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今日关键词  医疗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8日02:27 京华时报

  背景国务院研究机构称医改基本不成功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葛延风近日接受采访时说:“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由他担任课题组负责人的最新医改研究报告于近日发布,报告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行了总体性评价和反思,并提出了医疗改革的新框架。

  报告指出,当前的一些改革思路和做法,都存在很大问题,其消极后果主要表现为: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报告还说,现在医疗卫生体制出现商业化、市场化的倾向是完全错误的,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规律。此外,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本身存在明显缺陷,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期待变革。

  辨析医改更应尊重弱者的权利

  医改既与每个人直接相关,又涉及诸多部门和单位的利益,寄希望于寻找一个突破口,快刀斩乱麻式地解决顽疾,并不现实。

  利益的多样化诉求,决定了医改必然会是一场各方利益的权衡与博弈。任何一方利益的失衡,都可能导致改革的最终失败。而以前的经验又表明,如果某一方的势力足够强大,它必然会对公共政策产生影响,使其产生利益倾斜。

  医疗服务的公共产品性质,要求它必须能惠及绝大多数人;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却与之相悖。利益失衡使医改陷入困境,后果显而易见:医疗卫生服务两极分化,公平性大大降低。最应从医改中受益的人群———城市的低收入者和广大农村人口,被排除在医疗服务的保障之外。

  利益失衡的背后,是权利的缺失。在医改的整个过程中,低收入者和农民被忽视。这种失衡状态,其实并不只在医改过程中显现。只不过,对医疗服务的普遍性需求,使这一问题在医改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

  如今,医改正站在一个新的十字路口,新的改革方案也正在制定之中。如果我们再对权利的缺失、利益的失衡视而不见的话,新一轮的改革就有重复旧路之虞。

  其实不是没有经验可以借鉴。谈及内地医改时,香港的医改实践及“哈佛报告”就屡屡被提及。其成功经验不仅在于改革让市民普遍受益,更在于医改的过程,充分保障了市民尤其是穷人的权利。

  有了权利的均衡,才会有利益的均衡。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由于力量相差悬殊,处于利益博弈中弱势的一方,往往需要有人替他们说话,替他们争取权利。而这,恰恰是政府在改革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应该承担的责任。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8月5日文/冯雪梅

  求是医改新方案别再闭门造车

  据悉,近些天,卫生部新闻处的电话几乎成了热线,媒体要求采访的传真接连不断。然而,“目前,我们惟一能告诉媒体的是,卫生部正在会同相关部委制定新的医改方案,但何时出台,还没有时间表。”而且“在新的方案出台前,暂时不接受媒体采访”。卫生部新闻处如此答复。

  笔者不免有些担心。并非不相信卫生部及相关部委做好这个新方案的能力。只是,医改新方案涉及每个人、每个家庭,对整个社会发展的和谐程度有着重大影响,因而必须极其慎重,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改革基点。而卫生部以及相关部委的人员,在体会“看病贵,看病难”方面,估计很难有真正的切肤之痛,他们或许无法体会到底层民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和耐受能力。因而,如果未经公众充分讨论,只是由卫生部及相关部委关起门来制定出一个新方案,其适用性到底如何,或许还是一个未知数。

  特别是本次的医改新方案,实在没有理由仍由几部委确定。毕竟,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已经无法再一次“试错”,假如本次的“新方案”在几年以后发现又是一次“基本不成功”,其代价或许是我们难以承受的。

  当然,如果将这一重大方案交予公众讨论,可能会有巨大的争执,各方意见难以统一,从而耽误新方案的出台进程。但是,其益处是可以保证新方案更趋完善。在尽快出台一个比较粗糙、事后需要多方弥补的方案,和慢工出细活地出台一个较为完备的方案之间,当然宁可选后者。

  让医改新方案在公众的讨论声中产生,有助于医疗机构本身顺应民意,未雨绸缪,避免盲目决策,从而使改革具有一种“渐进式”的性质。相比于激进式的改革,渐进式的改革一般说来代价较小而效果又比较稳固,是一种理想的改革方式。鉴于医改的性质,应首选这种方式。

  未经讨论就突然出台了某项公共政策,到实施后却发现弊端重重,于是左支右绌,疲于“打补侗,甚至只好推倒重来,这样的先例并不鲜见。医疗问题涉及面广,对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安全和幸福等方面的影响巨大,理应慎之又慎。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8月4日文/郭之纯

  纵论诚实的政府令人振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中国医改课题组负责人葛延风告诉记者:“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这条消息既出人意料又令人振奋。

  说这条消息反映的内容出人意料,是因为这样的“负面”新闻竟出现在中央政府自己组织、开展的调查或研究课题报告中,还让这样的信息直接通过媒体告诉公众。这说明,在正视现实、直面纰漏、相信公众这方面,我们的政府越来越具有坦荡的胸怀、科学的态度和更大的魄力。这让笔者感动和振奋!要知道,这看似是调查组或课题研究组的诚实,其实他们的诚实依赖于政府的诚实,因为只有政府诚实,才能派出为人正派、尊重科学和事实、不为权钱和私欲所动的调查组;只有政府给他们创造了敢于公开讲出真话、必须讲出真话的氛围,他们才能作出如此诚实的结论。

  政府的诚实,其中的意义无论怎么估计都不过分。一个人不诚实,就是一个不能担负重大责任的人。作为政府,不但要诚实,而且在这方面还应是社会的楷模,必须比一般公众更诚实,更正派。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其他都无从谈起。

  政府最重要的职责就是维护社会的公平,在此基础上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局面。为此,政府制定的法规政策必须公平,政府在裁决各种利益的冲突时必须做到不偏不倚,政府在为各个行业、系统设计的改革方向和实施措施就必须兼顾各方利益,这就要求政府具有最科学、严肃的诚实态度,去倾听各个利益阶层尤其是弱势群体的真实意愿、呼声和建议。而政府要做到这些,拥有一颗诚实的心恐怕是最起码的要求。

  摘编自《大河报》8月1日文/岳建国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