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西北五马(3)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4日07:54 宁夏日报

  二、“西北五马”首次集体亮相

  辛亥革命后,甘肃省出现地方实力派小军阀割据的局面,形成“陇上八镇”。八镇之中,回汉各半。回族方面有:宁夏护军使马福祥、宁海(青海)镇守使马麟、凉州镇守使马廷勷(马安良之子)、甘州镇守使马璘;汉族方面有:陇东镇守使陆洪涛、肃州镇守使吴桐仁、陇南镇守使孔繁锦、河州镇守使裴建准。这样就没有形成全省统一的军事力量和指挥中
心,这是民国初甘肃政局的特点,它反映了这里的封建经济的分散性和民族关系的复杂性。八镇小军阀互不统属,且矛盾重重。这就为北洋政府势力插足甘肃创造了条件。所以,1913年当甘肃督军赵惟熙离甘后,袁世凯便派其部将皖系人物张广建为甘肃督军兼民政长,一举取得甘肃政权。

  张广建督甘七年间,首先集中力量打击以马安良(马占鳌长子)为代表的回族小军阀实力派,由于无其他人敢与张广建为敌,于是他便放手任用皖籍同乡亲信,在甘推行军阀暴政。他们滥征赋税,征收鸦片走私贩运款,搜求名画古玩,不惜冤狱陷害,贪赃枉法,上下成风;起用封建余孽,恢复旧礼教;在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中积极响应配合,祭孔易服。所以,在张广建督甘的年月,人民困苦,怨声载道,地方回汉军阀势力都在积极准备,伺机驱张。

  1916年,当袁世凯称帝败死,护国战争爆发之后,北洋势力走向分裂。经过张勋复辟,段祺瑞破坏约法,丑剧不断出现,人民屡经战乱,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迫切要求改变这种黑暗的现实。1917年8月,孙中山举起护法旗帜,领导护法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势力,甘肃督军张广建亦属被打击的对象。

  1919年爆发了五四运动,皖系军阀又遭打击。此时,军阀矛盾亦趋尖锐,直奉联合反皖,形成7省反皖联盟。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皖系失败求和,段祺瑞被免去各项职务,皖系军阀势力从此一蹶不振。直皖战争之后,“联省自治”的呼声日高,各地驱逐皖系督军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甘肃回族诸马久蓄驱张之意,此时便闻风而动,并打出“甘人治甘”的旗号。此时,甘肃地方各派小军阀纷纷响应这一口号,掀起一次政治风潮。这个口号,当时最明确的内容就是驱逐张广建,因此,说是自治的口号,不如说是驱逐张广建的借口。正因为如此,它才成为全省一致的呼声。

  在逐张运动发动之前,甘肃回族小军阀的首领马安良病故,于是宁夏护军使马福祥成为回军中的首望人物。同马安良不同,马福祥颇有文化素养,不仅注意培养实力,还努力在全国政界树立声望。为此,他在军政要员争权夺利中极尽周旋之能事,送礼行贿,互结金兰,四面呼应,八方联络。当社会上再度发出“甘人治甘”的呼声时,马福祥抢在全省各镇军阀之前首先通电全国,表示赞成这一口号。于是,宁海镇守使马麟、凉州镇守使马廷勷、甘州镇守使马璘、宁夏新军司令马鸿宾和河州镇守使裴建准以及甘肃旅京同乡会,纷纷响应,并派代表赶赴宁夏府城,商讨驱张大计。这次聚会,是以回族首领为中心的军事会议,他们凭借手中的枪杆子,召集“公民大会”,公开揭露甘督张广建的祸甘罪状,激励民愤,制造舆论。会议最后决定以文武并举的方针解决问题,并决定由马福祥、马麟、马廷勷、马璘、马鸿宾联衔通电全国,列举张广建罪状,宣布甘肃驱张自治。与此同时,社会各方人士亦通电响应。甘肃地区,在“甘人治甘”的口号和马福祥等通电驱张的影响下,甘肃人民的心中如同燃起一场大火。

  武力部署是:由宁夏、西宁、凉州三镇出兵进攻兰州。其中宁夏部队为主力,开赴一条山(今甘肃景泰县)后,各路会师进逼省城,迫张离甘。同时联合回族各镇军人,通电声明与张广建脱离关系,不受其节制,直接听命于北洋政府。

  皖系失势,甘肃各界群起斗争,张广建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遂于年底狼狈离甘赴京。尽管北京政府尚未明令撤销张广建甘肃督军之职,但事实上驱张目的已达到,甘肃督军之位已空,于是“驱张自治运动”又转变为“争督风波”了。

  争夺甘督更为复杂。“甘人治甘”是意在甘督由甘人出任,但北洋政府却不放弃对甘肃省的控制,曾有调绥远督统蔡成勋为甘督之意。甘肃各界人士认为,这是去狼入虎,坚决不答应。兰州各界举行游行示威,通电全国,反对“蔡老虎”督甘,抵制了北京政府继续伸手甘肃的企图。甘肃回族各镇军人却认为在驱张运动中马福祥出力最大,因而其出任甘督的呼声最高。马福祥更是亲自出马致电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大力为己评功摆好,争任甘督,他说:“福祥东发受书,敬恭桑梓。乙未河湟变起,团结汉藏,毁家纾难。辛亥革命,翊赞共和,拥护中央。调停黄钺独立,弭患未形……”以表明其久孚众望,受之无愧。同时,甘肃汉族军人一致反对马福祥督甘。这与张广建的挑拨有关系,他离甘时,有意将督军印信交给陇东镇守使陆洪涛,并在北京力荐陆出任甘督。此时,陆洪涛为抵制马福祥,即令其部将张兆钾召集陇东将领歃血为盟,领衔通电北京政府,称:“甘肃汉回世仇,如果中央不顾舆情,演成事实,我等将率部周旋到底。”北洋政府见甘肃汉回将领为谁任甘督各持对立态度,深怕引起战乱,于是采取折中办法,于1921年1月任陆洪涛为护理甘肃督军,马福祥为绥远督统,所遗宁夏护军使一职,由马福祥之侄马鸿宾代理。

  陆洪涛、张兆钾等将他们与马福祥争权夺利之举,故意说成回汉民族矛盾之争。当然,这种煽动是非、蓄意制造民族纠纷的行为,也遭到诸马的强烈反对。宁海镇守使马麟等特发表《辩驳陆督宣言汉回世仇电》予以驳斥,电文指出陆某为了个人利益,“乃挟仇视异种之见,以挑拨甘肃汉回之恶感,而贻祸地方,则麟有誓不能承认者。“中华民国以五族组成,明明载在法约,一视同仁,岂可自分畛域……改革以来,麟与翰如(指马安良)、云亭(指马福祥)诸公忝膺桑梓之责,对于治军治民,无不力持公平……所幸诚意相孚,汉回日形水乳”,所以,他号召甘肃900万同胞不可听信其个人邪说,自扰治安。此电对稳定甘肃大局是有重要影响的。马福祥度其形势,也立即表态说:“甘督问题自当服从北京政府命令决定,本人毫无成见,不愿为个人权利而引起回汉两族之间的恶感,轻启衅端。”识时务者为俊杰,马福祥可谓有识之士了。他虽未能督甘,却取得绥远特区的政权,使宁夏和绥远连成一片,既扩大了自己的地盘,又猎取了顾全大局的好声誉。

  辛亥革命以来,政局纷乱,各大军阀征逐不已,对西北地方无暇问津。甘肃地方军阀势单力薄,亦无意问鼎中原,只是潜心经营自己的巢垒,并未引起世人注意,乃至直皖战争后,皖系衰败,诸马借以“甘人治甘”的口号,发起驱张运动,这是西北回族军阀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初出茅庐联合争夺政权,也是他们首次在全国政治舞台上的一次集体亮相。马福祥、马麟、马廷勷、马璘、马鸿宾联衔驱张的通电向全国宣布,西北回族军阀作为一支军事势力,对甘肃军政大权的要求,表明他们再也不能忍受汉族大军阀对甘肃政治的任意摆布了。从此,国内各界因此电文的署名,便以“五马”作为西北回族军阀的代称,并且长期被沿用。这也说明国内各界对西北回族军阀势力的承认。所以,在这以后,无论何人,凡是涉及西北的事物,皆不能不注意“五马”的态度。由此可见,回族诸马于“争督斗争”和“易督风潮”之中,在政治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闻名全国。

  当然,所谓“西北五马”,在不同的时期,也有不同的代表人物。当西北回族武装力量的创始人马占鳌归真之后,这支回族队伍就由其子马安良接替指挥。后来,马安良部归甘肃提督董福祥统领,董对这支队伍进行了严格训练,并从中涌现出马福禄、马福祥兄弟和马海晏、马海渊兄弟。他们都追随董福祥入卫京畿,参加过与“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战斗,并有勇敢杀敌的表现,曾被京城人民和朝廷依为“长城”。因为董军作战主力多为马安良、马福禄、马福祥、马海晏、马海渊所率的马队,故时人又称董军为“国军”或“甘军”。如果要指称“五马”的话,此五人也可算作在全国舞台上第一次露面的老“西北五马”吧。(作者系宁夏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吴忠礼)

  西边关隘大武口

  明代把长城称为边墙,大武口是宁夏西边墙的重要关隘。当时称“打硙(音‘位’)口”,意为“打凿石磨的山口”,也叫大硙口。是贺兰山36个隘口之一,与胜金关、三关口和镇远关合称为宁夏“城防四隘”。明代,蒙古骑兵袭扰,进进出出都“取捷径于此”。因大硙口在西边墙、北边墙和贺兰山口交汇处,于是,明廷花大力气在此筑墙修关,自北向南,先后修了三道关口,如今只剩下关墙和烽火台遗址。曾任宁夏巡抚和陕西三边总督的杨守礼,在宁夏加固边墙、增筑关堡、整肃边防,并主纂修《嘉靖宁夏新志》,政绩卓著。他率宁夏总兵、参将到此设防时作过一首《入打硙口》诗:“打硙古塞黄尘合,匹马登临亦壮哉。云匿旌旗春草侵,风情鼓吹野烟开。山川设险何年度,文武提兵今日来。收拾边疆归一统,惭无韩范济世才。”纵是如此,还是没有挡住蒙古的铁骑,蒙古铁骑多次越大硙口,侵扰宁夏,仅嘉靖年间,明军就与来犯的吉囊部在大武口进行过5次大战。1537年吉囊部数万众来犯,宁夏副总兵王效在大硙口布兵设伏,吉囊部大败而逃,王效调动战船由黄河顺流而下截击,并追杀渡河者,大获全胜。

  上世纪6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大批部队开进贺兰山执行守备任务,大武口曾一度成为“后方基地”。当时部队的仓库、医院、修理所等后勤保障分队和团以上单位的随军家属院都在大武口镇上。使这个小镇充满着浓浓的军民鱼水情,至今传为佳话。1971年7月,大武口煤炭基地八十一工程处油库失火,守山部队通信营班长杨连生与工人们奋战火海,被烧成重伤,保住了油库,荣立二等功。20多年中,大武口接纳了大批驻守贺兰山部队的转业干部和复员战士,目前大武口区市两级各单位的转业复员干部所占比例在全国都是最高的。

  清代曾在此地设打硙口堡。清末此地有居民96户385人。1941年设打硙口乡。1943年国民党宁夏省政府建设厅长李翰园检查工作看到“打硙口学堂”,认为此名不雅,遂改为“大武口学堂”,意为武士们打仗的地方,于是,“大武口”之名正式传下来。1949年9月25日大武口解放,1958年设大武口人民公社。1962年9月设立大武口镇。1973年6月设大武口区。(作者系宁夏军区史志办副主任)(曹益民)新闻来源:新消息报 责任编辑:马江 田丽 实习生:马彦娜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