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鲤城原州心相连——记福建挂职干部张少前、黄聪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6日08:59 宁夏日报

  真心英雄自鲤城

  7月下旬,固原市原州区又一批青年农民踏上福建泉州大地,这是今年的第五批了。3月份和4月份走了900多人,他们带回话来:好着呢!

  千余名打工者从六盘山下奔赴东海之滨,为他们开启这扇大门的,是来自泉州鲤城区
挂职原州区副区长的张少前和挂职区长助理的黄聪。

  一年前的7月,张少前和黄聪离开湿润的泉州,来到干热的固原。气候不适应,语言听不懂,口生疮,鼻流血,挡不住他们风尘仆仆调查研究的脚步。一个多月里,他们跑遍了原州区的15个乡镇(街道)和大部分区直单位,通过查阅资料、研讨座谈、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触摸原州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找准帮扶切入点。随之,一份科学定位、因地制宜的“鲤原帮扶规划”向闽宁两省(区)各级党委、政府飞报。两个月后,鲤原第一次党政联席会议上,《鲤原2004———2006年度对口帮扶协作项目协议书》顺利签署,包括基础工程、生态工程等10大工程、10项任务、13个援助项目的帮扶计划确定。“红娘”与“催生婆”

  藏药、蒙药、壮医久负盛名,回族医药却久在深山人未识。原州的回族医药创业者,在难忘的2004年终于遇见了知己。挂职干部张少前到全国各地找福建商会,最后找到上海泉州商会会长,如数家珍介绍回药项目,邀请会长到宁夏看中药材基地,先后5次赴上海,终于换得上海建全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与宁夏伊正回药公司的“联姻”。今年春天,上海建全公司计划投入1.5亿元的“宁夏回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亮相,一个以六盘山区地道药材资源和回族医药理论为基础的回药开发项目正式启动,前期5000万元资金顺利到位。该项目的落地,不仅填补了宁夏用现代技术开发生产回药的空白,还将极大地提升原州区的工业科技水平。

  张少前就是这样乐此不疲,充分利用乡情、亲情、友情,不断扩大联谊,主动走出去、请进来,牵线搭桥,为项目嫁接当“红娘”,当“催生婆”。他的心底藏着一个理想:引来东南沿海的龙头企业,带动古老的原州重铸辉煌。眼下,经他牵线搭桥,原州区已与东部企业成功签约4个项目,协议投资额达3.65亿元。其中,泉州恒昌汽车电器有限公司的汽配生产项目已选址,其他项目进入实质性洽谈。“整村推进”在行动

  原州区中河乡中河村是一个穷村,且问题成堆。张少前知难而上,到100多户村民家促膝谈心,共商摆脱穷根药方。调研中他深切地感到,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的“固原会议”已经取得成效,群众的积极性很高。他想,整村推进是新时期扶贫开发的一项新举措,没有现成的模式,何不在中和村“摸石头过河”积累经验?

  今年3月,原州区扶贫协作整村推进工作在中河村拉开序幕。闽宁对口扶贫资金先“照方抓药”,采取建一座标准牛舍奖励500元、饲养一头基础母牛奖励500元、购买一台碎草机奖励500元、建一座沼气池奖励500元的以奖代补办法激励村民积极参与。随后,原州区又选择了两个村,作为首批整村推进项目村,鲤城区按照“一村一特(色)”的办法,支持量身定做的扶贫开发项目。清河镇乔洼村按建设现代菌草科技基地的示范模式推进;石羊村和中河村按建设标准化牛棚示范模式推进。张少前有机地把闽宁、鲤原对口帮扶资金、以工代赈资金、扶贫贴息贷款整合起来,捆绑使用,发挥整体效益,区里已拿出160万元用于3个村。

  刚刚过去4个月,以往苍凉的中河村、石羊村,以446栋崭新的棚圈和2032头哞哞叫的黄牛,回报了真心扶贫的党和政府。村民们说,现在我们户均养牛2头以上,今年人均增收450元至500元不是梦。收获在黄土高坡

  一年转瞬过去,对于张少前和黄聪来说,这是人生的大丰收年:投入130万元援建原州区马铃薯脱毒繁育中心综合楼工程,实施科技育苗,马铃薯产量可提高20%至30%;投入35万元与兰州大学联合对菌草进行现代化改造种植;投入65万元,在头营镇二营村建成530亩高水准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在清河镇乔洼村建成菌菜两用温棚17栋;投入资金75万元,连片建设高标准“三田”7500亩,治理小流域17.4平方公里。

  张少前和黄聪深知,援助工作重要的是让东部地区好的作风、思路和经验在西部生根。因此他们坚持项目援助与观念、思路援助并重,输血与造血并举,把着力点放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上。一年来,他们支持原州区“普九”攻坚,投入100万元帮扶资金,在彭堡镇扶持建成初级中学一所;启动“金秋助学”、“1+1”手拉手助学活动,投入20万元帮助一部分贫困大学生和千名贫困失学儿童就学;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投入15万元帮助寨科乡改扩建中心卫生院,解决群众看病难;投入30万元在石羊村建造鲤原连心桥,解决村民行路难……为了能更好地帮助原州区发展,在保证鲤城区400万元资金按时足额到位的前提下,目前,已明确的捆绑资金达到2460万元。

  他们在家乡为宁夏鼓与呼,使对口帮扶工作赢得泉州市及鲤城区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支持。当他们得知许多学生因经济困难而无法入学时,及时向家乡传递信息,鲤城区人大常委会当即汇来2万元,解了考上大学的10名困难学生的燃眉之急。鲤城区工商联发动捐资,并在2005年启动“金秋助学”工程。鲤城团区委、妇联等部门也纷纷加入到“1+1”手拉手助学活动中,帮助贫困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本报记者白燕武立真)新闻来源:宁夏网宁夏日报(http://www.nxnet.cn) 责任编辑:马江 田丽 实习生:马彦娜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