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年前印泥神奇“复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8日10:28 南京报业网 | |||||||||
【南京日报报道】 雍正年间的一方干枯的老印泥,经过一番精心培育,竟然神奇“复活”。近日,记者在著名藏家沈立新老人家中看到了这方重焕青春的老印泥。 300年前古印泥起死回生 在沈老家的大书房里,他拿出一个造型简单的方形青花龙纹瓷盒,打开只见一片油汪
一方“丽华斋”售价18块大洋 沈老向记者介绍,印泥最早应该追溯到秦汉时期封口简牍的封泥。以后随着纸张取代简牍,封泥逐渐为印泥代替。隋唐时,印泥是用水和蜂蜜调色而成,盖成的印章颜色浅红,效果并不好。到了元末明初就出现了改进的油质印泥。印泥成熟在清代。有趣的是,它竟然是康熙年间漳州药材商人魏长安的歪打正着之作。魏长安起初以珍珠、红宝石、赤金粉、石钟乳、珊瑚屑、砗磲粉、水晶等“八宝”制“八宝药膏”主治外伤。他爱书画,一日突发奇想,试用八宝药膏钤印,谁知效果极佳,于是,便进一步用朱砂、油混以“八宝”制成了“八宝印泥”,后来他索性建了“丽华斋”专门生产销售。乾隆年间,丽华斋八宝印泥被选为宫廷贡品。抗战时还作为国礼送给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到此,沈立新从多宝阁上小心翼翼地取下一个巴掌大的楠木方盒。方盒一面做成一扇别致的插门,上面篆书“八宝印色”。“印色便是印泥。这件八宝印泥就是上世纪初福建漳州丽华斋出品的。”沈老说着打开插门,里面一个粉色的纸盒,盒中放着鸡蛋大小的方形瓷盒。记者将瓷盒捧在手上,盒上稀朗数笔绘出一幅山水行船的国画,是晚清瓷绘中特有的浅绛彩技法。瓷盒正面题记“福建漳郡丽华斋秘制八宝印色”,而侧面周匝则题有“丽华斋”地址:“设在福建漳州东门内丝线街蔡同商内便是”。又有广告语:“二百余年老铺,慎重国货、以防假冒”,遣词造句皆为民国初年的味道。打开盒盖,一块厚重鲜红的八宝印泥出现在记者眼前,带着独特的香味。记者注意到瓷盒盖上加贴有“第一号”、“重一两十二钱”的字样。“这第一号可是很有讲究的。”沈老说着将粉色纸盒翻过来。原来八宝印泥是分为三六九等的,为保童叟无欺,各等价格都明明白白标在盒底。这第一号因为“加金”所以每两要卖16块大洋,算起来这样一个小物件要卖18块大洋了。 南京日报记者李冀(编辑 丹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