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闻观察:“环保不是饿肚子”提醒我们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5日08:52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环保不是饿肚子”,这是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秘书长、总计1亿元环境保护善款的“总管家”邓仪,在为环保呼号、奔走、实干了20多年的一个深刻感受。(见8月3日《中国青年报》)

  据报道,23年前,身为政府环保官员的邓仪走进贵州草海,遇到的是环保“与老百姓打架”的难题。一天,一个当地农民告诉邓仪,他吃了一只偷吃庄稼的“野鸭子”。“野鸭
子”实为黑颈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吃”黑颈鹤,了得!那可是轻者违法、重者犯罪!可农民却振振有词:“你看这些野鸭子吃掉了我的菜,我把野鸭子吃掉了却犯了法,那么我的菜该由谁来赔偿呢?”农民的“理由”竟让邓仪无从反驳。

  称得上专家的邓仪,为什么会对农民的“理由”“无从反驳”呢?原因只是一个:现实的困境。当邓仪在穷困地区看到的是更为严峻的人的生存问题,当吃饭尚且是当地相当一部分人的第一忧虑时,邓仪发出深深的感叹:“环保不是饿肚子!”

  在我看来,“环保不是饿肚子”,这是只有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了解民情的人才可能产生的感悟,也是只有直面现实、实事求是的人才可能提出的命题。邓仪的感受无疑是一个提醒:正视一些地方百姓生存与环保之间存在的某种困境,我们在环境保护中必须更多地关注人,关注人的现实生存状态,关注人的生存权利;环保与老百姓利益“打架”,不是环保的理想境界,而让当地人成为环境保护的主体,使当地人从环保中受益,才是环保工作的有效工作模式。

  由之,想到年初一则引来纷纷议论的消息,某地环保局局长发牢骚说,环保工作有“四难”:在处理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中———难;在处理领导和群众的关系中———难;在处理企业与受污染的群众的关系中———难;在实施总局下达的从长远看非常好、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行性差的举措上,地方环保局又非常难。其实,用“环保不是饿肚子”的视角来分析,这“四难”,说穿了,其实就是环保与百姓利益“打架”;“四难”,从根子上说,与某些地方环保工作缺失了对人的关注,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

  令人欣慰的是,近些年来,关注民生、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一些地区的环保工作中越来越多地得到体现。例如,在下决心关闭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前,妥善做好企业员工的补偿、安置工作;向城外迁移污染企业时,政府给迁移企业以帮助、给迁移地居民以适当补偿;为使节能产品的生产企业走出规模化生产前的困境、减轻高价节能产品给企业带来的过高成本负担,政府帮助企业进行产品宣传,采取集中采购的形式予以扶持;关闭小化工、小水泥、小钢铁、小玻璃、小煤窑的同时,引进高精尖项目,既保持经济增长,又改善当地环境;为了减少上游企业的工业污水向下游排放,上游地区与下游地区政府协调行动,下游企业和政府出钱帮助上游企业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对人的更多关注、对百姓利益的更多关注,让我们看到的是环保正在走上一条更求实、更有效的路子。

  需要多说一句的是,强调“环保不是饿肚子”,并不是说不要环保,不是说只求吃饱肚子而不顾环保。在关注人的大前提下,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统一起来,力求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既实现经济发展又保护自然生态,既解决当下百姓的生计,又造福子孙后代———这,才是我们追求的环保,才是我们期待的和谐。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