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记者在抗台第一线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8日05:48 都市快报 | |||||||||
人们大多微笑着 叶建良(都市快报驻台州记者) 8月6日上午,在台州防指,各地不断有险情传来。听说黄岩头陀镇淹得厉害,水深一米多,老百姓都转移到自家二楼,我们决定跟随救援队前去看看。
一路上,看到大段大段的路面变成了汪洋,随处可见小车在路上抛锚熄火。 在镇子里采访,我和摄影记者韩丹、李建刚似乎成了当地指挥部的同志们最放心不下的人——因为我们想去积水至少已漫过腰身的村民家里。他们则一再劝说,“太危险了,有难度”。最终好说歹说,他们帮我们联系了店头村村支书王忠明,他家处在村里最低洼的地方,一楼的积水已漫过饭桌的桌面。 从冲锋舟爬下来的那一刹那,老实说我很后怕。因为双手撑在冲锋舟的船沿上,双脚挂进水里,根本踮不着地。这一害怕,缘于我不会游泳。 我的另一个担心是,身上的笔记本电脑、手机万一进了水怎么办?这之前,两位摄影记者的手机已在积水里浸泡过,开不了机了。当时我还在庆幸自己的小聪明——出发前把这些电器全都用保鲜膜包得严严实实了。 感谢船上的战士们!感谢当地的村民!他们真的太热情了。冲锋舟撞到蔬菜大棚搁浅了,战士们就跳下水,拉着船走;我们想多走一两家,村民坚持要带路,尽管那时积水已深不见底,分不清哪里是路、哪里是农田。 我们也深切地感受到了被困村民的镇定——守着一袋饼干或是一大包方便面,就能与洪水抗衡。而且,沿途所见,大多数人是微笑着的。 听说女儿上前线 老爸半天没吱声 严静(都市快报驻宁波记者) 8月5日上午,关于台风登陆的地点依然摸不清楚,有消息称台风可能在象山石浦登陆。接到采访任务后,我和摄影记者沈荣江背上包直奔石浦。 本来繁忙的高速公路和国道线,那天车子格外稀少。越靠近象山,风雨就越大,车前面茫茫的雨帘挡住视线,雨打在挡风玻璃上劈啪作响。 这是上午11点多,离台风登陆还有近16个小时,风雨已这么大了,台风到了还了得?我心里有点数了——这次的台风来头不小。 这时,远在广西的爸爸打来电话,说女儿啊,台风来了,你乖乖呆在家里不要出去。我说,爸爸对不起,我要去一线。老爸在电话里半天没吱声,最后说了句“注意安全”。 中午12点到石浦,风吹得人站不住脚。街上没什么行人,店面大多已关门。街上开的车、走的人,不是救援人员就是记者。 消息一个个传来,有船只遇险,组织居民撤退遇到困难……我们和救援人员一起赶赴现场,风大得可以吹翻车子,于是我们一辆车尽量塞满人增加重量,即便这样,车子还是摇摇晃晃。 晚上11点半,把稿子写完,那边编辑说已收到,长舒了一口气,才发现衣服早就湿了,身上都是咸咸的海水味。晚上12点多,风雨大作,担心海水内灌,出去看了一下,被风雨打了回来。凌晨,意外地收到报社总编的慰问短信,感觉格外温暖。 放下相机跳下去帮忙 被解放军一把拉上来 沈荣江(都市快报驻宁波摄影记者) 8月5日晚11点,石浦风声大作,海水在整条街面上倒灌,铺天盖地地过来。我拿起相机冲了出去,风大得连相机都拿不牢,就请当地报纸的同行抱住我的腿,继续拍。整个晚上一直没睡好,老惦记着第二天海港的情况。 8月6日,天刚刚有了点亮光,便惊醒过来,走到岸堤上拍海浪。说是走还不如说挪动,风雨夹杂着沙石一阵阵地猛扑过来,只感到格外地冷,身上竖起一根根汗毛。 中午,听说西周河堤出现决口,解放军增援抢险。我们赶紧赶过去。解放军很英勇,一个接一个往水里冲,我特别惭愧,于是先抢拍了一阵,然后放下相机,也跳下去帮忙,结果被解放军拉了出来。 村民一把拉住我告诫说 不能动,一动就会被吹走 夏阳、王飞(都市快报特派温台摄影记者) 6日凌晨5点,我们就从温岭往麦莎登陆点玉环干江镇赶。 在干江镇栈头村,有不少摄影记者在,我们相机的“武装”吸引了他们,因为包了好几层保鲜膜,所以相机上一点水都没有,这个法子大家都说妙。 栈头村是个海边小村,许多房屋都临海而建,巨浪一下子就涌过三层楼的楼顶。在码头上的一处通道上,根本无法站稳,我们背后不到五米,又是大海。余浪扑上码头向我涌来,我转身就躲,村民一把拉住我,并告诫我不能动,一动就会被风吹走。 下午,我们接到新的任务——乐清大荆镇被水淹了。一路上只见暖棚被刮、田地被淹,一些村庄整个儿被浸在水里,村庄里,门板也成舟。我们的全身透湿,车里落脚的地方都是水,四个人花28元买了4条沙滩裤换上,在车里打了暖气,才稍许有了些暖意。 小燕姑娘带我们串门:“快报记者来看大家了” 李建刚、韩丹(都市快报特派台州摄影记者) 黄岩区头陀镇的山河前村、店头村,是这次台州受灾最严重的村庄之一。 8月6日上午,我们趟水赶到山河前村时,水已齐胸过肩(气象部门发布的数据是水位1.6米)。记者叶建良瘦小单薄,好几次险些被大风吹倒。小叶调皮地说:“这时候就算牺牲了也不怕,除了对不起爸妈,别的我都值。”24岁的韩丹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洪水,高度亢奋,一不小心掉进路边茭白地里,水淹到脖子,相机则被她举到了头顶;李建刚耍了个小聪明,抛下两位同事,先坐冲锋舟进村找到受灾最严重的地方,不顾当地人武部王部长的劝阻,弃舟下水单干起来。村里的姑娘陈小燕是请假回来抗台的,看到是快报记者,主动趟着齐胸的洪水给他当向导、做翻译,挨家挨户地介绍受灾情况,还不停地跟乡亲们说,快报记者来看大家了。小燕说:“我只是希望乡亲们看到快报记者后,心理上有个安慰。” 读者给我们带路 江伟(都市快报特派温台记者) 8月6日下午,在水深一米、汪洋一片的乐清大荆镇街头,我们的采访车迷了路。 当时正好站在自家门口的市民刘晓华二话没说,走过来给我们带路,走了足足800多米齐腰深的“水道”,到最后却不肯接受我们的一声感谢。“我女儿去东北上大学,还是快报‘青春作伴’栏目找人带的。”他指着我们身上印有“都市快报”字样的汗衫说。 (都市快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