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40年八路军驻扎榆社县潭村至今已65年。对于潭村83岁的村民王存禄来说,很多事情已经远去、淡忘,但八路军129师在村里驻扎的那段时间是他一生都不会忘记的。
7月5日,在潭村村口,王存禄老人跟记者讲起了那段日子的时候,他说的最多的不是战斗,而是种地和开荒。“八路军当时一进我们村,放下枪就拿起了锄头。他们帮老百姓种地,替老百姓打扫街道,还把旧坟地和沟里的荒地都开垦出来种上了粮食。”王存禄老人还
告诉记者,当时正赶上大旱,为了抗旱,全师指战员全部上阵,帮助老百姓挖坑、担水,端着脸盆、拿着碗,一个坑一个坑地浇水点种。“部队打鬼子已经很辛苦了,还这么帮我们种地,最苦最累的活儿他们都抢着干,大伙觉得不忍心,可战士们却都说发展生产也是咱部队的光荣传统。”65年过去了,当年八路军发展生产的干劲在潭村人的心里扎了根。潭村村委主任乔理军说:“当年八路军在村里想方设法发展生产,如今我们村里的人是想方设法地奔小康。”乔理军介绍,潭村地少人多,人均不到一亩地,可是在奔小康的致富路上,潭村人的干劲一点都不小。现在的潭村人,除了种地,几乎户户都有副业,农民采取多样发展的道路,有种大棚的、栽果树的,有养鸡养牛的,还有搞运输、搞建筑的。乔理军告诉记者,通过这些年的发展,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可老百姓却没有丢掉当年八路军发展生产的传统,如今,村里人的发展思路也是越来越宽了。附近山上的村子实施移民搬迁工程后,山上旧村子的地搁置了,潭村人就承包了7个搬迁旧村的土地搞开发;去年村里人还开发出200多亩滩涂地准备发展生产。最后,乔理军告诉记者:“听说不久以后,我们村前会建个变电站,县里还准备在这里建个驾校,我们正准备利用这些机遇再多找几条致富的门路,把好日子过得更加红火!”
本报记者李晓明 杨文 本报通讯员鹿晓红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网络编辑:张星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