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黑龙江建设节约型社会确定六项重点工作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5日07:42 黑龙江日报

  推进能源节约开展节约用水推进原材料节约强化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本报4日讯记者今天从省政府召开的省直部门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部署会议上获悉:今明两年我省将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加快结构调整,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
持续发展。重点抓好六项具体工作,从体制、政策、技术等方面制定综合措施,加快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拟开展的六项具体工作:一是大力推进能源节约工作。年底前提出《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方案》,明确重点内容、保障措施及争取国家支持的重点。启动节约和替代石油、热电联产、余热利用等七项工程;抓好钢铁、煤炭、电力、石油石化等耗能行业和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节能;加快淘汰老旧汽车、船舶和落后农业机械,加快铁路电气化改造,开发和推广清洁燃料汽车和节能农业机械,扩大车用乙醇汽油规模;推动哈尔滨、大庆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率先执行节能60%%的标准,其他地区执行节能50%%的标准;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居民住宅中推广高效节电照明产品。在夏季用电高峰期间,公用设施和宾馆商厦空调温度控制在24℃,党政机关空调温度控制在25℃。在农村发展沼气和大中型沼气工程,推广省柴节煤灶;加快尼尔基、大顶子和大青山等工程项目建设;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节能投资担保机制。

  二是开展节约用水工作。改造供水管网,降低漏失率,建设公共建筑、生活小区、住宅节水和中水回用设施,推进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以西部地区为重点,发展旱作农业,扩大节水作物品种和种植面积,以三江平原为重点,推广农业节水灌溉设备;对100家高耗水企业实行目标管理;充分利用地表水,严格控制超采、滥采地下水。

  三是推进原材料节约工作。制订设计、生产规程、施工工艺等节能技术标准和材料消耗核算制度,推行产品生态设计和使用再生材料;鼓励生产高强度和耐腐蚀金属材料,限制一次性木制品的生产和流通、消费,推广使用散装水泥,定期对烟、酒、药、食品等商品过度包装和搭售问题进行检查、处理。

  四是强化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工作。完善土地使用市场准入制,合理确定城镇建设规模,严禁建脱离实际、违反标准的大广场、宽马路和超标准的行政中心。工业项目每公顷土地投资强度,在开发区内一般不得低于1000万元,其他区域不得低于450万元。以煤城沉陷区等为重点,整治地理环境,增加可利用建设用地和农业复垦面积;指导村镇按集约利用土地原则做好规划和建设。启动黑土地综合治理工程,提高耕地质量和集约利用水平;限制毁田烧砖,推动第二批城市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和墙体材料革新。

  五是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推进矿区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加强再生金属、废旧轮胎、废旧家电等资源回收利用;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及秸秆气化、固化成型、养畜技术,实施农田保育示范工程。

  六是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探索“资源 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优化生产工艺,推行清洁生产。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倡导社会循环式消费。

  将要采取的综合措施:一是加快编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专项规划和节能、节水、节材等专项规划的实施方案。二是健全节约资源的法律法规和有关制度。禁止生产、进口和销售达不到最低能效标准的产品。对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达不到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不准施工、验收备案、销售和使用。对矿山尾矿中资源品位严重超标的,强制回收。对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企业实施监督检查。三是建立资源性产品价格生成机制。推进阶梯式水价制度和超计划、超定额用水加价收费方式。实行峰谷分时、丰枯和季节性电价,对高耗能行业继续实行差别电价。理顺天然气与其他产品的比价关系。运用价格机制调控土地。四是制订和实施促进资源节约的政策。鼓励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提倡资源综合利用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提高资源能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产业、产品的投资和市场准入门槛。扩大节能、节水产品实施政府采购范围。五是依靠科技进步,推动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有重点、分阶段地研究解决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开发和示范有重大意义的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等技术,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推广应用。

  据介绍,上述具体工作和综合措施,省政府已分别指定了牵头和配合部门,要求各单位在8月20日前,提出具体意见,待统一研究后部署实施。

  (黑龙江日报)

  作者:贾辉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