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二十年念念不忘二十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8日13:40 海峡网-厦门晚报

  “我要说”搭桥,失散20多年的好友再续前缘8月4日的“我要说”刊登了一则寻找老华侨蔡国权先生的消息。打进电话的侯女士称,20年前,她在山西的舅舅翟旺先生曾到厦门出差,借住在好友蔡国权先生家中,回山西时还向他借了20元。后来两人失去联系,老翟总惦记着这事,希望通过晚报找到老蔡。当天,老蔡以前的同事杜先生看到这一消息后,立即给本报打电话,告知了老蔡现在的地址和电话。记者电话联系上了远在山西的翟旺老先生。老翟今年74岁了,电话里的声音显得特别洪亮,他说刚刚知道找到了老蔡,心情非常舒畅。

  海南共事结下深厚情谊

  老翟说,他和老蔡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相识的。当时他刚从北京林学院毕业,分配到海南军垦区,开发橡胶等国防物资。当时,老翟是大生产科长,而老蔡来得晚一些,尚未转正,是个实习生。两人都20多岁,又同是搞技术的,很快就处得很融洽。老翟说,老蔡一家都是菲律宾华侨,老蔡呆过菲律宾、香港,父亲又很有钱,却没有纨绔子弟的习气。老蔡刚工作的时候,他的父亲常常给他寄钱,他觉得自己的工资够用了,就把钱寄回去,父亲再寄回来,他又寄回去。老翟说,老蔡有不少衣服,但穿在身上的总是那么一套,生活非常俭朴,但对朋友却非常大方。周围的同事有的拖家带口,常向老蔡借钱,他每次都欣然应允,而且钱借出去也不催不讨。同事们开玩笑,说他是“小银行”。老翟和老蔡在海南共事了4年左右,结下深厚的情谊。老蔡平日不大爱说话,喜欢散步。当年的农场很荒凉,出门就是山,两人傍晚便常到附近散步。那时刻,两人海阔天空地聊,聊各自家中的情况,聊年轻人的未来。因工作调动,老翟到山西省林业厅任职,老蔡也到厦门定居,因为这里离他的祖籍地金门最近。两人一直通过书信保持着联络。

  二十块钱没还念念不忘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老翟有次来福建出差,便到厦门找老蔡,住在老蔡家。老翟来厦之前,老蔡给他汇了一些钱,让他帮忙捎些山西产的党参、黄芪,因为老蔡的父亲需要这几样药。到厦门后,老翟要将买药剩下的钱还给老蔡,老蔡执意不要,“你留着回去的路上说不定还用得上呢。”没想到回去不久,老翟家便开始拆迁,老蔡的信无法寄到他手中,而他又记错了老蔡在厦门的地址。整整20年,这对当年的好友失去了联络。老翟总惦记着这20块钱还没有还给老蔡,惦记着老蔡不知在哪,是否无恙。直到今年,他的老伴提醒他可以试着找一下,解除心里的疙瘩。他才辗转找到在厦工作的侯女士,抱着一线希望,拜托她帮忙寻找。“朋友之间,借是借,送是送。”老翟说,对当时的物价来说,这20元相当于现在的200元,“我想把这200元还给他。”

  钱还不还已不重要

  寻找老蔡的消息在“我要说”栏目刊出后,老蔡的朋友纷纷转告他这件事,老蔡所在市侨联的同事也与本报取得联系。8月6日上午10:00左右,老翟给老蔡的家中挂去了电话。两个好友20年来第一次通话,老蔡说自己有些讶异。但一听声音,就知道是他。两人谈了很多包括当年在海南共事的点点滴滴、同事们的近况以及海南的巨大变化。老蔡非常开心。老翟也很兴奋,他说想趁身体好的时候和老伴来厦门旅游,看看老蔡。同时,他说也要谢谢本报,终于让他找到了老蔡。至于那20块钱,老蔡说他早已不记得了。而老翟觉得,“这个时候,钱还不还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但那钱的意义我会一直记着。”记者查本恩实习生 陈若希(厦门晚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