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当年这5元钱改变了我一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3日10:08 新文化报

  1997年退休后,王女士便开始一心一意寻找闫得祥老师。然而,50年前的德惠县杨树公社中心校早已不复存在,闫老师更是无从查起。

  现在王女士已经64岁了,有生之年再见闫老师成了她最大的心愿,“我就是想告诉他,是他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说话间,她已潸然泪下。

  1956年5月,离高小毕业只剩两个月。王女士突然病了,头上、胳膊上都是疮,流脓不止。她整日坐在房间里,拒绝说话。“不是因为生病,是因为家里实在太穷,不能接着读书。”一张破炕席是当时的全部家当,两三元学费无论如何也拿不出来了。不能读书让14岁的她感到从未有过的绝望。

  就在这时,门开了。班主任闫老师翻过三座山,赶了4公里路,站在她面前。“这孩子学习好,不读书太可惜!学费我来拿……”闫老师不仅包下了学费、书本费,还有报考初中的体检费和考试费,差不多需要5元。

  “这点钱今天看来不算什么,可当时老师一个月的收入就30元。”那时,闫老师家在农村,孩子出生不久,爱人也没有工作。

  交上学费,王女士高高兴兴回到学校继续复习。报名、体检,赶了10公里路,她饿着肚子参加完中考。成绩一出来,闫老师比她还兴奋,全班50多名学生只考上了5名,而前后3个屯,王女士是惟一考上的。

  “当时就是一心学习,怎么都不能对不起老师。”回忆起这一段,她眼里泛着泪光。

  1956年秋,王女士进入德惠二中。每天赶15公里山路上学、放学,两年里没有吃过一顿午饭,在亲戚家东凑一顿西凑一顿。快毕业时,父亲来到学校,死活不让她再考学。“这孩子学习最好,年龄最小,她不考学其他学生都考不上。”教导主任苦口婆心劝了三天。

  “考高中,升大学是我一生的心愿。”王女士憋着一口气就是要读书。可由于当时条件所限,她最终只能进入德惠师范。没能读成大学成了她的终生遗憾。“就是爬我也要让孩子们读大学。”

  后来,王女士调入长春,经过自身努力被破格提拔,退休前已是某研究所的中层干部。“现在生活好了,我就特别惦记闫老师,想知道他过得好不好。”50年过去了,闫老师大概也有80岁了,“如果没有老师帮助我,让我接着读书,也许我现在就是个农妇。”她说是5元钱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但不仅仅是钱,而是老师的恩情。王女士说,现在只想拉着闫老师的手,想想过去,看看现在的好日子,讲讲这一生的故事。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些年王女士始终牢记这话,可就是没有报恩的机会。所以,请认识闫得祥老师及其侄子闫凤鸣的热心读者拨打本报热线0431-96618帮助王女士实现心愿。本报记者黄烜(新闻编辑:曲兆佳)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