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民情日记为民解千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5日10:00 北京日报

  8月3日晨6时许,伴随着阵阵雷鸣,瓢泼大雨从天而降。东城区北新桥街道九道湾社区58岁的社区干部王淑琴从睡梦中醒来,头一个念头就是,“呦,小李子家的老宅子怎么着了,还漏不漏了?”

  顾不上吃早饭,王淑琴撑起雨伞赶往西巷2号院,果然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主人李宝珍往地上摆了三四个脸盆“滴滴答答”地接水,正犯着愁呢。

  “别着急,一会儿保证找人来给你修。”掏出怀里的民情日记,王淑琴端端正正地记下了李宝珍家的房屋漏雨情况,出门就去找房管所的维修工。

  在九道湾社区,9名社区干部每人都有这样一本民情日记。整个社区12条街巷、1329户居民分别由干部包片管理,每人每天至少会拿出半天时间入户走访,记录、解决居民难题。翻开任何一本民情日记,都能看见若干个门院的平面图,图上标着院内住户的具体位置,谁家是空巢、单亲家庭,谁家是低保户,公房、私房、出口、巷道、院内灭火器存放情况,易燃物堆放位置都标得一清二楚。自打去年12月底实施该项措施以来,大到安装路灯,小到为居民找保姆,通过民情日记,九道湾社区已经为居民办理大小实事6300余件。

  一盏路灯照亮居民心坎

  下午4时半,23岁的社区干部么莉到北巷13号院张学荣大妈家走访,迎面看见大妈正弯腰清理一小撮玻璃渣。

  “大妈,忙什么呢?”

  “不知道是哪个小子造的孽,把门口的路灯给砸了,你瞧这一地碎渣子。”

  “啊1么莉心里咯噔一下。在民情日记上记录完大妈所反映的问题,么莉立马儿掏出手机给供电公司路灯维修办公室打电话,对方却说,“这会儿工人都派出去了,你看明天再修行不行?”

  “我们这条胡同200多米长就两盏路灯。这几天正好赶上‘一户一表’施工,路面不平,大爷大妈晚上出门上厕所瞧不见道儿,万一磕着碰着可怎么好,您能不能帮我们协调一下……”

  几经协商,一直到晚7时,供电公司终于从别处调剂出两名工人,么莉这才骑上单车急忙赶往位于朝阳门的一所夜校———为了联系路灯的事儿,她已经耽误了一个多小时的“专升本”课程。

  晚10点,课程结束,家住宣武门的么莉没着急回家,反而骑着车又赶回九道湾社区。

  “咦?么莉,你怎么回来了?”就着路灯的亮光,张大妈看见满头大汗的么莉,一脸的诧异。

  “我来看看路灯亮了没有。”

  “亮了1居民闻声赶来,围着么莉心疼地说,“咳,为了一盏路灯,让你这么费心。”

  在当天的民情日记小结上,么莉写道,“灯亮了,我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才总算放下了。”居委会主任曹建军用红笔批注道,“居民反映的问题,急事急办,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圆满解决,得到群众认可,做得好!再接再厉1

  为空巢老人打开心结

  “张淑慧!张淑慧!你在哪儿?我要找保姆14月中旬里的一天,白内障患者、72岁的樊杰老人顺着墙根摸出了中巷4号院,站在胡同中间大声叫喊。

  正在居委会办公的包片干部张淑慧扔下手中的活儿,赶紧跑到老人身边,“您老怎么自个儿出来啦?”

  “保姆跑了,你得给我找个保姆。”

  原来,樊杰老人老伴去世得早,儿女又都不在身边,老人因患脉管炎、白内障等病症,离开保姆生活基本上就不能自理。可是老人的脾气又十分暴躁,请来的保姆通常干不了几个月就走人。

  经过居委会协调,在新的保姆到岗之前,一位社区矫正人员承担起了照料老人起居的任务。

  “老是换保姆也不是个事儿,”在当天的民情日记上,张淑慧写道,“我要为老爷子打开心结。”

  打那以后,每次去看望老人,张淑慧都有意识地带出保姆的话题。

  “呦,今儿这红烧肉闻起来可真香,保姆的手艺不错吧1“瞧这保姆的利索劲儿,白汗衫洗得多干净。”“人家四十多岁拖儿带女到北京来打工也不容易,您没事别老凶人家……”

  樊杰老人拉住张淑慧的手说,“我也不想发火,可是眼睛看不见老是憋在家里我心里难受啊1“您要是闷,我天天来,给您读书读报,说说咱小区里的新鲜事儿……”

  渐渐地,在张淑慧的民情日记上,关于樊杰老人与保姆之间发生摩擦的记录少了,关于老人“高兴”的字样多了。7月初,张淑慧跑到老人家里报喜:区里要启动一个白内障患者康复项目,居委会为老人报了名,如果顺利的话,年内就可以动手术,“到时候啊,您骑上车想上哪儿就上哪儿1

  生育服务证送上门

  “杨大姐,多亏了您,要不然我这孩子到现在也上不了户口。”7月底的一天,新太仓胡同63号院居民闫雅琴抱着刚满月的大胖儿子再次找到包片干部杨俊荣一个劲地称谢。

  原来,今年32岁的闫雅琴是新疆人,怀孕后一直没办理生育服务证。因为按照规定,办理生育服务证,需要其原籍出具一份初婚无子证明,可由于闫雅琴离开新疆多年,对方不了解其近况,无法出具证明。几次信函往来交涉无果后,闫雅琴火了,“我就不信不开证明我就不能生了1

  “妹子,别急,这事包在我身上。”2月中旬,包片干部杨俊荣入户走访,把闫雅琴的委屈一古脑儿都记到了民情日记上。

  接下来的三个月里,杨俊荣往北新桥街道计生办、东城区计生委来来回回跑了四五趟,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5月初,赶在临产前的两个月,杨俊荣将生育服务证送到闫家,夫妇俩千恩万谢,还给居委会送来一面锦旗———“居民之家,幸福园地”。

  在那天的民情日记上,杨俊荣这样写道:“我只是做了一件分内的普通事,却被他们如此地看重,这里的居民实在是太可爱了!今后,我只有更加地努力,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才能不辜负他们对我的期望。”

  网络编辑:李亚敏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