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侠骨柔情赵一曼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5日08:16 哈尔滨日报

  文/本报记者史延志

  “誓志为人不为家,珠江渡海走天涯。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胜花”———这首出自赵一曼笔下的《滨江释怀》,让我们看到了这位抗联女英雄豪迈的气概。日前,踏访东北抗日纪念地采访团来到赵一曼的牺牲地———黑龙江省尚志市(原珠河县),在小北门殉难地凭吊英灵,
以深深的鞠躬表达我们最真诚的敬意。

  地主家走出巾帼英雄

  1905年,赵一曼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县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早在学生时代就显示出了极强的斗争精神,曾经多次带领同学们举行爱国学生运动和反封建礼教的斗争。1926年,赵一曼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份被党组织保送入武汉军事政治学校学习。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党中央决定派一批干部奔赴东北,赵一曼从此走上了抗日前线,先后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中共滨江省珠河县中心县委特派员、铁北区委书记,领导工人进行罢工运动,组织青年农民反日游击队与敌人进行斗争。

  1935年11月,赵一曼在一场战斗中负伤。在一农民家中养伤时被汉奸告密被俘。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赵一曼宁死不屈。1936年8月2日,敌人将赵一曼从哈尔滨的伪警察厅押回珠河县,在小北门外的刑场杀害。

  与众不同的儿女情长

  指着尚志市烈士纪念馆里的照片,尚志市档案局刘宇局长给我们讲起了赵一曼的爱情与亲情。

  1927年,赵一曼被党派往苏联学习,结识了同去的青年共产党员陈达邦。在学习期间经组织批准,两人在苏联结婚。一年后,赵一曼回国接受新的任务,尽管此时已经怀孕,但赵一曼还是服从党的决定,离开了学校,离开了爱人。

  回国后,赵一曼被党中央派到宜昌从事地下工作。在那里,她生下了儿子宁儿,并把孩子送到了汉口陈达邦的堂兄家抚养。此后,母子俩再未谋面。

  1936年8月1日,赵一曼被押上了开往珠河行刑的火车。途中,她从押送的敌人手中要来纸和笔,给儿子写下了感情炽热的遗言:“宁儿:母亲对你没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赵一曼教我唱《妇女歌》

  在尚志市一面坡镇政府民政助理的带领下,我们找到了抗联模范82岁的吕凤兰。当年,赵一曼曾在她家住过近一个月,彼此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据吕凤兰介绍,她的妈妈梁树林是当年珠河县(今尚志市)五区游击区的区长,人称吕老妈妈。1934年夏天,赵尚志把赵一曼领到她家,让她们好好照顾。

  从这天起,赵一曼白天就在吕老妈妈的带领下深入到村屯各户农家做宣传,晚上经常在家给吕凤兰他们这些儿童团和少年队队员讲故事,教他们唱歌。吕凤兰至今还清晰地记得赵一曼教她唱的《妇女歌》的歌词,并应我们的请求唱了起来———“妇女痛苦无可比,封建压迫下,不受外人夸。男人打工能挣钱,女人受气不能说话。婚姻有父母,卖女把财发,嫁鸡随鸡飞,嫁狗随狗走。多少妇女因为婚姻服毒来自杀……”

  有一次,吕老妈妈带着赵一曼去十道沟做宣传,正赶上日本鬼子临时设岗盘查行人。吕老妈妈把自己的“居民证”递给鬼子后,鬼子问后面跟着的赵一曼是谁。吕老妈妈说:“是我的干女儿,我们去高丽屯下奶。”鬼子把她们放了过去。从那以后,吕老妈妈就真的成了赵一曼的干妈。

  “特密第5583号”报告

  “赵一曼是妇女思想匪”

  新中国成立后,有关部门在日伪档案中发现了一份编号为“特密第5583号”的伪滨江警务厅报告———“姓名:赵一曼,女,现年29岁。职业:无职业。原籍:山东省济南府。住址:不定……她是妇女思想匪,由于计谋巧妙,担负了珠河中心县委委员的重任,颇受重视。去年11月22日,于珠河县第三区春秋岭,受日满军的讨伐,左大腿受贯通枪伤,躲在附近空房子治疗期间,被珠河县警察队所逮捕……本年6月28日终于从医院脱逃,在向宾县逃走的途中,被追踪的南岗警察署人员所逮捕,于8月2日处以死刑。”

  大概是赵一曼的巧妙迷惑,报告中关于赵一曼的年龄、籍贯都有误,但其中关于赵一曼被捕和被害情况的详细记载却准确地告诉人们:赵一曼就是在这里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记者感言

  谁没有父母,谁没有儿女!站在照片前,看着赵一曼怀抱宁儿时那洋溢着母爱的面庞,我们可以想见,在把孩子寄存在亲友家、独自踏上抗日征程时,赵一曼要忍受怎样的离别之痛。但是,为了祖国这个“大家”的明天,她舍弃了自己的小家,迈出了离别的脚步。

  一个英雄独自拯救不了世界。但是,如果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普通人都能将生死置之度外,还有什么磨难不可战胜呢?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祖国的解放、民族的振兴,正是无数舍小家、顾大家的仁人志士,用自己的汗水、鲜血甚至生命换来的。缅怀先烈,我们该知道,在祖国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做出选择……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