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信阳 新乡 市民欲捐“龙门佛首”(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4日09:52 东方今报
  本报7月26日报道了龙门石窟流落在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四个佛首和一个飞天,将在9月回归龙门的消息,新乡读者王宁军先生和信阳读者杨平泽老人打来电话,他们想通过本报将收藏的龙门佛首捐献给洛阳。龙门石窟管理局对读者的捐献行为表示欢迎,并表示一定会奖励捐献者。
信阳新乡
  与佛首朝夕相处五年被确认为“龙门佛首”,信阳市民杨平泽表示:佛首,我要送你“回家”今报上看到自己的宝贝

  杨平泽,信阳市书画研究院院长,7月26日中午,当他像往常一样翻看《东方今报》时,突然被一幅照片吸引住,那是一张洛阳龙门石窟的佛首照片。“太像了,太像了,眼睛、鼻子、嘴唇……都很相似!”报纸上的那张照片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杨平泽的眼睛,61岁的他激动得像个孩子,“这么多年,我一直都在寻找着,我珍藏5年的佛首终于可以回家了。”杨平泽一口气看了好几遍本报两个版的报道。他坚信,他所收藏的佛首也是流失的龙门佛首。

  “如果真的是龙门佛首,那它就是国宝了,是国家的,就要回归国家。必要的话,我会送它‘回家’。”昨天下午,在杨平泽堆满字画的办公室内,他说起这话的时候,平静中带着几许忧郁。杨平泽说,5年了,他像照看自家孩子一样珍藏着这个佛首,很多时候与其对视,它的苦难与历经的沧桑,杨平泽好像都懂。5年间,很多人要重金购买,他都坚持不卖。5年前,用现金和字画换来佛首

  那是1999年的冬天,一天上午10点多,杨平泽经营的申古斋内,来了一名40多岁的男子。

  杨平泽的申古斋以收藏与经营字画、古玩等闻名信阳。

  男子在申古斋转了一圈。“从他游离的眼神中,我就知道他不是来买书画的”。至今,杨平泽还清晰地记得卖给他佛首的人的样子。杨平泽主动跟他打招呼,男子支支吾吾地说他有一个佛首,因为急需钱,想把佛首卖出去。

  “尽管在文物与考古方面我不懂,但我第一眼看到那个佛首的时候,就觉得它很不平凡。”杨平泽说,“不知道是哪儿,佛首的眼神?它不一般的沧桑……反正它吸引了我,我决定买下它。”

  “他开口就是好几万!我那时候哪来那么多钱买它?我就‘欲擒故纵’,最终,以6000元现金外加7幅名人字画换到这个佛首。”杨平泽说,那时候拿出6000元钱,对他来说很吃力,还有那些字画都是他收藏多年的,也是他的宝贝,令他很心疼了一阵子。

  这以后,杨平泽再也没有见到过卖给他佛首的男子。据说,他是早些年在信阳贩卖香烟的烟贩子。5年中,四处求证佛首身世

  61岁的杨平泽毕业于武汉大学,1982年之后,一直潜心于字画的研究与交流工作,现任信阳书画研究院院长。

  昨天下午,夏日午后的阳光很强烈。记者来到信阳市文化宫院内一栋老楼的二楼上,杨平泽从屋内抱出一个木盒子,小心翼翼地放在走廊的圆桌上,打开盒子,揭开厚厚的红布,双手紧紧捧起佛首,又轻轻地放在圆桌上。

  佛首的面部,虽伤痕斑斑,但气势不凡。佛首的嘴巴,下唇憨厚,那样子像是受了许多委屈。杨平泽说,5年了,他无数次与佛首默默对视,一看,就是几个钟头,他感觉跨越了时间的隧道,佛首好像有很多话要说。它从哪里来?它是如何流落到世间的?它的价值有多大……5年间,杨平泽从未放弃过对它的追问。北京的、四川的专家,杨平泽都去电话或者书信询问,5年了,他得到的说法不一,但有两点是肯定的:一是这个佛首是唐代的;二是佛首高35厘米、宽25厘米,从佛首的这些尺寸推算,整个佛身的高度应该在3米以上。

  由于杨平泽的四处打听,也引来了许多意欲购买佛首的人。上海的、台湾的、成都的……来了十几拨人,出价从5万、9万涨到十几万,甚至是“价格好说,只要你肯卖”,但杨平泽没有动心过,他说:“我就断定它是国家的重要文物,坚决不能卖,我要等待着把它的身世弄清,再做决定。真的是国宝的话,我要把它捐献给国家。”佛首“验明正身”:就是龙门佛首

  昨天下午3点10分,记者把杨平泽收藏的佛首照片发到洛阳龙门石窟研究院副研究员王振国的电子信箱里,请他对这个佛首进行初步鉴定。

  3点50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从王振国那里传来:从本报记者传去的不同侧面的两张数码照片来看,这个佛首就是龙门的!4点10分,记者拨通王振国的电话,电话里他的声音很激动:“这个佛首肯定是唐代的,从佛首发髻上雕刻的三个涡纹看,显然就是龙门的。”王振国强调,佛首上的涡纹这一特征只有龙门石窟的有,也是其最显著的特征。

  记者立即拨通杨平泽的手机,把这个好消息第一时间告诉了他。电话的那端,先是沉默,再就是一连串的“好,好,好呀”,杨平泽说:“终于等到这一天了,佛首也该离开我,回家去了。”放下电话,记者再次赶到杨平泽那里,他握着记者的手:“我找了这么多年,都没有着落,没想到给《东方今报》打个电话,佛首的身世很快就被认定下来了,真好!”

  “现在佛首被确定是龙门石窟的,你舍得把它捐献出来吗?”记者问。“既然是国家的,又是国宝,我没有借口留它,我会捐献给国家的。”杨平泽说,他有一个心愿,就是送佛首“回家”。记者余超想为龙门做点儿事新乡市民王宁军担心佛首流失海外,今年在龙门附近村庄买下俩佛首想通过今报捐献俩佛首

  “看了你们报纸7月26日关于龙门佛首回归的报道以后,感觉你们对龙门的问题说得很实在,也觉得很有必要跟你们交流一下,因为我收藏有两个疑为龙门流失的佛首,想通过你们捐献给龙门。”8月1日,新乡市民王宁军打电话跟记者联系,希望记者帮忙联系龙门管理部门捐献他收藏的龙门文物。

  王宁军说,他老家就在龙门附近的杨沟村,小时候经常随家人到龙门玩,4岁以后,跟随父母先后到宁夏和新乡生活。19岁当兵后重游龙门故地,当时看到缺胳膊少腿的龙门佛像,心里十分难受。后来看文章说有大量佛首流落海外,他更感心痛,就想有机会给龙门做些什么。今年刚好遇到流失的据说是龙门的佛首,他毫不犹豫买了下来,准备捐献给龙门石窟。随后,他跟洛阳市文物局联系过,并留下了联系方式,但没有结果。他自己不知道咋捐献,也不知道捐献需要通过哪些程序,因为工作忙,捐献的事就放了下来。看到本报报道后,他又燃起捐献的希望,想通过本报实现自己的愿望。俩佛首埋在地下几十年

  8月2日下午,在新乡市中原路一办公楼内,记者见到了王宁军。他从一手提纸袋内,拿出两个用红色毛巾层层包裹起来的佛首,一个高约十八九厘米,一个高约十二三厘米,前者做工比较精美,后者相对粗糙,两个佛首都布满了灰尘。

  据王宁军说,他平时喜欢收藏石头,而老家经常会发现一些植物化石,他有时间就会回去收集。今年4月份他回家给父亲上坟时,有中间人说本村有人想出售龙门的佛首,他了解到此人因家中孩子生病住院,急需钱用,如没人购买,可能会通过文物贩子之手流失到国外。他不清楚买这种东西是否合法,但考虑再三,决定先把文物买下来,然后想办法捐献给龙门。“不是我觉悟有多高,我当时想要是假的就自认倒霉,要是真的就捐献给龙门,复位后镶在龙门石窟上,自己去看看心里也很自豪。”王宁军说。

  王宁军说,两个佛首是从一个老石匠的孩子手中买到的,购买时对方保证是从龙门弄来的东西。不清楚这个已经去世几年的老石匠出于什么目的把这些佛首从龙门凿下来,也不清楚是什么年代凿下来的,只是知道在购买之前佛首已经在地下埋了几十年了。“我拿到的时候,外面包的塑料布已经沤烂,佛首上满是污泥,我看了很心疼,回家后给它们洗了又洗。”王宁军说。购买以后王宁军怀疑是假的,就找了一位新乡市的文物专家,在没有告诉其来源的情况下,专家根据佛首的脸形和雕刻手法,鉴定是北齐时代的作品。龙门附近村庄还有流散佛首

  杨沟村盛产石头,村里一直以来就有很多出名的石匠。现存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皇帝礼佛图”和“皇后礼佛图”,就是美国文物奸商普爱伦勾结国内文物奸商岳彬、马龙图,利用杨沟村保甲长王梦林及该村土匪王东立、王毛和王魁等人,持枪威逼该村的石匠王光喜、王水和王惠成等三人进行盗凿。说起这三个石匠,王宁军表示,虽然很少回家,但知道其中的一个。

  王宁军肯定地说,龙门石窟附近的一些村庄肯定还存在着流失的佛首。他购买两个佛首时,曾有人说还有一个更精美的,但因为价钱十分高,而他经济能力有限,没有购买。据说他购买的两个佛首的原拥有者老石匠并不止有这两件藏品,老石匠在临死前将埋在地下的佛首等给三个儿女进行了平分。

  王宁军分析,这些龙门文物的拥有者,因为慑于法律的威严,现在大多并不敢卖,但长期存在手中并不是办法,所以很有可能会通过文物贩子的手流失在外。与其让它们通过非法渠道流失在外,不如国家出台相关的鼓励政策,通过一定的奖励措施鼓励大家捐献出来,肯定会有人愿意捐献。是不是龙门佛首还需进一步鉴定

  记者随后将王先生的佛首照片传给龙门石窟研究院副研究员王振国,王振国表示将根据照片尽快做出初步判断。8月3日下午,通过对图片的研究,王振国告诉记者,王先生所藏的两个佛首,从其艺术特征上来看并不十分明显,不能断定其是龙门的佛首,也不能断定其不是龙门的佛首,需要进一步的鉴定。01记者李长需捐献龙门文物联系东方今报针对信阳和新乡市民想捐献佛首之事,8月3日,记者跟洛阳市文物局办公室联系,该办公室李主任听说后连说是“好事”。委托今报牵线鉴定

  龙门石窟管理局副局长李随森获悉有市民想捐献龙门佛首,当即表示欢迎,并对本报所做的工作表示感谢。李副局长说,如果新乡的王先生和信阳的杨先生愿意,他们会立即组织专家对两人拥有的文物进行鉴定,地点可以选择在郑州,也可以选择在其他地方,他们将组织国内最优秀的佛教专家和考古专家进行细致的鉴定。

  李副局长委托本报与王先生和杨先生联系,并让记者确定具体鉴定地点和时间,他们一定会全力配合。龙门管理局重奖鼓励捐献

  龙门石窟管理局一位负责人说,以前他们也听说龙门石窟附近一些村庄的村民藏有佛像、佛首等物品,获得线索后曾经积极地跟这些村民联系,想通过购买的方式让这些属于龙门的东西回归龙门,但这些村民有顾虑,不敢拿出来。这位负责人说,龙门文物的价值在于向人们展示其本身和所含文化的精美,村民收藏起来不能更好地起到龙门文物应该起到的作用,龙门文物只有回归龙门,它的价值才能最高,所以他们希望流失在民间的文物能够回归龙门,并希望通过本报向社会呼吁:鼓励更多的龙门文物拥有者向龙门石窟捐献文物,他们肯定不会亏待捐献者,将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对捐献者进行奖励。这位负责人对本报表示充分信任,并表示希望《东方今报》能够再多做一些事情,如果有捐献者想捐献龙门文物,也可以先跟《东方今报》联系。联系电话:0371-6583000065887960记者李长需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