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5年建400民营医疗机构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6日15:06 深圳晚报

  5年建400民营医疗机构

  我市将适度放开五类医疗机构医疗市场,建立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我市适度放开医疗市场的原则:对社会和民营资本适度放开;对拥有先进医疗技术和医院管理经验的国内外医疗集团适度放开;对积极解决劳务工医疗保健问题的医疗机构适度
放开;对积极打击非法行医的医疗机构适度放开;对诚意解决市场失灵的医疗机构适度放开。

  具体的措施为:按照市场需要、人口分布,制订新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以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量作为衡量医疗机构设置数量的依据,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扩大医疗机构的审批规模,尤其是在龙岗、宝安等医疗设施不太完善、外来人口集聚的区域,需要增加医疗机构网点的数量,尽快解决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今后5年将发展400家左右民营医疗机构,主要设置诊所、门诊部和专科医院。

  本报记者黄娜通讯员袁立新报道今后5年,我市将发展400家左右民营医疗机构,主要设置诊所、门诊部和专科医院。在昨天召开的全市卫生工作会议上,市卫生局局长江捍平提出,建立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市民构筑健康防护墙。

  鼓励社会资金办医疗机构

  江捍平指出,未来5年,根据我市区域卫生规划和国家的相关政策,认真研究允许社会投资举办医疗机构的范围、方式和准入要求以及民营医疗机构的合理市场份额,鼓励社会资金办医疗机构。

  同时会积极开发健康产业。有序组织健康管理、心理咨询、疾病照料、健康咨询、家庭医生和健康因素研究等项目的准入和监管,我市的医疗保健体系建设目标是要构建一个由自我保健、家庭保健、社会保健、国家保健和国际保健共同构成的从个人到社会的保健体系。把医疗保健服务和健康产品作为一个特殊的产业加以开发,政府通过经济、法律的手段引导和管理市场,并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医疗保健供给方的积极性,促进医疗卫生优质服务,开拓健康消费市场,培育完整的高端医疗服务市场。

  提高公共安全危机应对能力

  在公共卫生方面,江捍平指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除了重大传染病传播蔓延以外,还有突发自然灾害、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以及重大刑事案件、重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带来的人员伤害。生物武器、有毒化学武器以及恐怖活动等也存在着潜在的公共卫生安全威胁。这些都需要我们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机制,提高应对公共安全危机的能力,尽最大可能减少突发事件发生时的人员伤亡损失。

  卫生局将针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内容制订《深圳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成立深圳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办公室,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管理和统一指挥能力;建立起职责明确、反应迅速、运转高效的应急救援队伍,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能力;构建覆盖全市、遍及各社区的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分析和信息反馈系统,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能力。建立体现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应急指挥功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

  解决群众廉价就医需求

  在这次卫生工作会议上,记者获悉,下一步卫生资源配置的工作重点是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切实解决社区群众便捷廉价的就医需求,使大量外来劳务工有享受基本医疗保健的权利,切实解决劳务工就医问题。

  同时,下一步工作应充分利用有限的公共卫生支出,使资源的投入转向为解决大多数人的基本卫生问题和增进健康、预防疾病的活动中,建立起社区防保网络。今后5年将发展400家左右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政府将在社康机构的人员编制、开办与维持经费方面给予举办单位相应的支持,促进与目标体制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为社区居民及劳务工人口提供有效和可及的公共卫生服务。

  满足市民基本健康需要

  在基本医疗方面,以政府投入为主,针对绝大部分的常见病、多发病,为市民提供所需药品和诊疗手段的基本医疗服务包,以满足市民的基本健康需要。对于基本医疗服务以外的医疗卫生需求,政府不提供统一的保障,由市民自己承担经济责任。

  非基本医疗服务主要靠市场化的方式来提供服务,在这一领域可以充分引入竞争机制,鼓励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发展。政府举办的公立医疗机构,其基本职能是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以及部分非基本医疗服务。

  营利机构完全按照企业方式运作,政府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资质条件、服务价格、服务质量、依法行医等实行全面监管。非营利医疗服务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盈余只能用于事业再发展,政府给予相关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同时进行全面监管。

  充分利用有限的公共卫生支出,使资源的投入转向为解决大多数人的基本卫生问题和增进健康、预防疾病的活动中,建立起社区防保网络。本报记者丁开摄

  作者:记者黄娜通讯员袁立新 发表评论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