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比我们想象的重要”(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8日09:18 解放日报 | |||||||||||
余秋雨的名气为这次讲座带来了超乎想象的人气:主办方预留的几百张听讲证早就被索要一空,最后,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二楼剧场的1000张座位坐得满满当当,又临时在大厅辟出“分会场”以解燃眉之急。据说,这在余秋雨的讲演史上也属罕见。 出旧作为了呼吁艺术创作 余秋雨之所以答应“破例”作这次演讲,缘于上海教育出版社把他在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学术著作重新修订再版,在本届书展上推出。在此之前,已有人指责这次再版是“炒冷饭”。余秋雨自己未作辩解,倒是书的责任编辑刘景琳证实:书的三分之二是余秋雨先生重新写的,不能算旧书了。 昨天下午,面对台下一张张热情而期待的面孔,余秋雨首次开腔作了“解释”。他说:“我很久没有在这样的场合讲艺术了,但是这几年来越来越感觉到艺术的重要性。还有两件事情合起来了:一个是教育出版社希望把我以前写的一些学术著作,经过删改以后再版,我同意了,觉得需要重新呼唤艺术创作。第二是让我在上海书展里就这个主题作一个演讲,我也赞成。这样就可以把我这些年来的想法表述清楚,也可以说明为什么我们把以前的学术著作修改和重新出版。” 接下来的主题演讲中,余秋雨以其艺术感知力,将不同时空的艺术经验邀于一室,以旁征博引阐述一点:艺术比我们想象的重要。他说,每次参加各种国际会议的时候,总有一个非常焦急的事情,就是在我们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潮下,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能够知道我们的经济发展数字,但是不太了解中国人的内心和情感方式。数字不能直达情感领域,情感领域的抵达主要是靠艺术。我们的作品没法传达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心中。 有人说,我们不是有很多古典作品吗?可是,古典作品的语汇方式和现代人和国际思维方式差距非常大。艺术作品对于一个民族形象的传达,对于感情的沟通,对于世界的人能够读解你,还有自己的后代能够读懂自己的祖先,作用太大了。 什么艺术信号能代表中国? 余秋雨不讳言自己有一个担忧:2008年北京举办的奥运会,我们拿出什么样让世界满意的开幕式?他说,在很多次的中国国际展览上,我们传递的信号永远是京剧脸谱、功夫和茉莉花……这已经不感动人了,这些是外形上的东西,不能传达一个民族的情感方式。一个民族的基本情感方式将用什么方式来传达?我们的艺术形象是什么?好像很多,但却逮不住一个。 一个民族富裕可以让人羡慕,而一个民族只有靠文化和艺术才能让人尊敬和理解。在国外看到舞龙舞狮放鞭炮,感觉这是中国,但又觉得不对,我想告诉他们,我们有过李白,也有过苏东坡。而我们现在创造的艺术太少了。也可能我们把艺术的制作方式和创造方式颠倒了,觉得大艺术,要规模巨大、投资大、人数越多越好。我们总是看数字,热热闹闹,以为这就是文化氛围,我们评很多奖,以为这就是繁荣,其实这是颠倒了。 崛起的不仅仅是经济数字 余秋雨在讲演中说,希望大家能够进入到一个真正研究艺术、探索艺术的行为当中,而不是研究怎么炒作、资金来源、导演和编剧的各种绯闻。他觉得,时下的一些作品越来越扎到一些低层次的娱乐和一些书面化的所谓历史题材的表述里面去了。这些作品和生存意涵越来越远,已经造成了一个低劣或者保守主义的一元化。他说:“如果把低品位,完全不符合城市规则的东西误以为是多元的话,就对正常的艺术产生了不应该的骚扰,我们的艺术状态就会显得越来越低下。” 余秋雨直言,在快速走向富裕的过程中,我们缺少精神准备,而最关键的准备很大一部分需要靠艺术完成。欧洲在快要崛起的时候,首先提供给世界的是达·芬奇,是米开朗其罗,我们不能把我们崛起的信号紧紧停留在经济数字上。我们也不能一直在一种急功近利,缺少文化构架,缺少审美构架的日子里,这样会让人家觉得面对的是一个没有素养的暴发户。如果一个民族被人感觉到像一个没有素养的集体暴发户,这样就非常不好了。 本报记者 姜小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