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北京便利店便利调查:店面少市民面临购物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5日02:13 竞报

  本报记者赵媛报道 昨天记者获悉,世界上最大的便利店连锁巨头“7-11”,正在酝酿在北京架构连锁加盟体系。

  根据国际经验,当一座城市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就具备了便利店发展的基础;当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便利店将得到充分发展。根据规划,北京市力争在2008年使这一指标突破6000美元。因此,未来几年将是北京便利店业态发展的绝好时期,现在,北京的便利店
空间比较大,市场饱和度也不像上海等城市那么高,已经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调查中,记者发现,北京便利店整体发展尚比较滞后,许多市民没有真正享受到便利店带来的便利。

  北京市政府出台的商业服务奥运三年《规划》显示,将规范和新建社区便民超市和便利店1000家。此外,随着特许经营的全面开放,不少外资便利店把目光放到北京。“7-11”就在其中。不同于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连锁超市,便利店最大的优势在连锁网络上;而目前,北京的便利店网络覆盖及建设规模还处于起步阶段。

  许多市民仍面临购物难

  尽管北京连锁商业近年来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但记者在采访夏季市民夜生活时却发现,购物难的问题仍然困扰了不少北京居民。

  记者走访的霄云路等地部分24小时便利店,除了销售日常生活用品,还设有提供免费开水、免费煮面、免费针线和传真复印、手机充电、提供打气筒以及借雨伞等服务。不少顾客表示很欣赏这些服务,然而真正的便利店远不止于此。

  在杭州,便利店还代售彩票、演唱会票、旅游票、报纸、杂志等。而在便利店发展较为成熟的海外,在便利店还可以洗衣、发传真,交水费、电费、煤气费、保险费,有的地方甚至还可换手机SIM卡。

  为什么便利店不便利?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黄江明表示,赢利模式的缺陷,无法吸引更多人投资便利店,本市便利店的发展因而受到了限制。奥运期间世界各地游客需要享受方便服务,对此提出了挑战。

  黄江明说,首先是数量不够。“目前北京便利店的模式,是自愿连锁与特许经营混合的模式,导致了总部与加盟商利益难以达成一致,因此,没有更多人投资到便利店。现有的加盟商也只能通过账外经营等渠道来平衡收益,导致恶性循环。”他表示,国内便利店主要通过总部进销差价、进货通道和供货商返达到赢利目的。事实上,这完全是超市的赢利模式,“从长远看,赢利的可能性不大”。

  据最新数字,日本的便利店特许经营程度已经达到93%,并形成了规范、成熟的运作体系与赢利模式。“当初,日本就是将许多个人店铺转成规范的特许店铺。中国如果不经历这一步,奥运会时,势必给国内外游客的需求满足产生不良影响,包括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刷卡支付等问题。”黄江明表示。

  除此以外,经营项目不全面,也是制约便利店发展的原因之一。一位连锁便利店经营者告诉记者,之所以难以提供全面的服务项目,是因为“办理各种审批程序很复杂,比如,计生用品的办证非常麻烦,它类似药店,而我们是纯商业企业”。

  该人士还表示,他们还想进一些非处方药,也正在办理过程中。在即食商品的销售方面,他们必须要有酒店饭店的标准,从业人员也需要资格证明。

  专家表示,解决此问题之道,政策是一方面,更根本的,还是规范化的连锁经营。

  便利店巨头“威胁”传统小店

  从今年起,中国“特许经营”商业模式向外资全面开放。去年开进北京的 “7-11”,目前全部是直营店。有消息人士透露,近期 “7-11”正在与相关部门谈判,议题是其在京开展特许加盟的事宜,据称有望在年内完成。

  这意味着大规模的特许“7-11”便利店在北京的亮相。记者致电该公司得到消息:“的确在运作此事并制定特许计划,但加盟金还不能透露。”

  不只是外资巨头暗地使劲,上海联华等国内品牌也十分看好北京这块宝地,纷纷把战略重点移至北京。便利店巨头的加入会给北京便利店带来怎样的变化?

  据了解,在便利店发展成熟地区,每开一家便利店就会迫使传统杂货店关掉十家。上海有不少卖茶叶蛋的小摊贩无奈地说,他们的饭碗被便利商店打破了;卖早餐的小食铺,也因为便利店的即时餐饮服务,纷纷倒闭关张,改行转业。

  在这种情况下,小规模店铺大多会选择加盟其中。

  “与其将来被分割蚕食,不如现在就改旗易帜,并入其麾下,虽说每年要上缴总部一定的加盟费,但相比加入总部后所带来的销售额增长,那实在是微不足道。”黄江明认为,规范化的连锁便利店整合分散的小店铺,这将是北京便利店发展的必经之道。

  记者手记

  便利店遭遇双重危机

  便利店并不仅仅在于货品的多少,而是以提供快捷周到的服务来赢得顾客,比如24小时营业,代客洗衣、订报纸,代行动不便的顾客免费交水电费,提供简单的医药包、针线包、打气筒等服务。

  但是接受采访的市民,似乎并不需要这些服务。或者说,相当一部分市民并没有体会过成熟规范的便利店带来的便利,也就不觉得这些服务有什么必要性。他们习惯于家中常备应急食品药物,自己缴纳水电费用,也极少有晚上10点过后出门买东西的习惯。

  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老百姓没有那么多娇气毛病”。另外,普通市民对于价格的敏感度还是很高,宁可麻烦也要买便宜点的商品。这些因素造成了便利店市场的需求不足。

  另外一方面,一些土生土长的便利店尚不成熟。虽然打着“便利”的招牌,但并未提供实质性的便利服务,加上超市和小卖部随处可见,这些便利店很难构成独特的吸引力。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