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济贫助困解民忧———记优秀共产党员、兴业县沙塘镇民政助理梁启波(上)(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5日11:59 桂龙新闻网-玉林日报
  本报记者杨志光
济贫助困解民忧———记优秀共产党员、兴业县沙塘镇民政助理梁启波(上)(图)

  梁启波(右)在其资助读书的女孩甘丽梅家中了解其学习、生活情况

  “你说的是阿波啊,他就像是我的儿子!”70岁的军烈属林远芳说。

  “阿波?那可是我的再生父母啊!”79岁的甘海光则这样说。

  “阿波对我们真是好啊,我一天不见他,心里就不踏实!”83岁的五保老人黄权芳说。

  7月下旬,记者来到兴业县沙塘镇采访,在镇上随意说起梁启波,想不到竟有这么多群众对他充满着感情。

  群众的评价是朴素的又是真实的,今年37岁的梁启波,从事民政工作至今已有13年了。自从他在镇民政办工作以来,该镇民政办连年被市县评为工作先进单位,沙塘镇1992年、2002年被评为自治区民政工作全优乡镇。其本人则先后20多次被评为市、县级民政先进工作者,2002被评为自治区民政工作先进个人。在梁启波努力下,近年沙塘镇的优抚对象定补、定恤按月足额发放;农村五保供养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民政工作多项主要指标达100%。

  近七年来,梁启波身患鼻咽癌,备受疾病折磨,镇领导多次要他休息,他却坚持带病工作。他常说,“民政对象生活得好,我才放心;民政对象生活好了,我的身体就好了。”

  60多本民情日记,记载了他对困难群众的缕缕真情

  2005年7月25日,已是中午1时多了,梁启波还拖着久病的身躯,带着破旧的斗笠,顶着37摄氏度高温,饿着肚子,扛着25公斤大米来到沙塘村72岁的五保户梁能英的家,将她的米缸装满大米。

  这样的事情,梁启波究竟做了多少回?梁启波自己记不得,沙塘镇人民更说不清,道不完。一个人十几年如一日地为民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事情虽然琐琐碎碎,也足够写一本厚厚的书。

  沙塘镇是兴业县民政工作最繁重的乡镇。全镇6万多人口,7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就有3900人,其中五保户、特困户、烈属、军属和在乡老复退军人就有2360人。每半年,梁启波就要全部走访一遍17个行政村的326个村民小组,走访一遍民政对象。镇民政办仅他一人,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梁启波刚到民政办工作时,心里就想:这么多的民政对象需要我,我绝不能让他们受冻挨饿。为了预防遗漏,分清轻重缓急,13年来,梁启波身边常常带着一本“民情日记”,全镇每个五保户、特困户、烈军属和受灾群众的情况他一一记在上面。

  “1月6日,平塘村覃丙生无收入,送去50斤大米,脚伤残,要多费点心”;“4月4日,住镇畜牧兽医站后院的梁祖源住危房,急,想办法解决”;“12月18日,五团村凤游山特困户董家祥住院花去数万元,家已拍壁无尘,与村主任送去100斤大米……”谁家缺粮少油、哪家缺衣少被,谁家的住房属于危房,谁家的老人无人赡养,谁家的小孩没钱上学等,他都记在日记上,一清二楚。

  十几年来,这样的民情日记,梁启波足足写了60多本。他不但把群众的困难和需要记下来,而且尽最大的努力去解决和满足他们。

  沙塘居委会特困户低保对象93岁的老人罗耀权住在低矮、陈旧的瓦房,生活无依靠,没着落,夫妻俩年迈力衰,连到镇民政办领低保、救济粮都困难。梁启波每月按时给其送去低保金和救济大米,确保其有饭吃。2003年,梁启波又牵头发动捐款,筹集了8000多元为其新建40多平方米水泥砖混结构的新房。

  老人在门口贴上一幅自己写的对联:“德重如山赐人民,党恩似海天下知”,横批是“共产党万岁”。罗耀权说,在他心里,阿波就是最好的共产党员,代表了共产党的形象。

  民政对象的安危冷暖,在他眼里都是天大的事

  这十多年来,不论是公是私,梁启波为民解愁献爱心的事多得数不清。在沙塘镇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困难,找阿波”。1996年成为共产党员的梁启波,觉得身上的责任更重了,做事更为严格要求自己。

  每逢发生暴雨洪水,梁启波首先记挂的是民政对象的安危。

  (下转A2版)

  (上接A1版)1998年发洪水,福联村有两位老人住的是危房,梁启波担心他们的房屋会在风雨中倒塌,便冒着暴风骤雨赶到两位老人家中,动员两位老人撤离危房。第二天,该房屋在风雨中轰然倒下。人们还记得,2003年4月,平塘村遭到暴雨袭击,公路被洪水冲毁,车子不能前进,梁启波与两名乡镇干部连夜行走10公里赶往平塘村,把一户特困户安置到安全的地方。

  一想起梁启波像“保姆”一样顾着全家的生活、供女儿上学、为自己筹资建起新房,张榕村的甘海光就忍不住流泪:“要不是阿波,我这条老命就活不到今天”。甘海光夫妇和女儿一家三口原来住的是土坯瓦房,年久失修,已成危房。梁启波想方设法为他建起了2间砖瓦房,并自掏200多元钱帮他们装上了电灯。当了解到甘海光13岁的女儿甘丽梅面临失学时,梁启波用自己的工资帮她交了学费,让她上学。

  单靠政府救几十斤粮、几百块钱只能解决燃眉之急,要想彻底摆脱贫困,必须提高民政对象自身的“造血”能力。在工作中,梁启波有意识的扶持民政对象脱贫。沙塘村因小儿麻痹残疾的李阿良,在梁启波的帮助下,办了残疾证、工商执照和免税手续,在镇上开了一间五金店。现在李阿良不但在镇上建了楼房,还娶了媳妇,生活一天天好起来。

  孤寡老人都是至亲,在老人们心中他就是孝子

  前几年,组织曾两次考核梁启波,想把他调到县里工作,梁启波却婉言谢绝了,他舍不得丢下这些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尤其是那些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

  沙塘镇原来的敬老院房屋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建的砖瓦旧房,经过20多年的风雨侵蚀,已成了危房。一想到入院的老人每天都有危险,梁启波心里就发紧:“这样下去不行!这破房子要赶紧改造!”

  资金从何来?梁启波把民政办的办公房和宿舍出租,自己搬到几间潮湿阴暗的旧房办公,把每年上万元的租金收入投入到敬老院改建工程。为了争取上级拨款,他多次奔忙于60多公里外的县市相关部门。经过努力,梁启波筹资13万多元把敬老院进行了彻底改造。不仅建起300多平方米的楼房,铺设了100多米的水泥路,添置15个床位,还配备了彩电、桌球、乒乓球台、麻将等娱乐用具。

  今年清明节前,8位老人入住新的敬老院。望着窗明几净、设施完备的新房,老人们激动万分。82岁的凌启珍一个劲地说:“我们能住上这么亮堂的新房,过上这么舒心的日子,多亏了共产党,多亏了梁启波啊。”

  人们说,梁启波去敬老院的时间比回家还多。这话不假,每天他都要到敬老院去看看,帮老人们干点活。有时候有五保老人或特困户上门找梁启波。如果碰巧不在家,梁启波回家知道有民政对象找,总会马上骑车去追,了解他们有什么困难。

  2005年7月,敬老院72岁的陈英老人扭伤了脚,梁启波买来消肿止痛町,每天都来为老人搽药,就像一个孝顺的儿子对待母亲一样。老人逢人便说:“阿波比亲儿子还要亲啊!”碰到五保户不幸去世,梁启波还会像儿子般为老人搽身换衣服,送老人最后一程。

  梁启波对五保户关心得细致入微,但对家里关心得不够。梁启波老母亲的类风湿病犯了多年而无钱到大医院医治,最近病重,但由于忙于村级换届选举工作,梁启波已经有两个月没有回去看望母亲了。他说,我有愧于家庭,有愧于孩子,有愧于妻子。妻子杨展芳告诉记者,梁启波经常需要打电话催之后才知道回家吃饭。儿子15岁了,梁启波从来没有辅导过儿子学习,从来没有参加过家长会。杨展芳说:“家庭和儿子我都不能指望他了。”尽管如此,作为老党员的母亲和政府干部的妻子,都非常理解和支持梁启波的工作。也许梁启波是一个不称职的儿子,不称职的丈夫和父亲,但他确是一名优秀的民政干部,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来源:玉林日报

  责编:宋建洲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