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神秘广告招“药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8日02:27 燕赵都市报

  本报记者尚开红

  近日,一则神秘的“招聘启事”出现在唐山市沿街墙壁和电线杆上。启事上称兼职员工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在家办公,无需投入,月收入几百上千元”。记者以应聘者身份与招聘方取得联系,发现对方提供的所谓兼职工作原来是冒充患者给药商当“药托”。

  神秘启事令人生疑

  8月2日上午,读者张先生拨打本报新闻热线称,在新华西道一些电线杆上发现了一则打印的招聘广告。“上面说不需要任何专业技术,也无需投入,只要利用业余时间在家办公就可以收入上千元。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我觉得八成骗人的,希望记者调查一下。”张先生说。

  根据张先生提供的线索,记者在新华西道一家网吧门前的一根电线杆上看到了这则招聘启事。启事上没写明具体的招聘单位,只留了一个手机号码。记者按手机号码以应聘者身份与对方取得联系。接电话的是自称“陈经理”的男子,简单询问几句后,他约记者第二天见面。“这工作什么人都能干,等明天来了,只要简单培训一下就可以上岗。”对方说。

  工作就是当“药托”

  8月3日上午,记者见到了陈经理和他的助手。经过简单的“面试”之后,陈经理开始向记者介绍他们招聘的“兼职员工”的工作性质:“我们是一家药品企业在河北的代理商,目前正在通过广播电台在河北宣传一种药品。每天的固定时间,省内的几家地市级广播电台都会播放关于这种药品的讲座。你的任务就是以患者的身份给讲座打热线,咨询问题或诉说疗效,帮助我们炒人气。”陈经理说,员工每打一个本地电话会得到5元钱的工资,如果打的是长途电话,可以另外得到2元钱的长话补贴,“这工作说白了就是给我们当托儿。全省好多电台都在播放我们的讲座,你可以在不同时段打不同地区的讲座热线。”陈经理说,接电话的是“导播”,他会告诉“员工”当天要“托”的内容。等员工听明白并能复述后,再把电话切进直播间。陈经理笑着指了指助手说:“导播都是咱的人,他就是咱在唐山的导播。”

  “药托”冒充患者

  经过“业务培训”之后,陈经理交给记者一份南方某药业公司“*邦”药品的宣传资料。“把上面的内容了解一下,知道大概是治什么的就行了。”陈经理说。

  资料上写了“*邦”的药性和药效等。按陈经理的要求,“药托”一般需要以患者的身份在电话中讲述自己的各种症状,或按提示夸赞药品疗效。

  陈经理还说:“你先去办一张电话卡,然后发动亲戚朋友或同事一起打电话。在拨打某个地区的热线时最好用当地口音。一个长途电话7元钱,除去电话费你还能赚五六元,只需业余时间,一个月每人赚一两千元没问题。”陈经理说。

  8月5日上午,记者拨通了生产“*邦”药品的制药企业销售部门电话。接电话的业务经理王先生表示,以前听说过其他一些厂家的药品代理商让“药托”帮着炒作,“我们公司曾三令五申不让雇佣‘药托’弄虚作假,这可能是地方一些药品经销商的个人行为,我们会尽快调查处理。”(请张先生领线索奖30元)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