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走“节约型经济”增长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7日00:10 荆楚网-湖北日报

  荆楚网(湖北日报)左应章

  由粗放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仅是节约使用资源的需要,而且是提高经济竞争力特别是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需要。对于欠发达和发展较为落后的区域来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有必要对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的相关因素作一些分析,提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自觉性,明确努力的方向,走出
一条“节约型经济”增长之路。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有不同的经济增长源泉

  劳动力、资本、以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提高为主要内容的全要素生产率,是支撑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有关研究表明,在不同经济体的不同阶段,这些因素对经济的贡献份额存在差异。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通常是在经济高速增长期、经济“起飞”阶段,资本形成即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都十分突出;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全要素生产率、人力资本等对经济的支撑作用逐步增强,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这个过程,也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如美国在二战以后的1948年-1979年期间,年均资本投入对年均3.4%的产出增长贡献了1.56个百分点,是最重要的增长根源。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的1978年-1997年,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接近60%。我省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需求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投资需求比重逐步上升。“八五”和“九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对GDP年均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1.5%和41.0%,各拉动GDP增长5.2个百分点和4.5个百分点,显现出投资主导型态势。目前资本形成对我国我省经济增长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投资既可能与传统产业、传统增长方式相连,也与新兴产业和新的增长方式相连,因此,不能简单地把投资行为和落后的增长方式等同起来。但是,与投资相伴随的粗放特征和浪费现象必须引起足够重视。这集中表现在投资效益差,不合理重复建设始终存在,一些企业至今没有改变传统的产出和利润增长格局,显示出对投资的偏好。这说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存在难度,却也非常紧迫。必须正确认识投资及各类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运用市场经济办法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的同时,切实把经济增长的立足点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一是引导投资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倾斜。前些年在出现通货紧缩趋势的情况下,以政府投资为主导,基础设施和某些基础产业保持了很强的投资力度,这是必要的,对拉动经济增长和改善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发挥了显著作用;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既要进行必需的基础投入,提高基础设施现代化程度,更要着力于提高产业素质,培育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按照对经济结构进行性调整的要求,引导投资向战略性先导产业、装备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领域倾斜,并努力提高传统支柱产业的技术素质,防止适应即期市场进行低水平数量扩张,形成明显的产能过剩。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加速改革投资体制,强化投资责任约束,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更多地激活和运用民间资本。重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保持消费和出口的稳定快速增长,形成对经济增长的共同拉动,减少对投资增长的依赖。

  二是更加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从大量使用廉价劳动力和依靠物质资本投入转向更多地开发运用人力资源,是产业素质乃至整个经济素质提高的一个标志。要挖掘巨大的人力资源潜力,加强对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结构,重视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多种类型的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和知识技能型社会;积极培养和使用企业家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增强人才结构的适应性;鼓励知识创新、技术发明和各种创造性劳动;促进各类创新人才和创新成果同正在兴起的“知识经济”相结合。

  三是更加重视技术进步,增加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在理念上要突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由低成本优势向核心竞争优势、由低端扩张型向开发应用知识和高端技术转变。当前我国企业和经济的发展正处在实现这种转变的重要关口,通过转变提高效率和效益、保持持久竞争力是大势所趋。要重视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加强品牌建设,扩大品牌的市场份额;抓好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在对外合作中拓展和运用好创新资源。

  四是更加重视制度建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强微观与宏观管理体制、城乡管理体制和国内及涉外管理体制改革的配套互动,突破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完善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金融、财税、投资等体制改革,大力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发展要素市场,继续提高经济运行的市场化程度。

  节约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涵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应主要表现为逐步形成一个新型的产业体系。新型产业具有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物质资源少并对环境污染轻、创新速度快、管理效率高、开放程度高等一般特征。当这类产业成为主导产业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有了坚实基础。

  国际应用系统分析学会的一位科学家在《技术与全球性变化》一书中,把工业革命以来的工业发展和经济发展分为5个技术群,在上个世纪出现的“新兴技术群”中,包含了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服务(软件)、环保技术等产业技术门类。他的研究认为,每一个技术群延续了大约50年,并与之前后的技术群交迭20年,某一阶段的新兴技术在后一阶段形成驱动经济增长的优势技术群;持续的技术变化带来生产率的巨大改进,能够“用更少的东西做更多的事”,并且使污染物的排放量稳定下降。这些都说明,产业技术的发展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根本性意义。在我省现阶段,着眼于需求结构的变动趋势,调整产业结构的主导方向仍应是产业升级。产业升级的含义不是说所有产业都同步或者先后进入高端,而是一部分产业升级以后,为劳动密集型等传统产业留出空间,并带动产业链的发展。只有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才能更好地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目前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门类在整个经济中比重还不高,传统产业份额很大并有继续发展空间,西方旧式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某些产业增长特征虽然不能简单重复却也难以实现阶段性逾越,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延宕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进程,必须在坚定不移推动产业升级中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一是促进传统产业的集约化经营。要从较多依靠物质资源投入转向更多依靠知识、技术投入,以较少的投入求得更多的产出。要引导“新一轮重化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随着对住房、汽车、电信等需求扩大的消费升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以钢铁为主的冶金行业、以水泥为主的建材行业、以汽车为主的装备行业等一批行业成为高增长行业,经济的重型化趋势再度凸现。重要的是引导这些行业改善品种,提高质量,降低消耗,优化资本结构和推进资产重组,充分发挥优势企业的作用;促进基础行业和高加工度行业协调发展。要进一步促进农业走产业化经营道路。坚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方向,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份额,同农业产业组织变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相配套,逐步提高种植业、养殖业和非农产业的集约化程度。

  二是坚持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的产业。重视培育主体,促进扩张一批优强企业,扩大优势骨干高技术企业的市场规模;抓好科技研发和技术储备,保持领先技术优势;推动配套产业发展;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增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三是在全面开放的条件下增强产业竞争力。注重使用外资的质量,提高引进项目的科技含量,优化产业投向,更多吸引跨国研发机构和技术成果,带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按照国际市场特别是发达市场的质量和技术要求开发产品、组织生产和提供服务,更多进入国际优强企业的产业配套和采购网络,增强执行和制定技术标准的能力;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有步骤地推进产业开放,在开放中处理好市场保护和竞争的关系,立足于以竞争加快产业成长;进一步改善出口商品结构,扩大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促进产业结构优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拓境外业务,提高产业竞争的起点。(作者单位:省委政策研究室)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