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纪录片预言重庆要巨变(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3日09:28 重庆晚报
纪录片预言重庆要巨变(图)
  昨日加州城市花园一老人致电本报称,他在20年前接待过《话说长江》摄制组,并全程陪同拍摄。

  老人叫覃元才,76岁,曾是市外办宣传科副科长,现退休在家。一本发黄的笔记本记录着20年前《话说长江》摄制组在重庆的拍摄情况。

  央视多次来渝补拍

  覃老介绍,对长江流域进行拍摄,首先是由日本人佐田雅人提出的。央视与之洽谈,由日本方面提供资金和技术,才有了当年《话说长江》的宏伟之作。

  《话说长江》摄制组于1980年6月30日首次来重庆看点,市外办专门派两人(覃老是其中之一)陪同,于当年7月2日坐上“东方红”轮船沿江而下,一路遴选拍摄地点。同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中央电视台以王化南为组长的摄制组及佐田雅志(佐田雅人之子)等一行62人来到重庆,开始《话说长江》的拍摄。至此,《话说长江》在渝拍摄正式启动。

  之后,央视曾分别于1981年5月31日、1982年10月27日、1983年6月10日重抵重庆进行补拍。其中,第二次补拍着重拍摄了临江门、架空索道等地。

  解说词预言重庆巨变

  覃老说,当年《话说长江》来重庆拍摄时,大家站在渝中区1号桥向朝天门方向看,在长江大桥北桥头向博物馆方向看,满眼尽是窝棚。拍摄到的这些素材,播出时配的解说词是“未来的重庆,这些窝棚必如秋风扫落叶般一扫而光。而高楼大厦则像雨后春笋一般成为建筑主流。”

  一位孙姓驾驶员扛着一辆自行车进入《话说长江》的镜头,这个用来描述重庆山城的画面被解释为:人骑自行车,但重庆有时是自行车骑人。它充分反映了山城的特殊面貌,即山路崎岖,无法骑自行车。山城的特色,让覃老概括起来最为精辟,路上有房、房上有路。

  据覃老和外办退休干部建恩慈老人回忆,《话说长江》在重庆主要是沿江拍摄,选取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景色和人物,还重点拍摄了忠县的石宝寨、云阳的张飞庙、奉节的白帝城、大足石刻、刘家湾、涪陵、朝天门的防空洞、重庆美术学院、重庆大学等地。

  两人经仔细辨认本报昨日图片后称,那张“茶馆”的拍摄地应是东水门;“人群”可能是在涪陵拍摄榨菜时拍下来的。

  记者 杨登权 见习记者 曲淑静 报道摄影

  网络编辑:翁正平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