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百三十年的风雨历程:北美华文报业发展史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8日09:54 中国新闻网

  北美的华文报业已有一百三十多年历史,从十九世纪成立之初,虽然荜路蓝缕,但没有受到政治的影响。二十世纪前半世纪,国共两党的纷争也跨过太平洋,几乎所有的华文报都充满政治色彩。

  在这段期间,有愈来愈多中产阶级华人在美国落地生根,成为一些新成立的独立小报的读者。不过,在二次大战前,绝大多数的华文报仍充当国民党的喉舌,容不下异议,举例
来说,当时的金山时报编辑GilbertWoo因为撰文批评国民党政府而遭到批判。

  美国国会在一九四三年取消排华法案,次使战后美国华裔社区产生剧变,华裔移民开始被允许加入主流社会,引发一波新的中产阶级移民潮,也逐渐倾向于在美国生根,关心美国的政治社会。于是,新的华文报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如百花争鸣般各争其艳。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一九四六年由GilbertWoo、YukOw等自由派华人在旧金山市成立的独立报《太平洋周报》,该报以美国华裔公民的角度来审视世界。一九四八年,商人ThomasTong也在旧金山市成立《华商报道》。两份报纸都翻译外电报道,让读者得知美国主流社会的状况,也敢于批评国民党政权,可惜发行量非常小,民意影响程度非常有限。

  五六十年代 反共立场

  五、六十年代,多数美国华文报业基本上采取支持国民党的强烈反共立场,仍将台湾视为中国的合法政权,这期间创立的报纸,包括在旧金山市的《自由中国日报》,都反映了这一趋向。然而,战后这二十年,华文报业逐渐走向式微。愈来愈多在美国出生的华人,不会看中文,另一方面老华侨相继去世,造成华文报的读者群愈来愈小。

  华文报社倒闭事件不绝于耳,却有一家国民党报企图越过难关,那就是由LiDaming领导的《世界日报》(ChineseWorld,不同于今日的世界日报)。李氏非常有企图心,想要在中国政坛开创第三股政治力量,一九四九年甚至在报纸中开辟一个英文版。可惜后来他在一九五七年成立纽约分社,该分社经营不善,造成旧金山市总公司也发生财务危机,一九六九年被迫停刊。

  到了一九七零年代,华文报的景况跌至谷底。尽管华裔人口自四十年代起一直增加,美加华文报的数目却从一九四三年的十八家,减至十三家。

  《星岛日报》战后经营成功

  《星岛日报》是战后一家经营得非常成功的美国华文报社。一九五三年,虎标牌万金油的创始人Au Boon Haw的女儿SallyAwSian,成为父亲在香港经营的《星岛日报》的执行长。父亲死后,她取得报社的拥有权,随后在一九六一与旧金山市的ChongKeeJan公司合作,从香港空运浓缩后的新闻来美国贩卖。该报甫发行即造成轰动,因为战后来美的香港移民都渴望知道家乡的消息。

  一九六四年《星岛日报》成立旧金山市分社,一九六六年成立纽约分社。一九七零年,旧金山市的美西版分社由WilliamChang主管,纽约的美东版由EdwardSo负责,该报除了使用香港总公司的新闻和专题报道外,也有一、两页报道美国新闻,外加本地的广告。一九七零八年,《星岛日报》又在加拿大多伦多成立分社,一九八零年代初期在温哥华也成立分社。

  一九七零年代早期,《星岛日报》是唯一在美国东西两岸都发行得很成功的报社,不过当时号称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仍属于国民党一九六二年在纽约成立的《中国时报》(不同于台湾的中国时报)。但是,这个情况在《世界日报》进入北美报业市场后立刻发生转变,在国民党的庞大财力支持下,《世界日报》在全美各地大量派报,迅速瓜分了华文报的市场。《世界日报》在八十年代掀起了一场华文报争霸战,另一家台湾报纸《中国时报》也于一九七七年开始在美国发行周报,一九八一年台湾移民TaoChen创立《国际日报》,一九八二年,Chao-chuFu在纽约发行《中报》,香港的《文汇报》和《大公报》等报社也都纷纷登陆美国。

  报业竞争激烈 读者受益

  华文报业间的激烈竞争带给美国华裔读者莫大的好处。在八十年代,报纸每日发行的页数从十六页增加到二十四页至二十八页,内容涵盖国际新闻、财金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等等,报道地域广及美国、加拿大、当地社区、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地区。

  这些在美国各地同步发行的华文报,利用最先进的通讯技术,包括用卫星传送资料,让各地的分社能使用相同的排版。另外,也将编辑部、印刷部、和行销广告部门分设在不同的地点。华文报也不再仰赖接收新闻,而是雇用记者去跑当地的新闻,许多从中国大陆和港台地区来美就读新闻系的优秀学生,毕业后留任这些报社工作,提高了美国华文报新闻报道的品质。

  从七十年代早期到八十年代末期,美国与中国的关系逐渐修好,也反映在华文报对中国政府的态度,从早年的反共立场转变成中立或倾向于支持中国政权。另外,随着华裔逐渐融入美国社会,与主流社会相处而产生的重要议题也愈来愈吸引华文报读者的注意。

  华人在美议题获关注

  到了八十年代,不管政治立场是左是右,都更关注华裔在美国的议题,诸如平等权利、平权法案、政治参与等等。另外,洛杉矶在这段期间跃变成美国成长最迅速的第三大华裔社区。《世界日报》也于一九八六年在洛杉矶开始发行《中国日报》,立刻被当地人数众多的台湾移民接受。

  虽然华文报市场扩大,但是成本的上升和竞争的激烈,自七十年代中期起即对华文报造成沉重的压力。小本经营的地方小报受到资金雄厚在全国发行的大报的压力,一家接一家的倒闭。另外,国民党机关报也开始发现它们的反共立场无法再吸引读者的兴趣。

  所以,自八十年代中期起,华文报业市场全被在全国发行的大报所垄断,这些报社属于大型企业,需要很庞大的营运资金,然而华文报市场的订户和广告商仍旧有限,一万五千份报纸的发行量就已经算很高了。美国的这些大报包括《星岛日报》、《中央日报》、及《世界日报》。随着成本增加财务紧俏,这些大报也将发行范围集中在华人稠密的地区。以《国际日报》为例,曾经对全美市场虎视眈眈,到了八十年代中期只专注于南加州和德州发行。

  华文报面临挑战

  九十年代,华文报社开始扩大业务,也进入广播业。旧金山市的《星岛日报》自一九九六年起开辟每周五天播出的两个粤语节目,一九九七年又开辟另一个普通话节目。九十年代后期互联网的兴起,也使各家华文报纷纷成立网站,吸引更多读者阅读它们的新闻。

  虽然眼下北美的华文报似乎一片欣欣向荣,但是夏威夷华文报的没落却引人发问﹕一旦华裔移民减少,华人更参与主流社会,华文报未来将面临何种命运﹖这个问题也许再过十年才会出现答案,眼下仍可断定华文报应将继续存在。

  另一个相关的问题是,由于市场相当有限,华文报的利润一直不好。在二十世纪前五十年,华文报的主要目标是充当党派的喉舌,影响大众的意见来达到政治目的,所以经常获得政治资助。今日,华文报本着较为专业的立场,这个情况已不复存在。虽然华裔人口大幅增加,由于营运成本的激增,华文报仍面临棘手的财务问题。

  来源:美国《星岛日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