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300年前印泥神奇“复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8日10:28 南京报业网

  【南京日报报道】 雍正年间的一方干枯的老印泥,经过一番精心培育,竟然神奇“复活”。近日,记者在著名藏家沈立新老人家中看到了这方重焕青春的老印泥。

  300年前古印泥起死回生

  在沈老家的大书房里,他拿出一个造型简单的方形青花龙纹瓷盒,打开只见一片油汪
汪、亮闪闪的红色。这就是300年前雍正时期的那方印泥。沈老告诉记者,去年他刚得到时,里面的印泥已经干裂发黑,他自配了蓖麻油倒在里面,经过一年的滋润养护,这块印泥颜色日渐鲜艳,竟然起死回生了。这古印泥究竟有何妙处?沈老用印泥在纸上钤印一方,随后即用宣纸擦拭,印文丝毫没有模糊,而宣纸上几乎看不见红色。这般神奇只是亲见了,记者方才相信。沈老说,印泥是印章的衣服。服装不整则不免寒碜;印泥不佳,则印章不能生色。好的印泥,红而不燥,细腻厚重。钤在书画上色彩鲜亮,有立体感。时间愈久,色泽愈艳。质地差的印泥,钤印出来则显得色泽灰暗或浅薄,有的油迹浸出,使印文模糊。从古至今,书画大家对好印泥非常重视,所作书画选用印章的印色必须精良。若印色不佳,会有损作品的美观,降低作品的身价。这也是文人们偏爱印泥的原因。

  一方“丽华斋”售价18块大洋

  沈老向记者介绍,印泥最早应该追溯到秦汉时期封口简牍的封泥。以后随着纸张取代简牍,封泥逐渐为印泥代替。隋唐时,印泥是用水和蜂蜜调色而成,盖成的印章颜色浅红,效果并不好。到了元末明初就出现了改进的油质印泥。印泥成熟在清代。有趣的是,它竟然是康熙年间漳州药材商人魏长安的歪打正着之作。魏长安起初以珍珠、红宝石、赤金粉、石钟乳、珊瑚屑、砗磲粉、水晶等“八宝”制“八宝药膏”主治外伤。他爱书画,一日突发奇想,试用八宝药膏钤印,谁知效果极佳,于是,便进一步用朱砂、油混以“八宝”制成了“八宝印泥”,后来他索性建了“丽华斋”专门生产销售。乾隆年间,丽华斋八宝印泥被选为宫廷贡品。抗战时还作为国礼送给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到此,沈立新从多宝阁上小心翼翼地取下一个巴掌大的楠木方盒。方盒一面做成一扇别致的插门,上面篆书“八宝印色”。“印色便是印泥。这件八宝印泥就是上世纪初福建漳州丽华斋出品的。”沈老说着打开插门,里面一个粉色的纸盒,盒中放着鸡蛋大小的方形瓷盒。记者将瓷盒捧在手上,盒上稀朗数笔绘出一幅山水行船的国画,是晚清瓷绘中特有的浅绛彩技法。瓷盒正面题记“福建漳郡丽华斋秘制八宝印色”,而侧面周匝则题有“丽华斋”地址:“设在福建漳州东门内丝线街蔡同商内便是”。又有广告语:“二百余年老铺,慎重国货、以防假冒”,遣词造句皆为民国初年的味道。打开盒盖,一块厚重鲜红的八宝印泥出现在记者眼前,带着独特的香味。记者注意到瓷盒盖上加贴有“第一号”、“重一两十二钱”的字样。“这第一号可是很有讲究的。”沈老说着将粉色纸盒翻过来。原来八宝印泥是分为三六九等的,为保童叟无欺,各等价格都明明白白标在盒底。这第一号因为“加金”所以每两要卖16块大洋,算起来这样一个小物件要卖18块大洋了。 南京日报记者李冀(编辑 丹妮)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