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趋势)献血“瓶颈”谁来破解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7日10:47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血荒”上演

  7月28日下午,海口路桥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的5名O型血员工和家属,在得知海南省血液中心向社会发出紧急呼吁后,结伴登上采血车献血,以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来缓解燃眉之急。

  据了解,今年5月份,海南全省O型血用量为2070袋,6月份为2535袋,O型血用量占到总用血量的60%以上,而采血量仅为总献血量的40%。

  据海南省血液中心的负责人介绍,从整体上看,海南医疗用血中O型血约占46%,而正常人群中O型献血者的比例只有35%左右,所以O型血常年均约有10个百分点的缺口。

  据悉,海南省O型医疗用血并不是第一次遭遇“血荒”。

  2001年7月,海南省血液中心库存的O型血只剩下10袋,其他血型的血加起来也就172袋,而正常库存血总量应在500袋以上。

  2002年,由于城市道路改造,经政府批准的、海口惟一一个定点停车采血点,被拒绝停靠,使得占无偿献血一半的街头献血无法有效采集。

  2002年7月,海南省血库的库存血突破了安全供血警戒线,库存的O型血只有38袋,B型血105袋,AB型血74袋,A型血83袋。库存血量明显低于正常存血量,除了急救或手术用血,血液中心对医疗机构以备库存的血液停止发放。

  今年2月18日,由于海南省O型血又出现了严重紧缺,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口市人民医院等海南省绝大多数医院都没有库存的O型血,2名病人要做手术时竟无血可输,最后紧急将街头现采的O型血输送给2位病人。

  同时,一些原来准备动手术的O型血患者手术日期也被迫延后。

  根在哪里

  为何会频频出现“血荒”呢?

  海南省血液中心负责人分析说,一是季节性缺血。很明显这次O型血短缺的客观原因是目前海南省已进入夏季高温期,天气炎热,上街的市民减少,街头献血人数减少。

  同时,7月份正值各院校放假,学生返家,使得作为献血主力军的学生队伍减少,献血量相应减少。

  另一个原因是O型血的献血者和临床用血方面存在供需矛盾。

  这位负责人介绍说,在献血的人群中,O型血的献血者约占总献血人数的30%左右,而在临床用血方面,O型血的使用比例达到40%左右。随着临床用血量的增加,往往很容易出现O型血紧缺的状况。

  另据海南省卫生厅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由于2004年海南省无偿献血已停止下达指导性计划指标,一些单位集体献血的积极性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O型血采集。

  据了解,目前出现血液供给的不足状况后,政府只能无奈地依靠“告急”的方式向社会求援,通过人们的“驰援”来补充血量。

  然而,有关人士指出,对于这种不时靠“救急”方能满足需要的供血模式,并非一种正常状态,而是恰恰反映出了我国无偿献血机制有些地方亟需完善。

  海南省血液中心主任杨向萍告诉记者,海南是从1999年开始由海南省政府下发无偿献血指导性计划指标的。

  2001年3月,卫生部提出:在保证临床用血的前提下,逐步取消政府下达的献血任务指标,实现从计划指令性的无偿献血向群众自愿无偿献血的转变。

  现实的情况是,计划无偿献血在保障临床使用中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另一角度来看,计划无偿献血指令性的方便,使得献血主管部门缺乏改变现状的动力,也缺乏创新机制来提高自愿献血者的热情。

  路在何方

  如何消灭时不时出现的“血荒”?海口市人民医院院长史克珊认为要解决“血荒”问题,相关部门工作方式不当和机制不健全仍是一个主要瓶颈。

  史院长介绍,西方很多国家的临床用血完全仰赖民间的无偿献血,而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采取的都是有偿献血的方式,而且这种局面在我国的《献血法》颁布后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善,这不能不说是一件让人无法回避的“痛”。他分析说,这一情况的存在和相关部门工作方式不当、机制不健全不无关系。比如,当前我国依然流行单位下指标来采集血源,这种方式的施行虽然一定程度补充了血液的不足,却也造成了人们内心那种献血义务感和光荣感的流失,同时还容易让人们产生抵触心理。

  史院长认为,有关部门没有能够让更多的人意识到献血的安全性和光荣感,同时也没有将献血后个人所获得的一些免费用血政策透彻清晰地告诉大众,在无偿献血的宣传方面显得比较薄弱,这也阻碍了无偿献血任务的完成。

  史院长建议,应尽快完善无偿献血制度,逐步取消指标性的强制献血模式,通过对无偿献血和献血者的宣传让献血者们体会到献血的光荣感,让大众感受到献血的责任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为无偿献血逐渐走出困境创造条件,血库的“血荒”现象也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