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医改新方案试点即将启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4日04:01 东南早报

  公立医院不鼓励创收引导医生合理用药

  早报讯卫生部部长高强在日前所做“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报告中指出,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拟订了《关于深化城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初步确定了试点城市,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高强还指出,我国在重点防治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方面应将防治政策落实到患者身上。

  48.9%的群众不敢看病

  2003年,卫生部组织开展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群众有病时,有48.9%的人应就诊而不去就诊,有29.6%的人应住院而不住院。高强说,这是因为我国卫生资源总体不足,而且配置不合理,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相当多的群众靠自费就医,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出现了市场化的倾向,群众看病越来越难。

  药品流通秩序混乱

  高强分析说,目前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过高。我国的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监管难度大。截至2004年底,全国有3731家药品生产企业通过了GMP认证,另有1340家企业未通过认证,共计有5000多家。药品批发企业有12000家,零售企业12万多家。由于企业数量多、规模小,难以实施有效监管。

  药品价格不断上升一是因为从药厂到医院被层层加价,从出厂到医院,甚至能加价13倍多;二是因为医院买卖贵重药,医生开大处方;三是替代药品泛滥,为何国家多次降低定价药品价格,但效果不大,重要原因是企业和医院用同类“新药”替代了降价药品。

  公立医院不鼓励创收

  目前因为民营医院难以和公立医院竞争、收费过高和管理不善等原因,我国公立医院拥有的床位、设备和医务人员等医疗资源,仍占到全国医疗资源的90%以上,多渠道办医的格局还没有形成。

  如此庞大的公立医院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存在很大矛盾,如何解决?高强分析说,一是由政府制订统一区域卫生规划,根据需求确定保留公立医疗机构的数量和规模,负责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其余的公立医院可引入市场机制,吸收社会资金,改制改造成社会非营利或营利性医疗机构。

  对保留的公立机构,一是数量、规模要适应群众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不能“卖光”、“改净”;二是运行机制要体现公益性质,完善保障措施。政府要控制公立医院的收费标准和收入规模,不鼓励创收。支出要由政府科学核定,给予保障,实行“核定收支,收支挂钩,超收上交,差额补助”的经济机制。

  引导医生合理用药

  2004年以来,卫生部多次组织论证深化城市医疗体制改革试点的方案,开展医疗机构经济政策研究,会同有关部门制订降低药品价格,改革药品收入加成机制,降低大型设备诊疗项目价格,降低医用高质耗材价格,提高医疗技术劳务价格的措施,努力降低医疗总体费用。目前,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拟订了《关于深化城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初步确定了试点城市,争取早日启动,确保试点成功。

  改革试点主要内容包括: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优化资源配置、优先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改革“以药补医”的机制,调整医疗收费价格,完善医疗机构经济补偿机制和药品价格管理机制,引导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合理用药,从源头上抑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竞报》供稿)

  新闻背景

  未能有效解决“看病贵”“看病难”

  医改市场化道路遭到质疑

  早报讯“目前,我们惟一能告诉媒体的是,卫生部正在会同相关部委制定新的医改方案,但何时出台,还没有时间表。”卫生部新闻处一位工作人员前天对记者说。

  《国务院研究机构最新报告说:中国医改不成功》一文见报后(本报7月30日2版曾报道),卫生部新闻处的电话几乎成了热线,媒体要求采访“医改问题”的传真也接连不断。“在新的方案出台前,暂时不接受媒体采访。”卫生部新闻处如此答复。

  医改市场化道路遭到质疑

  据悉,2000年,国家体改办等八部委出台《关于城镇医药卫生工作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卫生部等四部委推出《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把医疗机构分为营利性与非营利性。较大规模的“市场化”改革从此开始。

  卫生部医政司一位退休的司长说,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也不是卫生部一家提出来的。而现在的舆论,显然把矛头指向了卫生部。

  事实上,不仅是舆论在关注中国的医改,中央政府也对此高度重视。在今年7月1日由中宣部等部门组织的形势报告会上,卫生部部长高强专门作了《我国卫生事业面临的形势及改革发展展望》的形势报告。“选择卫生部作形势报告,正是中央政府高度关注医改的一个信号。”卫生部一份内部报纸的常务副社长赵淳对记者说。

  此前的6月20日,《市场化不是改革方向我国医改悄然转舵》一文的消息源,正是来自这份内部报纸头版头条刊发的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刘新明的一次讲话———市场化非医改方向。该文同样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据记者了解,否定市场化改革方向的意见,从去年年底开始就已经在卫生部官员的多次内部讲话中出现。然而,各地医疗机构“国退民进”的浪潮并没有随之减速。

  看病难看病贵仍是难题

  一个市场化的样本是江苏省宿迁市。从2000年开始,宿迁将医疗机构全部推向市场,实行私有化。据了解,这场效仿“美国模式”的改革,使政府的负担减轻了,医疗服务质量也得到改善,但医疗费用随之上涨。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因此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刘新明司长在此前的讲话中说,当前医疗服务市场上出现的“看病贵”、“看病难”等现象,根源在于我国医疗服务的社会公平性差、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低。要解决这两个难题,主要靠政府,而不是让医疗体制改革走市场化的道路。

  刘新明说,以后,政府医院与社会非营利医院要成为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以此来体现卫生事业的社会公益性质。

  卫生系统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认为,刘新明透露的这些信息,或许正是今后新医改走向的核心内容。(据《中国青年报》)

  专家建议:

  医疗收费应适当“封顶”

  据新华社电医院管理学专家、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院长易学明认为,为了解决患者“看病贵”和“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我国大医院的规模和医疗收费都应该适当“封顶”,无限制是不行的。

  易学明院长说,医院不能一味搞创收,把经济效益摆到不适当的位置。因为医患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病人的医疗消费要全听医生的,如果医生一心想“创收”,收费必然会往上蹿,看病当然就会越来越贵,本来3000元就能解决的阑尾炎手术就会变成1万元,病人怎能没有怨气,怎能不发生纠纷呢?还有“过度医疗”,动不动就做昂贵的检查和手术等。他说,大医院应该给自己下“限收指标”,将每年的医疗业务收入“封顶”。

  易学明院长认为,目前国内一些大医院通过各种途径,实现“低成本扩张”,造成医院规模越来越大,这可能会搞乱大医院解决大病和科教研的基本定位。

  易学明院长说,大医院的床位使用率不是越高越好,现在一些医院都不大注意加床问题,甚至将其作为自己医疗技术高和受病人欢迎的标志,其实在过道加床是不安全的,因为没有呼叫铃,没有抢救设备,也是不规范的,病人在走廊里不可能得到满意的服务。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