向北依次递减,是宁夏最旱的地区。据气象资料显示,1949年至1989年40年间,宁夏中部先后出现5次特大旱年,平均8年一次大旱,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旱周期约为10年一次,如1973年、1982年大旱。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大旱周期缩短为3-5年,如1992年、1995年、2000年。近年来甚至出现连年大旱现象,如2000年、2001年、2003年、2004年、2005年的持续干旱,呈现出干旱是正常的,风调雨顺倒是反常的现象。

  宁夏气象局的《中部干旱带旱情分析》显示,2004年9月至2005年7月上旬,宁夏中部干旱带近出现了3次小到中雨的降水,总的降水量仅为93.8毫米,有的地方降雨量仅为53毫米。大部分地区干土层在20厘米以上,局部地区达到50厘米。在降雨量偏少的同时,高温天气频现,同比偏高4摄氏度。可以这样说,2005年宁夏中部干旱带发生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秋冬春夏4季连旱,是宁夏有气象纪录以来50年不遇的特大旱情。

  7月16日,记者来到了特大干旱重灾区。盛夏的日子,记者满目尽是冬天的景象。

  从草原到山地,宁夏中部片带的野草像是在越冬,整体枯萎着,整体死亡着,连耐旱的沙蒿都干死成黑锈色,这一带的干草,若要有一场烈火,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烧个精光。号称“耐旱之王”沙棘没有了往年长枝宽叶的疯长姿势,叶子小小的、薄薄的,还被毒日晒地,卷成一团。生长了十几年的树林成片成片地死去,树皮被晒脱落了,干裂的树干刺入万里无云的蓝天中,看上去是那样的悲怆!没有青枝绿叶呵护的草原和山地,被太阳晒成了焦黄色。由于当地养殖户没有饲草喂养牛羊,大量的牛羊涌入封山禁牧区,刚开始恢复的植被惨遭破坏,宁夏中部生态脆弱得不堪一击。

  在干透了的草地里行走,干土淹没了双脚,酥软的土地让人的行走很吃力。偶尔会惊起一只啃食干草的野兔,封山禁牧曾经让野兔等野生动物肥得滚圆,一度泛滥成灾,但在今年的特大干旱里,记者所见到的野兔,瘦得皮包骨,脊梁像刀刃一般削薄。海原县李旺镇九牛村村民罗应江讲述了让人酸楚的人畜争水故事:他家2眼水窖早都没水了,每月花120元从60公里外的供水点拉回两方水。而他家的母牛今年生了个牛犊,由于没有充足水喝,母牛没有奶水让牛犊吃。每次他把水拉回来,母牛就带着牛犊,在水车旁转悠等水喝,要是牛犊喝不饱水,任你怎么抽打,母牛都不会离开水车半步。等牛犊喝饱了,母牛就是舔舔湿水槽,也会心满意足得离开。每次水拉回来的时候,屋檐下生活的几窝麻雀也围着水车飞来飞去,有胆大的甚至不顾生命危险站在水桶沿上抢一口水喝。此时,心软了的罗应江会舀一勺水倒在水槽里让麻雀们喝。瞬间,水槽里落满了密密麻麻的麻雀,他们或翘起尾巴吸水或扬起脑袋咽水。那情景看得让人落泪呀。

  在特大自然灾害面前,不仅生命是困顿的,就连这里流淌了万年的河流也都会干涸。苦水河,这条流经同心、海原两县的河流,今年却断流了。在没有断流之前,虽然因为水质含碱量高达不到人饮标准,但她是牛羊和野生动物的饮水之源。特大干旱让这条河失去了细细的径流,只有龟裂的河床和白花花的碱渍向人们述说着,这里曾经有一条碱水河流过。据宁夏水利厅统计,今年,在宁夏中部干旱带,像苦水河一样断流的河流多达18条。

  没有绿色涌动的山是死山,没有水流淌的河是死河。50年不遇的大旱,使宁夏中部死山连着死河。灾区的困顿生活

  记者综合宁夏干旱片带汇报材料发现,仅盐池、同心、海原3县就有26万人缺粮,其中有一半极度缺粮,41万人、102.4万头家畜饮水十分困难,100多万只家畜缺草,193万亩农作物绝产。

  据记者调查,除退耕还林草工程覆盖的农户家里还有点存粮外,旱区农户普遍缺粮。缺粮农户基本上都是靠外出打工挣钱买粮维持家中生活,一旦打工收入不佳,随时会出现断粮的危机。特别是身体残疾、智力不全、因病等意外事故造成的重灾户和严重超生的人多地少农户处于断粮的边缘。同心县姚山镇五道岭村主任马志俊说:“在6月底,村民顾占江、马义学、马新生家里没粮了,两天没揭锅,到亲戚邻居家里吃饭。我及时将这种情况反映给镇上领导,镇上领导和县上领导及时给自治区领导汇报,自治区领导马上决定,预借退耕粮帮我们度过灾荒。想想真是难呀,村里要是没有政府预借的退耕粮,说不定会饿死人的。”

  宁夏中部干旱带夏粮已经绝产,秋粮因干旱没有下种。7月18日至21日,下了小到中雨,农民抢墒播种的晚秋作物只有给家畜收草的可能。可以这样说,今年,这一带的庄稼基本没有收成,特色产业只能收回一半的本钱。海原县兴仁镇拓寨村村民岳泰军今年在新压砂地种了10亩西甜瓜,全部绝收。在老压砂地里种了20亩西甜瓜,由于死苗严重,瓜形变形且个小,失去了商品价值,最多能收入2000元,只收回了一半的本钱。如果不是抗旱服务队免费送的36方点灌用水,赔得本钱会更多。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件应该引起重视的事情:从上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盐池县冯记沟乡、大水坑乡一些村庄,一直饮用石油公司在当地使用的供水管道里的水。2001年,石油基地收缩,供水管道停止了向26个供水点供水。今年发生特大干旱,农民就直接从引黄灌渠里取水饮用,导致使用者视力下降。冯记沟乡马儿庄村村民说:“我们自从吃了引黄灌渠里的水,天天闹肚子,眼角屎粘得眼睛难受,视力下降,原先还能看清书上的小字,现在都看不清了,有时连手机上来的电话号码都看不清”。有的村民没钱拉水,无奈又开始食用含氟量高的地下水,人长期饮用这种水会牙齿变黄、骨骼变形。

  宁夏水利厅的信息显示,宁夏中部干旱片带人畜饮水主要靠水窖集水,但在7月18日之前,这个地区的44万眼水窖96%干枯,40%人畜饮水工程因水源不足无法供水,水库的蓄水量不到一半,综合宁夏中部干旱片带所有的水利设施蓄水量不足100万立方米,人畜平均不足1立方米水。15.2万人、48.6万只羊、9.3万头大家畜严重缺水,部分农户已经接近水荒的边缘。12.5万人靠远距离拉水维持生活,拉水往返距离为10公里至80公里不等,水价高达30-80元/立方米不等,除了政府补贴特困户买水外,其余缺水户全部靠自己打工挣钱买水。据记者调查,严重缺水的农户主要是,人畜饮水工程没有辐射到的、户均少于2眼水窖的、交通不便离水源地较远的。

  盐池县惠安堡镇门城村村民李忠奇家里原来养了50只羊,4头牛,由于没有饲草,牛羊掉膘厉害,李忠奇不忍心看着牛羊一天天被饿得瘦了下去,就赶到集市上去卖。但由于普遍缺草,养殖户都在出售牛羊,市场上供大于于求,再加之牛羊太瘦,价格只是往年的1/3。李忠奇硬着头皮贱卖掉了35只羊和两头牛后,就舍不得卖了。最近,他花了400元从宁夏灌区买回了干麦草喂牛羊,这只是保留母羊的权宜之计,没有丝毫利润可图。宁夏中部干旱带上的养殖户,都有着李忠奇的经历。由于干旱,这一带720万亩草原没有返青,两百万亩牧草产草量下降,100万亩紫花苜蓿绝产,导致96万只羊、21.6万头大家畜缺草少料,有5.6万只羊因缺草被迫淘汰贱卖。

  海原县李旺镇九牛村村民罗彦邦的一本账让人心酸:家里8口人,一年一人需要口粮250公斤,今年粮食绝收,家里就得购买2000公斤粮食,需要4000元;解决两头牛吃草问题的花去1000元;人畜一年需要100立方米水,拉一立方米水需要60元,买水就得6000元,仅维持这个家的正常生活,就需要1.1万元。而他和二儿子在外一年打工勒紧裤腰带最多只有1万元的收入,只够家里生活开支。另外,大儿子得了胆瘤病,动手术时借外债1.5万元,今年看来是无力还债了。小儿子今年考上大学,学费成了罗彦邦燃眉之急,愁得这个庄稼汉一夜成了白头翁,在筹不够学费情况下,他只能无奈地动员小儿子复读明年再考。安详仍写在旱区人的脸上

  海原县李旺镇九牛村村民罗敏秀今年86岁了,他经历了1953、1973、1982、1995年特大干旱,他觉得今年的旱情比以往要严重的多,但灾荒程度比以往要轻得多。1973年大旱时,国家不允许灾民外出谋生,他趁天黑偷着出去讨饭逃荒。终于讨了一袋子玉米面,他高高兴兴往家里背的时候,却被路上防止灾民流动的工作人员没收了,他号啕大哭了40公里回到家。后来,政府发了红薯面,他家艰难度过了灾荒。今年,他家的劳力也外出了,但不是去讨饭,而是去打工挣钱,儿孙们用打工钱给他把粮食和水都买好了,他没有忧虑地安度幸福时光。

  从北部的盐池到南部的海原,记者先后访问宁夏中部干旱带12个村庄,虽然灾情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安定、祥和依然写在灾民的脸上。

  在同心县姚山乡五道岭村,几乎家家窖里只有一两方水,屋里只有一袋或半袋面,牛羊喂着干麦草,日子过得是很困顿。但记者看到,几乎家家房屋物件摆放整齐,红砖地擦得发着亮光,院落打扫的干静整洁,没有一个人穿补丁衣服,精神面貌好,没有一丝恐慌和气馁,没有人上访要救济。

  宁夏中部干旱这块贫瘠的土地遭遇50年不遇的特大干旱,而灾区人心稳定、社会秩序稳定,这是史无前例的。

  究其原因,记者调查发现有3个方面:

  其一,劳务输出成为抗旱自救的主渠道。海原县县长马力认为,由于这里“十年九旱”,这里的居民已经适应了这种自然灾害,摸索出应对旱灾的各种办法,其中劳务输出是最见成效的“杀手锏”。记者访问灾民时,问及如何度过灾荒,灾民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外出打工。在灾区,每一个村庄都正在上演“空城计”,除了看家护院的老人和小孩,其余青壮劳力都外出打工去了,有的甚至把房门用砖头砌住封了,全家外出打工。

  截至目前,宁夏中部输出劳动力17万人,基本户均一人,其中海原县的劳务输出最具有典型性。海原县劳动就业局局长马志贵曾经当过村支书,深知大旱之年老百姓的疾苦及其外出打工的困难。在海原县委、政府的指导下,马志贵等从事劳务输出的工作人员四处奔波,争取劳务输出经费、收集务工信息、联系劳务经济能人、组织劳务人员,截至目前,海原县今年劳务输出人数已达到9万人,预计能给海原挣回3亿收入。其中政府有组织输出6万人,特别是组织2万家庭妇女和度假的学生到宁夏区内采摘枸杞最令人注目。马志贵说:“今年,农民在外务工的环境好了,政策规定不允许欠农民工的工钱,这样农民能及时把钱寄回家,以解决大灾之年的燃眉之急。”

  其二,退耕还林草工程极大的缓解了灾民缺粮的压力。据了解,今年宁夏中部干旱带应兑现粮款3亿元,在抗旱最紧要的关头,宁夏提前给灾民预借了50%的退耕粮。同心县委副书记张??说:“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由于重灾区大多处于退耕还林工程范围内,80%灾民能预借到补助粮,这极大地稳定了灾民的情绪。”

  其三,宁夏投入6820万元抗旱资金完善抗旱基础设施和帮助特困户度灾荒,包扶单位全方位帮助包扶村庄抗旱救灾,从根本上保证了“决不能出现一例渴死人、饿死人的现象”。重灾将在今冬明春发生

  宁夏中部干旱带降雨集中在7月下旬至10月上旬之间,7月18日至21日,这里普降小到中雨,平均降雨量10毫米,是今年下得最好的一场雨。这场最好的雨却传递了一个错误的信号,很多人以为有了这场雨,宁夏中部特大旱情解除。殊不知,这场雨来的太迟了,错过了夏粮的生长期和秋粮的种植期,只能种些饲草为牛羊渡灾荒做些准备;这场雨下的也太小了,由于没有形成径流,打在土场子里的水窖竟然一滴水也没流进去,只有硬化水场里的水窖收集了两三立方米水,只够4口之家用2个月。

  雨季已经到来,旱情并未解除,更大的灾荒将会在今冬明春发生。

  有一句农谚说:“羊马年广种田,鸡猴饿狗年荒”。明年恰是狗年,宁夏中部干旱带有可能又是一个干旱年份。据气象部门预测,宁夏中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降水状况很不乐观,这会导致各种水利设施蓄水严重不足。今冬明春,又恰逢外出打工的淡季,农民打工收入低迷会直接影响到旱区正常生活。俗话说:“当年灾情,来年渡荒”,旱区没粮没草没水的严峻形势在继续蔓延,今冬明春将是灾区生活最困难的阶段。

  在7月18日召开的“自治区动员社会力量支援抗旱救灾会议”上,自治区副主席赵廷杰特别指出:“目前,旱情仍在进一步蔓延,灾情进一步加剧。中部干旱带有百万人口、350万只羊、10万头大家畜,旱灾带来的困难不仅反映在当前,更为严重的是影响今冬明春群众的生产生活。”对次,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已经开始着手准备长期抗旱的工作部署。解决了水的问题就能永别干旱的纠缠

  在采访中,有两组对比让记者觉得宁夏中部带,最大的问题是水的问题,解决了水的问题就能永别干旱的纠缠。第一组对比:同心县姚山乡五道岭村和马高庄乡赵家树村同处于该县东部最干旱的地带。五道岭靠土场子集雨,去年水窖蓄水不到一半,只奈何到年初,全村就开始买水为生,牛羊没水没草,被贱卖掉了一半,村民的光景过得十分“挖苦”。赵家树村家家户户有一块150平方米混泥土硬化集水场,户均4眼水窖,去年村子里水窖全部蓄满。在遭遇50年不遇大旱的年份里,赵家树村没有从外面拉过一立方米水,加之种的苜蓿多且长势好,该村没有贱卖过一只牛羊,家家户户的房子及其家具收拾得比城里人的还要阔气。这两个村只是在集雨场有所不同,吃水等生产生活就发生了天壤之别。

  第二组对比:海原县兴隆镇黄谷村和关桥乡树湾村同处于该县中北部最干旱的地带。修建在黄谷村的人畜饮水工程由于各种原因没通水,水窖里的水用完后,村民往返20公里从外面拉水为生,水价高达每立方米40元,人畜没粮没草没水,村庄和院落里没有一点绿色可见。修建在树湾村的人畜饮水工程每天24小时通水,水窖里的水用完后,村民就近在供水点拉水,往返只有几百米,1元1立方米,人畜不愁吃喝,而且由于有水点灌,当地的压砂西瓜长得还不错,庭院里红花绿叶,苹果、桃等果实压弯了树枝,黄瓜、辣椒等果实累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丝毫没有被干旱困扰的迹象。这两个村都有人畜饮水工程,区别在于通没通水,不通水则饱受干旱之灾,通水则可不受干旱困扰。

  自治区主席马启智近日在宁夏中部干旱带调研时说:“我们要认真研究和考虑一下当前抗旱与长远抗旱的问题,不能年年抗旱年年旱,年年都说要解决群众吃水问题,年年吃水又出现问题。”他表示,自治区政府将在3年时间内从根本上解决中部干旱带的饮水安全问题。

  盐池县水务局局长白树明是这样规划着盐池县人饮安全的:3年内,在南部山区修建9460处、113万平方米混泥土集雨场,让这里的3万眼窖每年全部蓄满水;在中部,利用盐环定扬黄二期工程,修建4个人畜饮水大坝和净化水场,解决这里4.6万人的饮水问题;在北部,主要修建6处降氟处盐该水工程。

  同心县除了准备边远村庄铺筑混泥土集雨场外,大手笔主要放在落实马启智“黄河扬水要首先满足人畜饮水”的指示,积极争取上马中部一纵七横引水工程。同心县水利局局长李文才说:“窖打得再多,如果天上不下雨,老百姓照样没水吃,只有把黄河扬水作为水源,人畜饮水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证。”

  海原县水务局局长张汉宏说:“海原县最大的梦想是兴仁大扬水能上马,那样就有条件彻底解决一半干旱片带上的人畜饮水困难,今后几年打算主要在中北部修建人畜饮水工程水源地和发展硬化集雨场地、屋檐接水等。”

  50年不遇干旱不仅仅是一场灾害,它好像一面镜子,让人们重新打量了宁夏中部干旱带。一场透雨或许能缓解旱情,但它产生的冲击波不会因为一场雨而消失,它向人们提出了如何改变这里生态环境的思考,从反面激励我们战胜困难,不屈不饶去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报记者苏保伟/策划王玉平 田静)新闻来源:华兴时报 责任编辑:马江 田丽 实习生:马彦娜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